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复吸研讨 > 正文
复吸研讨
复吸预防的对策
2010-10-19 19:35:03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作者:秦伯益 阅读量:1

  二、展望复吸预防

  通过上述回顾,可见预防复吸实为整个戒毒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组织全国研究力量来集中攻关。现分两点进行讨论。

  (一)防止复吸是戒毒的关键

  由于复吸率高,戒毒成功者少,难以降低毒品需求,毒品供应就继续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吸毒者一般都会再发展若干个新的受害者,使毒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可见只要复吸问题没有解决,毒品蔓延的势头就不可能扼制。

  由于复吸率高,政府在禁毒工作中的大量投入难见实效。我国目前不论强制戒毒还是自愿戒毒都仍在走着戒了再吸,吸了再戒的恶性循环之路。久而久之,医患双方都将对戒毒日渐丧失信心,医者心灰意冷,患者自暴自弃。毒魔就更能长驱直入,危害社会。可见只要复吸问题没有解决,戒毒工作就不可能成功。

  由于复吸率高,社会上对吸毒者日益歧视,认为这是一群不可救药的亚文化人群,避之唯恐不远。吸毒者纵然已经脱毒,但就业无门,亲属冷落。最后仍只得再吸毒品以消百愁;像包头市和云南某些社区,政府确实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工作,群众发动得很充分。但脱毒后的患者,只有少数有职业、有良好家庭关坏的患者保持了不复吸状态。而多数,或因复吸而被抓劳教,或因注吸毒品过量而死亡,或外逃他乡继续吸毒而祸害邻邦。如果确能研制出防止复吸的办法,那么社会对戒毒后的患者就会有较多的宽容和接纳,患者自身也会增加戒毒信心,看到了有“岸”,而猛醒“回头”。那么,像包头市和云南某些社区那样的管理模式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可见只有解决了防止复吸问题,才能使戒毒者真正回归社会,社会才能收到戒毒工作的实效。

  (二)防止复吸是可能的

  成瘾和复吸有着极为深邃的科学内涵。尽管对它还不十分清楚,因此也还缺乏特效的办法,但国内外已做了大量工作,为今后这一问题的突破打下了基础。

  首先,在机制研究方面。自1973年阿片受体被确证以来,其分子生物学已成为当前十分活跃的科学前沿领域。90年代后,μ、δ和κ受体相继克隆成功。已有学者开始探索吸毒者阿片受体的分子结构和基因组学会不会有什么特征或缺陷。阿片受体三维结构的研究进展,阿片“孤儿受体”及其内源性配体的发现,μ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的制备成功,μ受体内源性配体的发现等成果无疑会有利于成瘾机制的深入研究。此外,在阿片受体后及阿片受体系统外的探索也已成为研究成瘾机制的热点,研究得比较多的领域有肾上腺素能系统和胆碱能系统功能亢进问题,垂体 性腺系统和甲状腺系统等神经 内分泌 免疫系统紊乱方面。在神经核定位上身体依赖涉及蓝斑核较多,精神依赖则可能更多地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有关。针对复吸主要反映药物依赖的长时程适应现象,学习和记忆无疑与此有密切关系。因此,与复吸行为有关的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神经化学变化特征和相关的重要活性分子的研究已开始探索。膜片钳等电生理技术的应用对神经细胞的耐受、敏化和脱敏等现象又积累了新的认识。在细胞信号转导方面,最早对cAMP系统、c-fos、c jun的研究较多,近年来围绕G蛋白家族,特别是Gi和Gs等变化及蛋白磷酸化的研究更活跃起来。NOS、NMDA受体、胍丁胺等对吗啡作用的影响都有新的发现。90年代后脑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药物依赖的研究,可以在人清醒状态下观察脑内多种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可以将宏观与微观的研究更好地综合观察,得到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综上所述,国际上围绕阿片类成瘾和复吸机制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在这中间也有我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如60年代邹冈用吗啡脑内微量注射的方法启发了后人提出脑内存在阿片受体的假设。70年代池志强研究的羟甲芬太尼至今被国际上确认为是选择性最强的μ受体激动剂。80年代韩济生对针刺镇痛和脑内阿片肽变化规律的研究沟涌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神经生物学之间的有机联系。90年代以来,华裔年轻学者在这一领域内更有不少出色的成就,如大陆留美青年学者于雷将μ受体克隆成功,孟凡在κ受体克隆方面的工作都是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此外,刘丽云、王家蓓、谢翠薇、王丹心等在阿片受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面,也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近年来归国的留美学者裴钢、马兰、隋南、黄矛等都在各自的领域内继续深入并保持着与国外的联系与交流。同时,在国内,中科院药物所、细胞所、心理所,医科院基础所、药物所,北医大药物依赖所、神经科学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所、第二军医大学、宁波市戒毒中心等都一直在开展着有关这方面的工作,不断有新的发现,可以无愧地说,中国学者在近半个世纪有关阿片类化合物作用的研究中始终能与国际的发展相同步,其间的总体差距并不太大,通过努力是可以接近的。如果组织起来,协同攻关,可望于今后5一10年内对成瘾和复吸的机制会有突破性进展。

  其次,在药物研究方面。1996年中美双方学者在北京探讨海洛因依赖的防治对策。美国专家惊讶地说;“没有想到,中国在戒毒药的研究方面已取得这样大的进展。国际上的基本戒毒药物,你们都有了;而且你们还有中药和针灸等可以发挥辅助作用”。脱毒期用中药或针灸后能使国外美沙酮的用量大幅度地降低,有利于脱毒撤药,仅这一点,就了不起。今后,我们仍将继续跟踪国外戒毒新药。根据成瘾和复吸机制的探讨不断合成新的药物进行作用评价。此外,将大力研究和开发中药。在药物研究方面,北医大中国药物依赖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和卫生部各临床药理基地都做过大量有益的工作。下面就中药研究的思路单独谈一谈。

  前面已经叙述过,目前,早期脱毒已基本解决。中期抗稽延症状也有一些有希望的苗头。因此,今后的攻关重点很明确,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克服脱毒后的心理渴求,防止复吸。这是当前国际上的大难题,谁能解决这一问题,谁就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谁就在这一科学问题上站在了世界前沿。西医西药拾恰受阻于此。由于复吸的机制不清楚,因而无法根据相关基因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特点进行药物设计。同时还缺乏理想的反映复吸问题的动物模型,因而无法进行大规模药物筛选。再由于复吸涉及神经系统多部位的紊乱,因而也无法指望用选择性高、作用特异的单一药物来拮抗。由此种种原因,国外用西医西药的一套理论和办法,在复吸面前,竞一筹莫展。在这一点上,我国中药复方倒有可能会发挥独特的作用。首先,中医药是辨证论治,成瘾和复吸的机制固然不明,而“证”是可见的。可以辨这些“证”用中医理论来设计防治复方。其次,复吸的动物模型固然没有,但复吸的病人却现成的就有不少,随处可得。这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了无比有利的条件。此外,正由于复吸涉及的神经机制很复杂,相关的神经部位很多,很难指望西药单靶点地解决问题。而中药的多靶点作用倒也许会有一定作用。同时,我国还有针灸等传统医学手段可以综合运用。如果中药复方等措施真能有效,它的意义就不仅是解决了这一重大科学难题,而且会有助于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白猫黑猫,会抓耗子就是好猫”。在药物评价上,干条万条,疗效是第一条。在科学发展上,这水平,那水平,解决问题才有水平。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