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禁毒社工 > 正文
禁毒社工
社会服务:香港经验及启示
2015-04-17 11:58:01 来自: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作者:李海荣 阅读量:1

  二、社会服务的内容

  香港社会服务日益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社会保障、家庭及儿童服务、康复服务、安老服务、青少年服务等,亦与司法、教育、医疗等领域有所链接。

  (一)社会保障

  在香港,社会保障的整体目标,是帮助社会上需要经济或物质援助的人士,应付基本及特别需要。而作为香港传统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内容早期以派送干粮热饭为主,至20世纪70年代,改为向社会上不幸的社群提供现金援助,而今又推行无须供款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制度包括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简称“综援”)、公共福利金计划、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及紧急救济(见表2)。

  (二)安老服务

  香港的人口正不断老化,截至2011年,香港65岁及以上的长者占人口总数的13.2%(香港政府统计处,2012年2月),因此安老服务日益得到重视。其信念是使长者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并为其提供适当的支援,以期实现“老有所属、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理想。目标则是透过一系列支援服务,照顾长者各方面的需要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素,尽量使其留在熟悉的社区环境生活;并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院舍照顾服务。

  1.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

  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协助长者尽量留在社区中安享晚年,以及为护老者提供支援。由于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日趋多元化,服务形式以综合模式为主,务求方便服务使用者。概括而言,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可以分为三个范畴:长者中心服务、社区照顾服务及其他社区支援服务(见表3)。

  2.院舍照顾服务

  院舍照顾服务为一些年龄达65岁或以上,但因个人、社会、健康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在家中居住的长者,提供住宿照顾服务及设施。年龄介乎60岁至64岁的人士亦可提出申请,但须证实确有需要接受住宿照顾。概括而言,香港院舍照顾服务可分为四种:长者宿舍、安老院、护理安老院和护养院(见表4)。

  此外,香港社会福利署在过去十年,重整长者社区支援服务及提供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等,并鼓励长者融入社群。除了不断提升安老院舍的服务质素及监管水平外,于2000年11月起推行“安老服务统一评估机制”,采用一套国际认可的评估工具,衡量长者在护理方面的需要,从而编配合适的长期护理服务。社会福利署还在2003年11月28日开始设立“资助长期护理服务中央轮候册”,让长者获得适切的资助长期护理服务。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长者安居服务协会开发的“平安钟”服务。这一服务以24小时运行的信息系统为平台,联通家庭、社工等,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三)家庭及儿童福利服务(Family and Child Welfare Services)

  家庭作为社会的主要部分,它提供一个亲切的环境,使家庭成员在正常情况下获得照顾、支持和安全感;家庭亦可以帮助培育儿童成为社会上健康及有责任感的一员。发挥有效功能和负责任的家庭能有助社会的安定。而香港家庭及儿童服务的目标,是维系和加强家庭凝聚力,促使家庭和睦,协助个人和家庭预防或应付问题,并为未能自行应付需要的家庭提供协助。

  (四)康复及医务社会服务(Rehabilitation and Medical Social Services)

  1.康复服务

  康复服务在香港已有悠久历史,20世纪60、70年代,政府与康复机构开办多间康乐及训练中心、社交会所、庇护工场、日间训练中心和住宿院舍,及为残疾幼儿提供服务的特殊儿童训练中心;各类康复服务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重大的发展,改善了残疾人士的生活质素,亦奠定职业康复从“训练”走向“就业”的新领域。透过成功试办“模拟企业”并发展“社会企业”,政府推行“创业展才能”计划,协助康复机构成立“小型企业”,为残疾人士制造训练和就业的机会。



  香港康复服务的目标是协助残疾人士尽量发展体能、智能及适应社群生活的能力,鼓励其融入社会,从而享有与他人一样的平等权利。香港的康复服务面向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肢体伤残人士、弱智人士、视听觉受损人士以及精神病康复人士。

  2.医务社会服务

  人生无常,很多人一旦遇上疾病或意外,都亟需援手,以渡过难关,医务社会服务正好发挥了作用,为有需要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辅导和援助,协助他们康复和融入社会。

  医务社会服务涉及的服务内容有:因患病、创伤或残疾而引起的情绪、家庭、照顾、人际关系等提供辅导服务;协助病人订定离院计划,评估其心理健康,以及转介病人及其家人申请康复服务及有关社区资源;提供经济/实物援助,例如减免医疗收费,申请基金资助,转介病人及其家人申请社会保障福利金,以及购买医疗器材等;与其他医务人员合作,主动接触社区内有需要接受医疗及康复服务的人士,提供有关的援助;为遇到同类问题的病人或其家人安排小组辅导服务或讲座。

  (五)青少年、社区发展、违法者及戒毒康复服务(Services for Young People,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fenders and Drug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1.青少年服务

  社会福利署在过去10年的主要青少年服务路向,强调及早识别、及早介入、适时支援、多层次服务和跨界别合作,充分获得社会各界肯定及支持。

  面对社会急剧的变迁,社会福利署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将青少年服务重新整合,以“全人综合服务模式”照顾青少年各方面及不断转变的需要。在综合服务模式的理念下,管理层可以更灵活调配人手及其资源,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包括中心活动、外展社会工作及学校社会工作等服务;除减低服务分散和零碎,亦避免资源重叠,使服务质素及效益均得以提升。

  2.社区发展服务

  香港社区发展服务的目标,在于促进社群关系,在社区内建立团结精神,并鼓励个人参与解决社区问题,务求改善社区生活质素。

  香港社会福利署资助非政府机构营办的社区中心、邻舍层面社区发展计划及边缘社群支援计划,一直推动社区发展,并鼓励建立社会支援网络以解决社区问题,务求改善社区生活质素。

  (1)社区中心:是地区上方便不同年龄的居民聚首和联谊的地方,它促进居民间的人际关系和团结互助,并协助提升居民的自主观念、公民意识及区内凝聚力,还增强个人和家庭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及改善社区生活的质素。

  (2)邻舍层面社区发展计划:是为福利服务和社会设施不足或完全欠缺的贫乏和过渡性社区,提供服务。随着政府为弱势社群提供更多社区为本的服务,以及临时房屋区、寮屋区和公共屋邨因清拆计划不断减少,预期邻舍层面社区发展计划将逐步取消。

  (3)边缘社群支援计划:旨在透过外展服务、个案工作服务及小组工作服务,协助西九龙区的更生人士、精神病康复者及露宿者重投社会。

  3.违法者服务

  社会福利署为违法者提供服务的整体宗旨,是采纳社会工作方法,透过社区为本的康复服务及住院服务,协助其重返社会,成为守法公民。藉着督导、辅导,并配合学业、职前、社交生活技能训练,使违法者改过自新,积极面对生活挑战。

  具体而言,社区层面的服务内容包括:感化服务、社会服务令计划、青少年罪犯评估专家小组、社区支援服务计划、监管释囚计划以及曾违法者及刑释人士服务;感化/住宿院舍,则包含教育及职业训练、个案及小组工作服务、社区服务、康乐服务、监护人探访/外出许可、健康护理等服务。

  4.戒毒康复服务

  香港政府非常关注青少年吸食危害精神毒品的问题,不断透过增发资源,以及扩展及强化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以便及早辨识青少年吸毒者,提供及时介入服务,协助青少年吸毒者戒除吸食危害精神毒品的习惯,重新建立健康正常的生活。

  在服务设施方面,香港设有滥用精神药物者辅导中心、住院戒毒治疗及康复中心和中途宿舍以及为吸食毒品人士、戒毒康复人士及其家人而设的中心。

  (六)临床心理服务(Clinical Psychological Service)

  相对其他服务,临床心理服务的历史较短。社署的首位临床心理学家职位于1969年设立,是政府部门设立此职位的始祖。目前,社会福利署的临床心理服务科辖下五个临床心理服务课,每课有一位高级临床心理学家及十或十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为市民提供各类心理服务。

  社会福利署临床心理服务的宗旨,是为市民提供临床心理服务,目标是透过提供包括心理及智力评估和心理治疗等服务,协助受困扰人士渡过难关。

  临床心理学家因应接受服务者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有系统及客观的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的数据及资料,临床心理学家会就接受服务者的心理状况和其提出的问题,作出分析,然后制订心理治疗的基本方针和程序。而心理治疗是以心理学理论、研究数据及临床判断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目标包括帮助当事人改变对事物的观点、感受及情绪反应,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及消除心理困扰。心理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如家庭治疗、小组治疗、游戏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及心理分析治疗等。有需要的话,临床心理学家还会转介当事人接受其他服务,如院舍服务或精神科药物治疗。

  (七)津贴服务(Subventions)

  为回应社会发展,香港政府在早年就与志愿福利机构(现在称非政府机构)合作提供福利服务,以应对庞大而迫切的需要。这扩展了福利服务的覆盖面,让香港的福利事业迸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对服务的推展有莫大裨益。

  20世纪90年代后期,社会结构趋于复杂,市民对福利服务的需求不断转变,政府回应福利需要,与非政府机构共同制定《服务表现监察制度》,双方致力提升福利服务的质素与效益,以切合社会需求。

  2001年1月1日,在社会福利署与非政府机构建立共识下,推行“整笔拨款”津助制度,以更灵活及具有弹性的方式调配资源,提高非政府机构的营运效率。时至今日,公众对福利服务的需求愈趋殷切。政府、非政府机构、商界三方的跨界合作,为香港的福利事业相互补足,以更大的机动性与灵活性,将服务延伸至每一个层面与角落。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