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民警文苑 > 正文
民警文苑
警营80后投身劳教事业的N个历练
2011-01-07 08:11:36 来自:内蒙古五原劳教所 作者:郝雪梅 阅读量:1

  对于80后,我了解不多,偶尔从某杂志看到这样一段话:“不管80后是多么地粗俗、多么地幼稚、写的是多么地差,以后的文学界终归是属于他们的。因为他们要比那些所谓的着名作家活的更长一点儿,别人都死了,只剩下他们还活着。”读着文学新秀韩寒的这段话,我们70后人不得不以过来人的身份体会着80后的个性张扬。随着80后新警的陆续加入,作为一个70后老警,在这里,我想谈几点警营80后投身劳教事业的一些历练。也希望80后新警能够秉承老一辈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发扬新人新气象新文化新动力的个性张扬的新风貌。

  历练之一:练就警察好形象

  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目的之一。考察一个国家或社会警察形象的形成与公众评价机制,可以洞悉这个国家或社会的警察管理整体效能及其警察群体的社会地位。所谓“形象”,本指形状相貌,是人或物的可视可触的外在轮廓。从心理学角度讲,“形象”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后所形成的映象。在社会心理学中则有“社会印象”范畴,它是指人们在社会认知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过程,即人脑中关于社会认知客体的映象。警察形象作为一种具体形态的社会印象,乃是社会公众对警察群体的精神面貌及其行为方式进行综合认知后所形成的关于警察群体特征的总体印象、普遍看法或评价。它是得到社会认同的警察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由此可见,警察形象既不同于警察群体的客观存在状况,也不同于个别人对警察群体的印象。

  警察形象的形成及公众评价机制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社会沟通与信息刺激、社会认知与印象产生、形象形成与社会态度。

  1.社会沟通与信息刺激。它作为第一个环节,是社会公众认知警察群体特征的客观基础和信息来源。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过程,也是一切社会赖以形成的基础。在广义上,沟通是指人类的整个社会互动过程。在这里,人们不仅交换观念、思想、知识、兴趣、情绪等精神信息,而且还交换相互作用的全部社会行动。警察队伍作为客观存在的特定社会群体,无论是刑事执法和治安行政管理活动,还是其自身建设和日常生活,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进行,他们必然与一定社区的组织、团体、机关单位和公众发生各种联系,进行必要的沟通,产生相互间的影响和作用。警察群体正是以这种社会沟通为客观中介而进入社会公众的认知视野,成为其认知客体的。警察群体在社会沟通过程中主要是以其自身独特的精神风貌及执法管理行为方式为文化信息来刺激社会公众,从而引起社会公众对警察群体的认知心理活动。各种警察文化信息既在社会沟通过程中产生和存在,又以社会沟通为中介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作用于社会公众:一是交际性传播,即警察群体在执行职务活动过程中和警民共建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通过与社会公众广泛接触和交往,使公众直接目睹和领略警察群体的精神风貌及执法管理行为状况。二是效用性传播,即警察群体执法管理活动的客观效果以及社会服务的态度和质量,使社会公众实际体验警察工作的价值状况。三是媒体性传播,即把警察群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制作成各种信息符号,通过各种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公众输送。

  2.社会认知与警察印象产生。它作为第二个环节,是社会公众形成警察形象的思维机制和中枢环节。警察形象形成机制中的社会认知,是指社会公众对警察群体特征的认知和把握。它一般是从对警察群体特征的感知开始的,即警察群体在社会沟通过程中发出的各种警察文化信息,以直接或简接的方式刺激作用于社会公众的感官后,在其大脑中所形成的关于警察群体特征的感性认识或初步印象。它作为社会认知的初级形式,还不可能使社会公众完整深入地认识和把握警察群体的本质特征,而往往只局限于某些外显性的警容风纪状况和警察行为特征产生一些直观的、分散的、笼统的初步印象。只有进一步对这些感性认识材料进行综合性的思维加工,即加以综合性判断和评价,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警察印象。这种综合性判断和评价作为社会认知的高级形式,一般包括警察事实判断和警察价值判断两个方面。所谓警察事实判断,是指社会公众根据自身固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结构,对所感知的有关警察群体特征素材加以滤筛选择、整理描述和相互传播等。警察价值判断则指社会公众在警察事实判断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尺度和标准(如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和警察法规等)对警察群体所实施的职务行为方式和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的文明与否、合法与否、正义与否、高尚与否、效果优劣等,给予一定的推论、解释和评判,从而形成完整深刻的警察印象。

  3.警察形象形成与社会态度。它作为第三个环节,是公众在社会交往中对警察群体特征产生普遍看法或共同评价,即形成警察形象并发挥作用的社会心理过程。由于社会成员之间知识结构、社会角色、情感觉悟、利益关系的不同,因而对警察群体特征的认知判断及所形成的警察印象不可能完全一致,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显然,我们无法根据某一公众个体形成的警察印象对警察群体的整体特征及社会地位给出一个带有一定群体倾向性的社会评价。但是,社会成员都是在社会沟通和交往中生存和发展的。他们通过社会交往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发表议论和评价等,从而发现相互之间对警察的印象或者完全不同,或者部分相同,或者完全相同,进而经过相互影响和协调,就能在一定社区的公众中产生对警察群体特征及其社会价值状况带有某种程度的共识性的社会评价,也就是我们所定义的警察形象。

  警察形象一经在社会公众头脑中形成和固定,就会转而影响和左右社会公众对警察群体的态度。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较一贯、较固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一定的警察形象首先影响刺激社会公众对警察群体的情感态度,表现为肯定或否定、满意或不满意、尊重或不尊重、或者毁誉参半等;其次,影响制约社会公众对警察群体的信念态度,表现为信任或不信任、拥护或不拥护等;第三,社会公众对警察群体的态度不会仅仅局限于其内心世界和语言表达、传播范畴,而且还会外化以支配其对来自警察群体的信息刺激予以反应的特定行为倾向,表现为对警察工作支持或不支持、协助或不协助、愉快接受合法管理或者拒绝、作对、配合或不配合等。

  历练之二:练就警察好气质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