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复吸研讨 > 正文
复吸研讨
浅谈吸毒者复吸原因及降低复吸率对策
2010-12-31 08:06:06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张赛君 阅读量:1

  据公安部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105万人次,复吸率高达85%以上。另据对某市强制戒毒所2003年度收戒量的统计调查显示,该年度收戒的2332名戒毒人员中,复吸为1186人,占全年总收戒量的51%,相较往年,复吸率呈22%速度递增。有关资料表明,吸毒者脱毒后3个月复吸率高达86%-98。8%,绝大多数毒品复吸者陷于戒断治疗——复吸——再戒断治疗——再复吸的怪圈中。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成为新形势下的迫切要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探寻科学有效的防复吸对策,就要从根源入手。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先就复吸的成因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一、对毒品的心理依赖

  这是复吸的首要原因。毒品具有成瘾性,会使吸毒者产生强烈的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生理依赖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一般在吸毒者接受戒毒治疗后的10天左右即能消除。而心理(或精神)依赖,亦即吸毒者所谓的“心瘾”是指人体在吸食海洛因之后,在体内发生较为复杂的毒品化学反应,人的神经系统经历一种特殊的“电化学”过程,神经元受到毒素刺激后以突触的形式转化为一种“电”,同时引起人体内的条件反射和代谢反应,这些代谢反应和和条件反射所表现出来便是吸毒者在吸食毒品后出现的“飘飘欲仙”、“如梦似幻”的“欣快感”,随着这种“欣快感”的重复出现,它就会作为一种常规条件反射和代谢反应在人的体内固定下来,人体处于一种特殊的依靠海洛因维持的有序平衡状态,而吸毒者一旦停止吸食毒品,体内的这种平衡状态就会被打乱,产生“失调综合症”,心理上便会对吸食毒品时出现的“欣快感”产生强烈渴求,这就是吸毒者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心理依赖在躯体依赖消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存在,甚至将伴随吸毒者终生。

  戒毒者回归社会后,仍然和普通人一样,会经常受到各种挫折和打击,以及各种精神刺激,如家庭冷遇、社会歧视、经济拮据、下岗失业等问题。这些因素极容易引发情绪不稳、抑郁、悲观、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心理反映。而对于有吸毒史的人来讲,毒品所引起的强烈欣快感所带来的心理依赖并未消失,此时若不能得到准确、科学、规范的心理纠偏和精神帮助,就会导致他们克制不住毒品的诱惑,不顾一切疯狂地将毒品当做精神的寄托,再次沦为瘾君子。

  二、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复吸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吸毒者普遍对家庭亲人缺乏责任心,害人害己害家庭是每个吸毒者的真实写照。家庭亲人在其吸毒及劝戒过程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而且有的家庭甚至因为吸毒者而受到周围邻居、同事的嘲笑歧视,这便使得家人从最初的同情、关心、期望变为愤怒、憎恨、失望,从而导致家庭破裂、妻离子散。大部分戒毒者回归家庭后,都存在亲情危机,他们受到家人的疏离,得不到家人的信任,这种情况会极大程度的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人格扭曲和自暴自弃的心理,从反面刺激了他们对毒品的感情寄托和依赖。另一方面,由于对毒品危害性和戒毒过程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90%以上的家庭对于戒毒者回归家庭后,不能在生活、心理方面对其进行正确科学的疏导、护理、矫治,甚至有的家庭抱着“一朝吸毒,终生吸毒”的想法进行消极、被动地应付、放任自流,导致前期所做的戒毒工作不能巩固下来,吸毒者重新回归复吸毒的状态。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复吸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根源。吸毒者在戒毒后始终要回归社会,据对某市强制戒毒所在戒的戒毒人员的调查表明,几乎100%的戒毒人员希望戒毒期满后能回归社会,渴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为何复吸率仍以每年22%的速度递增,其中社会因素成为一个令人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社会因素具有其复杂性,总体来讲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毒品的易得及毒品市场的客观存在

  由于毒品贸易存在巨额利润,总是不断吸引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从事运贩毒活动,加上我国周遍国家存在着诸如“金三角”这样的大毒源地,大量的海洛因走私入境,毒品销售网络庞大,防不胜防。毒品市场的客观存在,成为吸毒者与日俱增的根源。而对于复吸毒者,由于往日对毒品市场的熟悉,相较一般人更容易得到毒品。在吸毒群体日益庞大的形势下,当中有许多人都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这些人在发展新“毒友”的同时,势必不回放过老“毒友”。他们千方百计,使出各种手段,拉拢戒毒回归人员重新加入到吸毒群体中。

  (二)“毒友”间的群体效应

  吸毒者本身存在有心理方面损伤,社会上不乏有对吸毒者行为认识的偏差和歧视,一般群体都不愿意和吸毒者来往,社会环境也予以拒绝,吸毒者在正常的社会群体中难以得到社会评价、社会尊重、社会信任等方面的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群体。马斯洛关于人的五个需要理论,其中就有归属感的需要。戒毒者在回归社会后,尤其迫切需要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归属感在正常的社会群体中很难得到,而吸毒者互相之间存在相似的心理及生活经历,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吸毒者在“毒友”中得到认同,实现归属感。在“毒友”的群体效应作用下,戒毒人员一旦回到原来那个吸毒环境,复吸只是早晚的事。

  (三)社会支持薄弱,帮教脱节

  一方面,戒毒者回归社会后面临心理矫治、解除稽延症状、解决生活、就业等诸多问题。而目前帮教措施主要为定期谈话和尿检,帮教责任人数量少,经验不足,方法措施简单,吸毒人员自制力有限,受外界有毒环境的诱惑,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科学的引导帮助,随时有可能毒瘾发作而复吸。另一方面,据对我所2003年度2332名收戒人员的统计调查显示,其中有21%为外省市吸毒人员,可见吸毒人员的流动性高,外出外来多,行踪不定,极容易形成失控漏管的局面,这部分人员是复吸的高危人群。而且,吸毒人员普遍存在职业技能缺乏,就业能力低的现象,上述统计调查中,无业闲散人员就有2162人,占全年总收戒量的93%,笔者曾对多个复吸戒毒人员进行谈话,问及复吸原因,其几乎一致,他们都坦言由于没有文化或者没有技术,找不到工作,得不到帮助,最后又不得不和以前“吃粉”的朋友混在一起。无疑当前对戒毒回归人员的社会支持环节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吸毒人员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及就业指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师资人员缺乏培训。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