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医疗资讯 > 疼痛研讨 > 正文
疼痛研讨
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
2010-06-07 22:05:02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网络 阅读量:1

  (二)针刺镇慢性痛的作用

  慢性痛是指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或较正常的痊愈过程持久的疼痛。针灸临床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疼痛多属此类疼痛。有人用测痛仪研究了针灸治疗2048例慢性痛患者的疗效,结果,临床治愈率为23.9%,显效40.5%,好转33.2%,无效2.4%。电针治疗大鼠右踝关节腔内完全弗氏佐剂注射造成的单发性关节炎(慢性痛模型)的研究表明,电针的刺激强度可影响多次电针治疗慢性痛的效果,从镇痛效果考虑,弱刺激的效果较好。这与前述急性痛治疗中,电针的镇痛效果随强度的加大而递增的现象是不一致的,提示针刺治疗急性痛和慢性痛的规律有明显的差别。

  (三)针刺镇癌痛的作用

  癌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痛苦的症状之一。临床观察表明,针刺可有效地减轻癌痛。研究者报道,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对腹部癌疼痛的有效率,胃癌为93%,肝癌为87%,结肠癌为88%,淋巴肉瘤为90%;对肺癌胸痛和上肢痛,在使用吗啡和杜冷丁无效的情况下,针刺肺经郄穴孔最穴为主,进针后,采用快速强刺激的针法,可使剧痛迅速缓解;采用“第二掌骨”全息新穴为针刺点,治疗晚期癌剧痛时,镇痛有效率为92.3%,作用持续时间显著长于颅痛定、安定痛或强痛定肌肉注射等方法。

  (四)灸法镇痛的作用

  《针灸大成》指出雷火针灸具有“治闪挫者诸骨间痛,及寒湿气痛而畏刺者”。临床观察也表明,灸法确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以药膏隔姜灸治疗腰腿痛100例,有效率为98%;在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处进行长蛇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愈率为35.1%,总有效率为81.1%。艾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表明,对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的疼痛,艾灸组的镇痛效果优于舒痛灵镇痛组。有研究者认为老年痛症多是因瘀而成,在艾灸镇痛的同时观察了血瘀证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艾灸前后老年痛症患者血瘀程度的改善与疼痛症状的消除的有显著的相关性,认为艾灸的镇痛效应主要是通过消除痛症患者血液中的异常成分和改善血液理化性质而实现的。

  (五)针刺预防手术痛(见针刺麻醉部分)

  (六)针刺镇痛的一般规律

  经过对传统文献和临床实践的分析,目前认为针刺镇痛有如下的规律性:①针刺镇痛作用的性质:针刺既能镇急性痛,又能镇慢性痛;针刺既能抑制体表痛,又能减轻乃至消除深部痛和牵涉痛;针刺既能提高痛阈和耐痛阈,又能减低疼痛的情绪反应;针刺既能减低痛觉分辨率,又能提高报痛标准。②针刺镇痛作用的强度:在适宜的针刺刺激条件下,针刺可使正常人痛阈和耐痛阈提高可达65%~180%。③针刺镇痛的空间作用范围:针刺具有全身性的镇痛作用,但穴位与针刺镇痛部位之间有相对的特异性。④针刺镇痛作用的时程:在人体从针刺开始至痛阈或耐痛阈升高至最大值一般需20~40分钟,继续运针或通电刺激可使镇痛作用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停针后其痛阈呈指数曲线形式回复,半衰期为16分钟左右。

  三、针刺麻醉

  (一) 针刺麻醉及其临床价值

  针刺治疗疾病引起的疼痛是传统针灸学的宝贵经验,把针刺应用于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则是20世纪50年代的创新技术,1958年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研究者公开发表了《针刺替代麻醉为临床麻醉开辟了新道路》的临床研究成果,从而开辟了针刺麻醉和针刺镇痛研究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并为针灸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在其后的40多年中,针麻经历了由当初的普遍应用到有选择地应用、从单纯针刺麻醉代替药物麻醉到针刺与药物复合麻醉的发展历程,其积累的资料为针灸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现代麻醉技术是19世纪初发明的,极大地推动了外科学的发展,但现代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干扰仍不可能完全避免,况且现代手术对病人生理功能的侵袭更非以往可与相比。优良的麻醉处理不仅可保证病人的安全,并能使之平顺而迅速地康复;麻醉处理之不当甚或失误,轻则延迟病人的恢复或引起某些器官的病理改变或功能障碍,重则危及病人的安全。因此,现代麻醉也同样有着风险问题。寻找更符合生理功能状态的麻醉方法一直是临床麻醉学的重大课题。

  针刺的镇痛作用使之成为保证这些手术成功进行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新喉再造术中,针麻优良率达到95%,发音功能、吞咽功能的成功率达100%,在大脑功能区及深部肿瘤手术中,针麻成功率达到98%,在肾移植手术中,针药复合麻醉优良率为88%,由于手术中有效地减少了麻醉药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术后泌尿时间明显提前。

  研究表明,针刺麻醉具有五个方面的作用:①镇痛作用;②抗内脏牵拉反应的作用;③抗创伤性休克的作用;④抗手术感染的作用;⑤促进术后创伤组织的修复的作用。

  由于以上的作用及针刺自身的特点,使针麻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便于术中医患的配合;生理干扰少,利于术后恢复;简便、经济、便于推广。

  尽管研究表明针刺并不能完全达到临床麻醉的要求,尚有以下几方面的缺陷①麻醉不全;②不能完全抑制内脏反应;③个体差异较大。但是,针麻在一些手术中所体现的优势却是不可否认的,所以,针麻依然是临床麻醉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不能夸大针麻的作用,也不能否认它的临床价值,关键在于更深入地研究针麻的特点,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一技术的优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二)针刺麻醉使用范围

  自1958年以来,几乎各种手术如颅脑、五官、额面、颈部、腹部、四肢和垂危休克病例等都先后采用过针麻,其成功率一般可达80%~90%,但是这种“广泛”的有效性,并未能使针麻成为临床麻醉的常用方法,反而使其在临床的应用日渐减少,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就是由于对针麻的作用范围没有作出科学的限制,形成针麻的临床滥用。由于针麻的自身特点和个体差异,它并不能完全消除手术中的疼痛,研究表明电针对于急性痛的镇痛作用大约相当于全量麻醉药镇痛的一半,所以有研究者指出:如果仅用针麻而不配合药麻,针麻是难以真正推广的。

  目前针麻和针药复合麻醉主要用于头面部、颈部、腹部、妇产科及四肢的手术,麻醉效果较好的手术有:甲状腺摘除手术、颞顶枕区及后颅窝手术、前颅凹颅脑手术、颈椎前路骨科手术、肺叶切除术、剖腹产、腹式子宫全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胃大部切除术、全喉切除术、上颌窦根治术、斜视矫正术、拔牙术等。针刺麻醉术对于心、肺、肝、肾等功能不良,以及年老体弱、病情危重,特别是对麻醉药物过敏而不能采用药物麻醉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