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戒毒体制 > 正文
戒毒体制
福音戒毒:苦难与意义
2010-10-13 22:44:35 来自:中国民族报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福音戒毒”理念由此产生。云南不少基督教会都挂上了“福音戒毒所”的牌子,致力于帮助吸毒者戒毒,而且成效显着。以云南陶城的福音戒毒为例,无复吸率达到80%。教会的戒毒经验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二者开始了一种积极的互动。

  苦难是宗教的源头

  苦难,包括痛苦和灾难。对于苦难的体验,有个体的,也有民族的、国家的乃至人类整体的。痛苦与人的一生相伴,而灾难则经常突然袭击,不期而至,将人抛至痛苦的深渊。痛苦的无法摆脱性与灾难的不可预测性,构成了人类苦难的绝对性。换言之,苦难是人类生存的一个组成部分。

  面对苦难,人类一直在问“为什么”,这种追问,将苦难与宗教连接在了一起。“有苦难的地方就有宗教”,列宁认为,这句话虽是一个反动分子说的,但是完全正确。这句话表达了一个看法,即,苦难是宗教的源头。

  那么,是否有事实支持这个看法呢?我们将以身边的事实为例。香港作者邓肇明所着的《承受与持守》一书对中国内地若干农村基督教信仰者的记录表明,许多农村基督徒的信仰历程,几乎都是从苦难开始的。这些苦难包括极度贫困以及因此而造成的种种不治之症,当然还有各种天灾人祸。

  笔者2003年在北京的基督教调研数据表明,受访者中因为自身的各种不幸、挫折等苦难而接受基督教信仰的人占24.8%;2008年,长沙的这一调研数据为28.6%;2009年,贵阳的这一调研数据为40%。

  汶川地震后的调查表明,地震后,四川各地基督教会的人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从几十至几百人不等。例如四川省绵竹教会,震前有受洗信徒483人,2010年地震后的两年时间内有292人受洗;地震前平时聚会人数是100人左右, 地震后平均一年的聚会人数为700到800人。在彭州市,地震后当地百姓对基督教的看法大大改观,通济、万年、敖平、楠木等灾区聚会点的人数倍增。安县教会在地震前只有30多人参加聚会,现在每周参加聚会的人都保持在100余人(引自高彦婷硕士论文《中国教会参与汶川地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研究》)。

  宗教在知识和技术所不能达到的领域,给人类面临的超出了日常经验范畴的问题提供了意义

  苦难是宗教的源头包括几层含义。首先是人之生命的无常性。人生无常,或者说人生没有确定性是人类生活与生命的特点,由此造成了人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即人会忧惧。人有无数的忧惧,因为伴随人一生的,有无数的不幸、痛苦与灾难,而最大的不幸即是人会死亡。人害怕死亡,使这种害怕加重的是,人并不知道死亡何时来临。其次,是人类在认识与能力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有限性。最后,是宗教能够从本体论上为苦难提供意义。

  所谓“意义”,指的是“依据某种更为宏大的参照系对一些境遇与事件所作的解释或理解”。意义问题的提出涉及的是人类生活的事实,即人生有各种痛苦甚至死亡,而当人面对痛苦和死亡时,不但需要感情上的调适,也需要认识上的认同。一言以蔽之,人需要得到关于各种不幸问题的答案。因此,“意义问题属于个人生活的基本信仰,涉及对生存的意义(幸福与受苦、善与恶、为什么我在、死亡的释义、与他人生存的关系等)的认识”。由于人类理性具有的有限性和非自足性,以及人类生存中充满的矛盾、歧义,也由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与体验具有的相对性、有限性、无常性和依赖性,因此,人类对于意义的追求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尽管并非每一个人,也并非人在每时每刻都会意识到这一点。

  人需要意义。按照哲学家的总结:人的忧惧归根到底只是一怕,即怕“虚无”,也就是怕“无意义”。尽管人害怕“无意义”,但意义并不是事物、事件或境遇本身具有的东西。意义是人的认识和理解赋予事物、事件或境遇的,也就是说,意义也是人的意识和理解力的产物。凡是人的产物,都具有非固有性或非稳定性,因为意识与理解力是因人而异的。然而,由宗教给出的说法却不相同,宗教可以将一切苦难包括死亡说成是有意义的、必需的、命定的。于是,一切无秩序、一切恶、一切不幸及痛苦和最终的死亡都可以得到解释。正如尼采所言:谁要是知道为什么活着,谁就能承受任何一种活法。宗教提供的意义,无疑满足了人类对于意义的本能追求。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关注苦难、死亡等永恒的主题,都力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也都对苦难与死亡提供了种种论证,这些论证就构成了一种基本的意义系统。当这些意义系统得到人们的认可时,一方面它们构成了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人又用这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去塑造着周围的世界。

  因此可以说,就人类整体而言,寻求意义是人性中的一个基本取向。事实上,所谓意义问题涉及的是一个解释性的问题,即根据什么来对个人或团体,甚或民族或国家的处境以及经历进行解释。就此而言,对于意义的解释并非一定是宗教的。但宗教是个人、社会群体与不可知的种种奥秘之间的重要纽带,而且,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综合性的意义体系,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尽管人们可以在无宗教的情况下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但是,如果有一套关于人生的终极意义与目标的宗教信仰被认为是正确的,那么,人们就会追随这套信仰,因为他们害怕丧失生活的真正意义。

  从宗教的历史来看,因为无知、贫穷、疾病、种种不幸以及不了解死亡等而选择信仰宗教的人确实不少,然而也有很多的人是在种种灾难发生之后,寻求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时选择了宗教信仰。这不仅是因为宗教所提供的解释和意义体系,能够驱除自然界的恐怖,能够缓和人与残酷命运尤其是死亡所显示出的严酷的关系,能够补偿生活所强加的苦难和匮缺,更是因为宗教能够使人超越自我,满足人的这些终极追求。

  然而,任何一个社会,无论如何地神圣化、秩序化,任何个体,无论社会化得如何成功,对人而言,苦难总是伴随一生的。尤其是在巨大灾难发生之后,人总是会面对人生还有何意义的问题,在这种时刻,人对意义的需要会更加强烈,而宗教提供的意义,正好满足了受苦难的人们的愿望。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一般而言,有信仰的人显得更加平静与从容。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