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艾滋病与性病 > 正文
艾滋病与性病
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述
2010-08-22 22:58:30 来自:中国学校卫生 作者:熊翠欢 阅读量:1

  4 高校AIDS预防措施

  4.1 加强AIDS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首先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师资业务知识的培训,因为教师的性知识、态度、观念和性道德都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目前,许多预防AIDS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不了解AIDS防治的基本知识,难以胜任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有调查显示,84.1%的教师希望在教师培训中学习有关预防AIDS方面的知识 , 79.3%的教师认为健康教育是目前预防AIDS最有效方法[11]。其次是要组织有关人员和学生代表深入到民族地区高校所在的服务区域,认真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生活习惯,重点探讨全国其他地方少有或桂西北独有的民族(如仫佬族、白裤瑶族、毛南族等)生活习俗与HIV感染的关系,从中寻找民族地区高校预防AIDS的途径和办法,编写适合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大纲和教育内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地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4.2 有计划地举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面向全体师生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内容主要包括AIDS在全球及我国的流行现状、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国家相关预防与控制政策; 在高校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及可行性探讨; AIDS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对待HIV/AIDS的态度、预防措施等。同时对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相关部门提出要求,将AIDS健康教育与青春期性教育结合起来,把青春期性教育作为AIDS教育的前提,针对性行为在学生中存在的现实性,加强性道德教育,开展安全性行为教育、男性责任感教育、女性自尊自重自爱教育。通过这些讲座以及各种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3 发挥大众媒体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大众媒体一直都是在我国青少年中进行AIDS预防宣传教育的主要载体,除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黑版报等传统媒体外,因特网在教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有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大学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医学卫生书籍、报刊杂志及文艺书籍等,其中医学卫生书籍占50.6%,报刊杂志占28.6%,文艺书籍占10.3%,影视占0.5%[19]。Kate[20]的研究发现,20世纪末在校大学生从因特网上获得性知识的比例已明显升高。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充实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内容,坚持对大学生进行性知识和预防AIDS知识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另外,通过网络、电视讲座、健康热线、宣传册、宣传报、健康教育处方、世界AIDS日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对大学生预防AIDS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4 发挥在校大学生生力军作用 由于高校学生生源广泛,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回到家庭所在地开展预防AIDS宣传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这项活动面向基层,走进千家万户,是一种投入小、社会效益大的公益性行为。在大学生中持之以恒地开展AIDS健康教育,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为我国防控AIDS的流行作出积极的贡献。 另外,在校内开展探讨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和预防AIDS健康教育活动中,实施以学生参与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一是学生以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为主线,开展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活动;二是以校团委、学生会牵头,举办与预防AIDS相关的专题班会、专题版报、专题知识竞赛等参与性强的教育形式,既有利于对上述专题讲座知识的巩固,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与增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意识,促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预防AIDS的良好习惯。

  4.5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防艾工作 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预防AIDS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一个有助于巩固知识和技能的环境,社会和家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学校开展预防AIDS专题教育可以对增强学生的知识、态度等起到显著的作用。有调查显示[21],学生同家长或家庭中其他成员谈过AIDS问题的比例为46.0% ,同朋友谈论的比例为48.7%。因此,构建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同时参与的预防AIDS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6 预防AIDS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可采用双向方式 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每一届大学生进行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对 HIV/AIDS的态度、预防知识及性观念等方面的问卷调查,是对高校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学生在预防AIDS知识获取和态度转变等方面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整个健康教育大纲和教育内容以及健康教育师资教育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是对高校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性的检验。因此,健康教育的评价结果,是为进一步修正高校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AIDS预防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AIDS的流行特点和易感青少年群体的分布状况,决定了高校控制AIDS流行的关键在于预防。而目前高校在AIDS的三大传播途径中,性接触这一传播途径的预防极为重要。因此,高校构建和完善AIDS预防机制,大力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活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周正任. 医学微生物学.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23-327.

  [2]汪华,主编. 艾滋病防治实用手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文献出版社, 2004:1-4.

  [3]任学锋, 余冬宝, 主编. 艾滋病防治媒体报道参考手册.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5:28.

  [4]荼高强,徐徐. 论艾滋病病人的人权保护.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3):297-298.

  [5]王立秋. 全球艾滋病流行进展.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 8(1) : 3.

  [6]李光明.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22(6):116-118.

  [7]国际艾滋病规划署(UNAIDS). 2007年世界艾滋病报告.2007-11-2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2007-11-29.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