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阿片受体拮抗剂 > 正文
阿片受体拮抗剂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现状与展望
2011-01-16 19:41:25 来自:中国急救医学 作者:孟庆林 檀桥 阅读量:1

  2.4 疗效与血流变学的关系 笔者[13]整理12所医院应用纳洛酮的临床资料,诊断与疗效标准基本一致的患者7 976例,其中纳洛酮治疗424例,在常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4~1.2 mg,每日1~2次静注或静滴,10~14天为一疗程,给予2个疗程。常用药物组373例,以丹参、维脑路通、脑活素等为主药,疗程同纳洛酮组,结果见附表。

  综合分析,纳洛酮治疗好于常用药物组,其中仝元章[14]在观察疗效的基础上,还检测了血流液变学的改变,发现纳洛酮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血球压积比,纤维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有显着差异。常用药物组未见此变化。两组对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含量未见有影响。作者认为纳洛酮具有抗凝、降低血粘稠度、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的作用。

  3 纳洛酮临床应用特点

  3.1 疗效好,起效快 许多文献报道纳洛酮治疗脑梗死起效快,疗效好[9,10,15,16]。发病24小时接受纳洛酮治疗,治愈和显着进步率为50.6%,高于常用药物组,个别病人于用药后1~2小时可见患侧手指可动,随之神经功能缺损基本恢复,这可能在急性期24小时内的病程中,神经元尚未发生迟发性坏死,纳洛酮增高了灌注压,改善缺血区的血流和氧供,逆转了β-内啡肽的毒性作用,缩短了昏迷、失语、肢体障碍的病程,减少后遗症和降低死亡率。

  3.2 有催醒作用[9,10,12,16] 接受纳洛酮治疗有近一半病人在24小时内神志转清,语言障碍也随之改善,这种良好的临床效果,可能是选择了纳洛酮合适剂量(3~5 mg)作用κ、δ受体,改善氧合作用,降低血乳酸浓度和水肿有关。也有人认为纳洛酮有非特异性催醒作用[17],其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纳洛酮治疗的少数病例中,24小时内给络洛酮,神经损伤迅速改善,肌力恢复1~2级以上,2~3天后,肌力又下降,继续治疗,上述症状又逐渐恢复,此类反跳病例中反而痊愈病例较多,与Faden等[5,10]报道相似,是否与水肿有关,需进一步阐明。

  4 用法、用量及副作用

  4.1 用法、用量 纳洛酮通常采用肌注、静注或气管内给药。治疗脑梗死多采用静注或静滴,少数给予穴位注射。常用剂量:①0.4~1.2 mg加5%~10%葡萄糖20~40 ml缓慢静注,每日2次,10~14天为一疗程,给2个疗程以上。②2~4 mg加5%~10%葡萄糖液250~500 ml(糖尿病患者改用生理盐水)每日1~2次,10天为一疗程,给2个疗程以上。有人主张早期、足量、持续用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4.2 副作用 纳洛酮是一种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躁动不安及肺水肿等,治疗脑梗死患者的副作用为血压轻度升高,精神兴奋性增强或烦躁现象,也有面色潮红,灼热感的报道,上述反应只需减慢给药速度即可缓解,一般不需终止治疗。Jasinki[18]和Adains[19]以双盲法剂量递增,最后日剂量达52.3~90 mg甚至更高,为常用剂量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观察纳洛酮大剂量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除常见的恶心、呕吐、厌食外,未发现其他危及生命的副作用,提示纳洛酮临床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5 问题与展望

  内啡肽在脑缺血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而阿片受体拮抗剂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缺血性脑组织的损害,验证结果证实在神志、肢体、语言障碍方面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就目前研究和临床而言,尚有治疗脑梗死的适宜剂量及大剂量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时机的选择,疗程及作用机理等都有待深入研究。

  Scavini[20]曾发现广泛脑缺血区,阿片受体中仅κ型受体明显增加,而且多限于易受脑缺血影响的额颞叶等皮层区,并证明κ受体激动剂与神经损害程度相关,不少文献报道,目前临床多用小剂量纳洛酮0.4~1.2 mg治疗脑梗死,而小剂量纳洛酮主要作用于μ受体,只有大剂量才作用于与神志和肢体相关的κ受体,因此加大纳洛酮剂量和选择特异性κ受体拮抗剂,用于脑缺血病的治疗更具临床价值[21]。

  实验研究和临床对纳洛酮治疗脑梗死潜在价值,尚难定论。尽管如此,更多文献认为纳洛酮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疗效高,已给临床医生展现了良好的前景。随着中枢性阿片受体及内源性阿片肽等的深入研究,人们会逐步认识到内源性阿片肽在急性梗死的重要作用,进而促进阿片受体拮抗剂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


  参考文献:

  [1]Baskin DS,HOSoBuchi Y.Naloxone reversal of ishaemic neurloglcal defictts in man.Lancet,1981,2:272.

  [2]孟庆林。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国急救医学,1994,1:1.

  [3]Nappi G,Bono G,Sinforiani E,et al.CSF and plasma levels of pro-opipomelanocortin-related peptides in reversible ischaemic attacks and stroke.J Neurol Psychiatry,1986,49:17.

  [4]Ogawa N,Tsukamoto S,Hirose Y,et al.Survival effect of coenzyme Q10 and Naloxone on experimental stroke gerbils.Pharmacol Biochen Behav,1986,24:315.

  [5]Faden AI.Neuropeptides and stroke:current statu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troke,1983,14:169.

  [6]Furui T,Saoh K,Asano Y,et al.Increase of β-endorphin level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but not in plasma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 Neurusurg,1984,61:748.

  [7]卢晓欣,洪新如,陈新民,等。纳洛酮与β-内啡肽抗血清实验性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水肿。中华儿科杂志,1997,10:552.

  [8]白波,林葆成,宋朝佑,等。β-内啡肽在沙土鼠缺血性脑水肿中的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0,3:316.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