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戒毒体制 > 正文
戒毒体制
“虎日”:一项关于戒毒模式的人类学研究
2010-09-17 15:00:03 来自:中国民族报 作者:关凯 阅读量:1

  ●当凉山彝族面临族群危机时,彝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体系与道德准则,都在起作用,所以几近封存了的古老民俗方法才能被激活,用来解决当代的社会问题。

  ●戒毒所往往将戒毒者当做“不可救药者”,将他们与正常人对立起来,而这种对立结构和社会歧视感受正是吸毒者复吸的共同认同基础,同时也正是这个社会亚群体牢固存在的理由之一。但在彝族家支戒毒期间,戒毒者仍和家支族人生活在一起。他们是在信仰、尊严、教化、习惯法和亲情等文化力量的感染下,获得了不寻常的戒毒毅力。这个群体支撑的毅力是难以量化的,是强有力的,它来源于文化的力量,而不是科学的力量。

  ●祭祖和盟刻的仪式发生在家支层面,表达了家支作为一个血缘群体与外界的关系,无形中将禁毒的意义同家支的繁衍和生存联系起来,同时,也把未来禁毒斗争中的风险平均分配给任何一个个体,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述了对于社会失衡的恐惧和反应。

  ●家支开展戒毒工作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也就是说,先在民间发现自组织经验,后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和倡导都是必要的。这是人类学协调和整合古今社会文化关系,寻求社区顺利发展的重要学科经验与实践。

  对话人:庄孔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关 凯:《中国民族报》特约记者

  毒品问题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表现突出,这里面有多种原因。

  关凯(以下简称关): 庄老师,您在2002年拍摄的人类学纪录片《虎日——小凉山民间戒毒的人类学实践》(以下简称《虎日》)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获得过2003年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国地区最佳实践奖、2005年第16届公共卫生会议暨电影节特别提名奖。“虎日”模式被认为是目前亚洲地区最成功的戒毒实践之一。您最初是怎么发现彝族民间戒毒这个现象的?

  庄孔韶(以下简称庄):1999年,我在云南做田野调查时遇到了嘉日姆几,杨洪林是他的汉文名字,他后来成了我的博士生。他的家在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跑马坪乡沙力坪村,他本人在家族中有较高威望。我遇到他时,听他提到彝族人用民间仪式戒毒的事情,凭着学术敏感性,我对这种仪式产生了兴趣。

  关:当时您的兴趣点主要在哪里?

  庄:主要是毒贩子利用彝族家支的网络贩毒,这是传统家支研究案例中少见的事。当时跑马坪乡有86人吸毒,其中,沙力坪村的嘉日家族——也就是杨洪林这个家族吸毒的就有22人。彝族的长者视毒品为敌人,对此非常恼火,于是开会商议,决定动用彝族传统仪式戒毒和禁毒。1999年,嘉日家族首次在“虎日”(彝族历法上用于宣战仪式的日子)举行了戒毒盟誓仪式。

  关:可以理解,人类学家本来就对仪式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

  庄:我对这件事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对毒品的宣战仪式发生在彝族社区里。大小凉山地区聚居了200多万彝族人,这个地区历史上曾是鸦片产地。新中国成立后禁种罂粟,这里曾有过30年的平静。现在,大小凉山的彝族地区成了当地的戒毒重点地区。如果民间仪式真有助于戒毒,那就意味着先前学院派仪式研究的文化诠释会再上一个台阶——转入使人类受益的应用性方向。

  关:毒品问题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表现这样突出,原因是什么?

  庄:这里面有多种原因。前面说了历史的影响,地理位置也是一个原因,国际贩毒集团将云南作为境外毒品产地和最终市场之间的通道之一。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云南、四川的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上就有分食共享的习俗,过去是平均分享猎物,但现在这种习惯已经扩大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乃至分食鸦片和海洛因。

  还有一个原因是民间医药与毒品的混用和滥用。云南、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贫困、缺医少药,当地人患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吸食鸦片。鸦片被认为能治病,比如腹泻、疼痛、咳嗽、疟疾等。他们有病乱投医时,不会分辨药品和毒品。

  因生计困难铤而走险也是原因之一。大小凉山地区经济不发达,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之后,许多依赖木材产业为生的人失业,当地政府一时难以找到替代性措施,所以一些失业者很容易转到一本万利的毒品交易中去。

  关:当地政府对毒品问题的反应是什么呢?

  庄:政府当然是竭尽全力禁毒,但贩毒者因为暴利的诱惑、吸毒者因为生理依赖无法自拔,往往不顾风险,一意孤行。同时,政府自身也受到人力财力的限制,处境艰难。比如宁蒗,2001年后吸毒者已逾千人,全县只有一所小型戒毒所——“小型”是以100人为标准的,显然捉襟见肘。

  家支既可以传递鸦片和海洛因,又可以打击贩毒行为和挽救吸毒者,这说明人间的文化资本是中性的。

  关:您刚才说到了家支的重要作用,能不能先解释一下彝族的家支?

  庄:大小凉山彝族的家支制度历史悠久。例如,宁蒗的“金古忍所”就是一个相当于汉人宗族的世系群,即英语中的“lineage”。“金古”为人名,“忍所”意为“3个儿子”,“金古忍所”指有3个儿子的金古家支。老大叫阿姆,老二叫嘉日,老三叫吉伙。现在,他们分为金古阿姆、金古嘉日、金古吉伙3个家族。这个家支男子人口约在1.5万人以上,是彝族家支中的大姓之一。家支制度是彝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根本依靠,离开了家支,就没有了彝族人的个人本身。家支内部有一整套行为规范,其成员必须严格遵守,是一种习惯法。

  关:这些习惯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庄:首先是严格的家支外婚。在同一个家支范围内,不管有多少个家族,也不管有多长的历史,都禁止通婚。金古忍所家支就是这样的群体,金古阿姆、金古嘉日、金古吉伙之间互不通婚。其次,要共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尔扑”,就是家支中的每个家庭都要对婚丧仪式承担经济义务。更重要的是家支会议,由头人和“德古”(彝族所称的“智者”)召集会议,管理家支公众事务,具有很高的效力和权威性。在今日凉山地区,地方政府在处理一些社会事务的时候,有时也需要和家支协商。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