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艾滋病与性病 > 正文
艾滋病与性病
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
2010-03-02 09:38:05 来自: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作者:潘绥铭 黄盈盈 李 阅读量:1

  注18:潘绥铭:《无法回避的存在——透视性产业的存在形式》,《社会学家茶座》2002年10月。HuangYingying,etal、,HIV/AIDSRiskamongBrothel-basedFemaleSexWorkersinChina:AssessingtheTerms,ContentandKnowledgeofSexWork、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31(11)(November2004):695—700。

  注19:“ABC主义”就是主张首先应该禁欲(A),不行再实行双方的相互忠诚(B),还不行才可以使用安全套(C)。中文表述参见劳伦·克拉克《艾滋病ABC》(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年)。

  注20: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2001年9月14日;卫生部、公安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暂行方案》的通知。

  注21: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避孕套)的实施意见》,2004年7月22日。

  注22: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与男性一起开展艾滋病的预防与关怀工作》,北京,2001年10月。

  注23: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2003年发布)。

  注24:参见1994年12月1日包括中国在内的42个国家的政府首脑或代表共同签署的《巴黎艾滋病首脑会议宣言》,载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PrincipletoPractice:GreaterInvolvementofPeopleLivingwithorAffectedbyHIV/AIDS。

  注25:清华大学、哈佛大学:《云南省领导干部防治艾滋病培训资料》,昆明,2005年3月。

  注26:具体情况可参考李友梅《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实际生活方式》,载《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

  注27:曾阳、常春、吕姿之、高源:《医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效果追踪评价》,《中国健康教育》,1999年,第15卷,第11期。方晓薇:《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新模式——关于同伴教育的参与观察与功能分析》,2005年6月,http://www、sexstudy、org/article、php?id=1906。

  参考文献:

  “性病蔓延的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研究”课题组:《中国大陆性病蔓延的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研究》,《浙江学刊》1998年第1期。

  姜佐宁主编《毒品的危害与防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李 :《艾滋病在中国:法律评估与事实分析》、《面对艾滋病——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005年。

  林喆:《论艾滋病人的权利及其人权保障》,http://www、sexstudy、org/admin/show、php?id=1924。

  邱仁宗:《有关艾滋病法律的伦理问题》;杜洁:《社会性别与艾滋病》;王英:《与艾滋病有关的社会性别问题》,均载于《艾滋病防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清华大学AIDS与SARS国际论坛,2003年11月11日。

  任晓晖:《以妇女为本的艾滋病预防教育》,《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第11卷,第2期。

  王若涛、张有春:《艾滋病引起的社会学问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3期。

  翁乃群:《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文化动力》,《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5期。

  袁建华、许屹、姜涛:《我国艾滋病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01年第一届全国艾滋病大会,清华大学印。

  张北川:《AIDS防治工作亟需深入认识和探讨的若干问题》,《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第11卷,第1、2期。

  张有春、王若涛:《中国政府的战略选择及行动》,靳薇主编《艾滋病防治政策干部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