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艾滋病与性病 > 正文
艾滋病与性病
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述
2010-08-22 22:58:30 来自:中国学校卫生 作者:熊翠欢 阅读量:1

  据有关研究报道,在全世界范围内的HIV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而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就占了80%[3],且多数生活在云南、四川、广西、新疆等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4]。当今在校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7~24岁,成为我国主要的健康教育对象[5-6]。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预防AIDS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 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其严峻性

  《2007年世界艾滋病报告》[7]指出,截至2007年11月20日,全球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已超过3 300万,其中15岁以下人群约为250万。我国卫生部也于2007年11月29日公布《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8],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223 501例,其中AIDS病人62 838例,死亡报告22 205人。2007年,国家卫生部、UNAIDS、WHO联合对我国AIDS疫情进行了新的评估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有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 其中AIDS病人8.5万, 2007年新发HIV感染者5万,因AIDS死亡2万。目前我国的AIDS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呈高流行的态势,性传播与吸毒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有关资料显示[9],我国少数民族HIV感染者所占比例高于汉族的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吸毒有较长的历史背景;二是AIDS高发的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毒品交易的主要通道,比较容易获得毒品;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特别是缺乏专为少数民族制作的健康教育材料;四是尽管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状况有较大改变,但由于发展不平衡,使部分地区文化、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据文献[10]报道,目前少数民族HIV感染者所占比例仍在明显增加,真实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流行的严峻性。

  2 大学生群体面临着AIDS风险

  大学生由于对性健康知识的缺乏、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性行为开始的低龄化、性伙伴有增多趋势等问题均可能形成伤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AIDS风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感染AIDS。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高校卫生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

  2.1 大学生缺乏性健康知识 高校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在他们中公开谈性和开展全面的性健康教育仍然存在阻力,学生普遍缺乏足够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科学知识、正确态度和相应的防御技能。虽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学实施以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青春期教育,但内容不够系统和全面,主要是侧重于生理解剖知识教育,缺乏心理、伦理方面的辅导和预防意外妊娠以及生殖保健服务的知识和信息的教育,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忽略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求,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性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忽视了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当今青少年性成熟提前、大学生性行为增加以及全球性病、艾滋病严重流行等客观现实下,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知识的缺乏,使青少年特别是使大学生暴露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之中 。

  2.2 民族地区高校与其他高校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病预防意识上的差距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值青春发育后期,性机能的日益成熟与性冲动的强烈刺激让性成为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桂西北民族地区高校1 897名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的调查发现,有49.4%的在校大学生正在谈恋爱,27.4%发生过边缘性行为(包括拥抱、接吻、性爱抚),14.5%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初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占9.9%[11]。这一调查结果与柳晓琳等[12]的调查报道较为一致,与徐永芳等[13]的调查结果差距较大,反映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性观念和预防性病、艾滋病意识观念上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差距。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群体面临着AIDS的风险更加严峻。

  2.3 大学生普遍缺乏对HIV/AIDS的正确了解 在对待AIDS的基本知识方面, 很多大学生不够了解。某高校不同学历师生AIDS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发现,19.81%不知道AIDS的三大传播途径,40.01%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 38.76%对HIV/AIDS十分恐惧[14]。另一项调查显示,75.5%的医学大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AIDS, 25.5%的大学生认为自慰可感染AIDS;48.0%和18.5%的大学生认为可通过注射疫苗和口服预防性药物能预防AIDS; 70.8%的学生认为对HIV感染者应集中管理;58.0%的学生担心以后与HIV感染者在一起传染AIDS,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HIV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同时还有 93.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教育进一步获得AIDS相关知识[15]。说明高校学生对AIDS有着许多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对AIDS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加大高校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是为减少大学生传染AIDS风险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3 高校AIDS预防机制

  3.1 国家政策支持 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AIDS病例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AIDS的防治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其中对高校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1998年国务院专门下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16],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各高校都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规划。2004年国家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17]又进一步强调了各级大中专院校建立健全艾滋病预防机制的重要性。2006年初国务院又重新制定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18],进一步部署各级学校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指标、行动措施与保障措施,为不断完善高校AIDS预防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3.2 建立高校AIDS预防机制 一是成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以包括卫生防疫部门在内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高校艾滋病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校“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长期规划”,审定学校卫生防疫部门制定的“年度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二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中,确保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长期科学化、规范化进行;三是加强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持联系,使高校艾滋病预防工作长期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时刻掌握校内艾滋病疫情,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