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英雄人物 > 正文
英雄人物
2004卓达杯感动河北年度候选人物——禁毒英雄群体
英雄人物介绍
2007-07-08 15:52:02 来自:燕赵都市报 作者:静冬 阅读量:1

青山白云间,三名公安刑警在执行航测查毒任务时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最年轻的37岁,最大的也只有47岁。在禁毒斗争的最前沿,他们把一腔热血献给了所钟爱的禁毒事业。追悼会那天,山城张家口万人空巷,英雄壮举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很快公安部为他们追授“全国公安二级英模”光荣称号。张云涛、王世平、刘鸿飞这三个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禁毒事业的史册上。英雄虽逝,浩气长存。

“老哥仨,咋还不回来呀”

2004年7月30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朝霞给远山抹上一层淡金色。

晨曦中,三个魁梧的身影上路了。河北省公安厅刑侦局禁毒处科长张云涛、张家口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王世平和该局刑警支队缉毒大队队长刘鸿飞,像往常一样,没有惊动任何人便悄悄地奔赴机场,开始了今年7月16日以来的第8次航测。他们的任务就是勘查毒品罂粟的偷种情况。

在冀北的重峦叠嶂里,载着三位公安刑警的轻型飞机掠过一条条山谷,隆隆的引擎声回荡在群山中。他们全神贯注地搜寻着目标。

8时25分,河北丰宁县境内。飞机不幸撞到山谷里的高压线,坠落起火……三位民警全部不幸遇难。

由于大山深处无线电通讯受阻隔,因此两个多小时没人知道飞机失事。在幽深的山谷里,机骸燃烧着,火光凄艳。

噩耗传到张家口市缉毒大队已是7月30日10点多了,谁也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顷刻间每一个房间里都传出了哭泣声,悲情雾一样弥漫在缉毒大队的院子里,空气仿佛凝固了。大伙开始一遍遍地拨打张云涛、王世平、刘鸿飞的手机,他们期待听到那熟悉的声音。

张云涛是省公安厅下来的,他为人谦和,早和民警们打成一片。刑警副支队长王世平主管缉毒,平时就在缉毒大队办公。队长刘鸿飞的“家”就在他的办公室。多年朝夕相处,哥仨成了最要好的兄弟,与民警们更是情同手足。

“这老哥仨,怎么还不回来呀?兄弟们等着你们呢!”午餐摆在食堂的饭桌上,没有一个人动筷子。他们要等亲爱的战友回来,大伙头碰头地再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馒头,喝莜面糊糊,依然是有说,有笑。

为了不错过每一株罂粟

飞机铲毒在张家口乃至河北都是个新鲜事,去年才开始。受非法暴利的诱惑,我省北部太行山区、燕山山区以及再往北的军都山、大群山的险峻隐蔽处都零星地发现了罂粟种植地。铲除罂粟一度是全省禁毒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

在张家口市缉毒大队会议室的墙上至今还贴着航拍的罂粟地照片。照片上一块块的罂粟开着灰白的花,像一片片湖水隐蔽在山坳坳里。据说,罂粟一般开红花,而开白花的是新品种。罂粟蒴果的汁可制鸦片,进而可提取吗啡、海洛因,而后者是最流行、危害最为广泛的毒品。

以往寻找和铲除罂粟主要是靠群众举报,然后缉毒民警步行探查,这样做,禁毒工作被动而低效。2003年河北省禁毒委员会决定用飞机航测铲毒,空中搜寻罂粟种植地,效果甚佳。航测一个月就基本上摸清了毒源。

今年7月16日至29日,张云涛、王世平、刘鸿飞不顾艰苦和危险,先后飞行7架次进行航测,共飞行22小时,约1万公里。

“没见过比这老哥仨更敬业的,为了不错过每一株罂粟,他们屡次要求飞得低些再低些!”曾经为他们驾驶过飞机的飞行员含着泪说,我们这些专业的飞行人员至少都是两组人员轮流登机,而他们每次都上,却让其他的干警轮流上。

有些年轻的干警坚持要上飞机锻炼锻炼,王世平和刘鸿飞不准许,他们说:“我们的孩子都大了,万一出点儿事也不怕。你们以后再说吧。”谁料,这段贴心贴肺的话竟然成了不吉的预言。

到过飞机失事现场调查的工作人员沉痛地告诉记者,当时他们看到牺牲的三位民警都被压在飞机上为航测而焊的铁架子下面,姿势是一样的。从现场不难推断,直到飞机失事前的瞬间,他们都在保持着俯视的姿势,察看着罂粟花。

面对“苦差事”的选择

乘飞机寻查罂粟地是个危险的苦差事,搞过航测的人都知道。

在今年的航测中,身为省刑侦局禁毒处禁毒科科长的张云涛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航测计划和措施,主动扩大航测范围,以求铲毒必尽。7月14日,张云涛赶往张家口,和王世平、刘鸿飞等人一起投入紧张战斗。15日,为了提高航测效果,他们把飞机卸掉两个门,焊上铁栏杆,以方便对地面实施观察。16日6时20分,三名民警登机执行了今年的第一次航测任务。

没有专用仪器,完全靠目测,人在飞机上需要探出身子向地面观察。张云涛、王世平、刘鸿飞航测时使用的轻型“运五”飞机螺旋桨在机头,飞行中强大的气流吹得他们睁不开眼睛。

“一般人不会知道,航测常常是险象环生。”曾登机参加过航测的张家口市缉毒大队的一位干警说,为了确保航测工作的准确性,飞机需要超低空飞行,越山梁,跨山坳,飞机速升速降,忽上忽下,如果遇到大的气流,飞机颠簸得厉害。常人一会儿就会头晕恶心,呕吐不止。同事们差不多都在飞机上观测过,大部分人都受不了,有人乘坐一次,三四天缓不过劲来。只有张云涛、王世平、刘鸿飞登机一次没有缺过席。同事们说,他们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

航测飞行时噪音特别大。每次登机前,张云涛、王世平、刘鸿飞都要用棉花把耳朵塞得死死的。机上他们只能用手势交流,彼此说话根本听不见。航测期间,在现场指挥工作的省刑侦局禁毒处副处长韩金友说,一次他看见张云涛的耳朵有血迹,就问咋回事,张说没事,棉花塞儿磨的。

按照身体状况、年龄或职位来说,张云涛、王世平、刘鸿飞三人任何一个人都有理由可以选择不亲自登机,但他们没有,一次都没有。“苦差事”面前,他们轻松地作出了同样的选择:由我来!

赶在罂粟开花时

由于今年入夏以来雨水多,飞机总因天气问题不能起飞。大家心里着急,因为罂粟的花期很短,一旦花期错过就更难发现。

7月24日那天,天气好、气流小,张云涛、王世平、刘鸿飞三人前后进行了两次航测,飞行时间长达6小时。中间他们只休息了不到半个小时,怕高空反应他们下飞机前谁也没吃一口东西。缉毒大队的小杨说,看他们从飞机上走下来,各个脸都是铁青色,刘大队累得倒在机场的跑道上眯了一小觉儿。

7月26日,张家口有雨。为了抢时间,张云涛、王世平、刘鸿飞又驱车赶往承德下一个航测机场。7月28日,他们又连夜返回张家口。

忆起飞机失事前一天的情形,张家口市刑警支队缉毒大队副队长王新眼圈立刻红了,“三位好战友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多好的人呀。”

7月29日,天下小雨。张云涛看着窗外稀稀拉拉的雨滴,愁容满面。这天张云涛、王世平、刘鸿飞都已经做好了飞行准备。可天不作美,无法执行航测任务。“云涛心里着急呀,他说如果罂粟花谢了,航测就很难看出来了。但他却忘了再过一天就是他的37岁生日。”王新哽咽道。

守在办公室里,大伙望着天空干着急。张云涛、王世平、刘鸿飞一直在地图前研究。其间,不苟言笑的刘鸿飞躲在一角鼓捣着航测用的望远镜,王世平忙里偷闲从自己的办公桌里拿出萨克斯给大伙吹起了《回家》。

那天晚上,也就是他们生命中最后一个晚上。缉毒大队里的灯光亮到夜里12点多,办公室那张地图上满是他们标出的记号,其中包括后来飞机失事的那个地方,被他们拿红笔勾了出来,认为那里偏远隐蔽,极可能会有罂粟。

 泪眼送英灵

 “好人呐,慢些走啊———”8月5日,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花圈闪着各种刺眼的颜色。“7.30英雄群体告别仪式”在张家口市文化广场举行,山城万人空巷,人们为英雄的离去默念着,呜咽着……

“铲毒源热血青春泽沃土,铸警魂壮志年华耀长空”,挽联无声。

一个英雄的群体走了。走得那么突然,没有来得及和同事乃至家人说一句话;走得那样让人牵肠挂肚,一个患有严重的鼻窦炎刚刚做完手术,一个左腿受过伤走路还在一瘸一拐,一个清贫一生到最后连个家都没有。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张云涛、王世平、刘鸿飞,一路走好!

 爱岗敬业"工作狂"

张云涛是在自己37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那天为他守灵的干警们给买来了几瓶子老白干,洒在地上为好友祈祷。几个比云涛年岁还大的老兄哭出了声,"你才37岁呀,怎么说去就去了呢,我的好兄弟,回来吧。"

张云涛是个有名的"工作狂",这在张家口市缉毒大队是人所共知的。到深山铲毒一般是徒步,由于山高路险,翻山越岭辛苦不说,还要随时提防蛇蝎野兽和悬崖陷阱,"险些失足"的事情在他的身上时有发生。

航测更是一个冒险的活儿。省公安厅装材处一位民警回忆说,去年夏天他听张云涛说到张家口航测,作为好友就提醒张要注意安全,尽量少上飞机。而张云涛说:"那哪儿行?俺干的就是这个活儿,而且代表的还是省厅。你放心吧,不会出事的。"张云涛就是这样对待工作,用省禁毒处副处长张桂琴的话说,"他干工作,你可以一百个放心。"

爱岗敬业在张云涛心中是杆秤。一次在深山铲毒归途中,还有一小片密林还没有查,大家都认为那里应该没有罂粟。但张云涛不放心,他让疲惫的同事原地休息,自己拄着拐杖转遍了树林的每一个角落,才算放心。然而,同行的民警们不知道,在检查这片区域时张云涛险些掉进深不见底的山崖。

平时张云涛给人的印象是务实而寡言,古道热肠,总是说的少做的多。他的堂姐是个军人曾参加过两次阅兵,获得过多次嘉奖。张云涛内心里和堂姐叫上了劲,堂姐至今还记得张云涛和他很平淡地说过的一句话,"姐,我要超过你。"让堂姐没想到的是,张云涛自1992年进入公安系统以来,先后荣获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一等功1次。

张云涛患有严重的鼻窦炎,经常喘不过气来。医生警告他必须做手术。因为工作忙,手术一拖再拖。今年夏天才好不容易做了。可手术没多久,他就投入到紧张的航测禁毒工作中。

张云涛的妻子张军是一名司法干警,知道丈夫从事的工作很危险,每天她都给丈夫打个电话,听个平安。7月29日,9岁的儿子高烧,她怕丈夫牵扯心思就没给丈夫打电话,丈夫也忙得没顾上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而是给省禁毒处的领导通电话汇报了一下工作。

妻子理解丈夫,在家里儿子爱和丈夫抢电视看,她总是开导儿子"爸爸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乖孩子,让爸爸看会儿吧。"这时张云涛总是锁定三口人都能接受的节目看。

遗像摆在屋里,妻子感觉丈夫没有走,依然与她和孩子在一起。

每年儿子生日时,一家三口都要照张合影留作纪念,张云涛要求妻子也穿着警服一起照,但妻子觉得不够温馨没有答应。今年9月儿子生日该照第9张合影了,妻子本想这回要穿着警服照,丈夫却已不在身边,娘儿俩谁也没有提照相的事儿。

琴棋书画"王一刀"

透过王世平生前办公室窗户望进去,墙上还挂着一把二胡。

王世平多才多艺,会玩多种乐器。民警们说王支队是"有眼的都会吹,有弦的都会弹"。除了乐器,平素王世平喜好舞文弄墨,一手好字。他写的两个遒劲大字"鸿飞"至今还挂在好友刘鸿飞的办公室里。

兴趣广泛的人肯定是乐观的,王世平给人的印象就是整天乐呵呵的,说起话来幽默风趣。王世平的口才好,肚子里的笑话也多。他去到哪儿,哪儿就一片笑声。身为警察应该有个好身板,他常告诉身边的干警要注意增强体质。看着自己日渐"发福"的身体,王世平开始控制饮食了。一次到食堂王世平看到大伙正吃着馒头,便说"鼓励一个,教育两个,打击三个"。说是这样说,但他还是把馒头往干警们手里塞,"知道你们活儿最累,多运动是胖不了的。"

因长期从事刑侦,好多大案要案基本上没有什么能难倒王世平的。办了一个又一个"铁案",由此他得了一个外号:"王一刀"。在省公安厅他还有个职业头衔"刑事侦查专家"。

"再狡猾的犯罪嫌疑人,也会在他的面前败下阵来。"这是省公安厅刑侦局副局长李志峰对王世平的评价。2002年秋,王世平在沧州破获了涉案人员近百人涉案金额高达2亿多元的特大盗油案;今年3月,省厅组织的涉黑专案侦查行动,他带领弟兄侦破各类案件52起……从警20多年,没有人能真正说清"王一刀"究竟办了多少案子。

然而为了办案,王世平差点儿搭上一条腿。在一次抓捕杀人暴徒时,穷凶极恶的暴徒躲进屋内持枪负隅顽抗,危急时刻王世平冒着生命危险踹门而入。暴徒被制服了,而王世平的脚却受了伤,后来转化为骨结核,脚部溃烂出一个洞。医生忠告他必须截肢,王世平死活不答应,此后两年的时间里,他硬是拄着双拐上班。为了防止王世平因工作忙忘记吃药,妻子王喜梅经常在家熬好药,端到办公室看着他喝完了才放心地离开。

在刑侦支队,大家都知道王世平有个贤惠的妻子。而妻子为有一个热爱工作、热爱事业的好丈夫深感脸上有光。"只要和他在一起,我就特别快乐,哪怕他到家累得倒头就睡不说一句话,听着他的鼾声我也感到特幸福。"在得知噩耗后,王喜梅没几天就瘦了10多公斤。

王喜梅最喜欢听丈夫拉的二胡《二泉映月》,但家里已再没有悠扬的乐声了。17岁的儿子成了家里顶天立地的男人,变得异常懂事。家里的电器坏了,儿子很快就能给修好;晚上睡觉前,儿子还要检查一下门锁。儿子长得像父亲王世平。他说要像父亲一样当个优秀的人民警察。在王喜梅内心,"自己保重、带好儿子"就是对爱人最好的告慰。

采访那天阳光洒满屋子,王喜梅送我们出来时脸上的愁云已淡去。

天生刑警"刘飞腿"

"我可能天生就是干刑警的料儿。"生前刘鸿飞曾经这样说他自己。

刘鸿飞在张家口已经干了25年的刑警大队长,始终战斗在刑侦一线。他沉默寡言,除了爱喝口酒,爱抽口烟,他没什么爱好。不过刘鸿飞平时爱锻炼身体,功夫不错,47岁的人了,鲤鱼打挺还做得很利索。队员们说,队长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案子破了。"队长平常话不多,一有案子,全身的兴奋点立刻就会被激活,判若两人。"

刘鸿飞能吃苦。铲除罂粟现实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生长中的罂粟的上部打掉。那次,刘鸿飞和干警们不知打断了多少根棍子,胳膊甩肿了,衣服被荆棘挂烂了,身上被划出道道血口子。从发现第一株罂粟到铲除最后一株,他们在烈日下奋战了9个多小时。带的干粮吃完了,饿得实在不行了,情急之下刘鸿飞和弟兄们做在树阴下,大口大口地吃起了罂粟叶子。

这就是刘鸿飞的作风,是从警30多年打造和磨炼出来的。那年,一个变态色魔昼伏夜出,专门用刀片袭击妇女臀部,张狂作案30多起,引起当地群众极大恐慌。时任张家口市桥西区刑警大队副队长的刘鸿飞男扮女装,引诱犯罪嫌疑人上钩。一天夜里,那名色魔尾随作案时,被刘鸿飞一个飞腿踢翻在地,当场就擒。因此刘鸿飞落了个"刘飞腿"的绰号。

刘鸿飞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干警。他的身上许多明显的伤疤,那是他刑警生涯中舍生忘死擒凶犯的印证。一次在澡堂子洗澡,朋友问他怎么这么多疤,他说这才叫刑警呢。

"好几次想给他报功,他都拒绝了,他说,还是给别人吧,自己以后机会多着呢。"张家口市公安局的一领导说,刘鸿飞这人把名利看得很轻。

可是一上案子,刘鸿飞十天半月不回家是常事。不是领导不让回去,是他自己完全沉浸在案子里,拿不下案子,恨不得不吃不睡。孩子转学、父母住院统统抛到脑后,一门心思破案。

刘鸿飞就是这种拼命三郎式的工作狂,妻子因此常为他不回家生气。妻子说:"不求你升官发财,只求你下班能早点回家。"这么多年来,刘鸿飞却一直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们的婚姻在4年前走到了尽头,两人协议离婚了,离婚时女儿都20多岁了。刘鸿飞觉得亏欠妻子太多,把房子留给了妻子,自己带着几身警服搬进了八九平方米的办公室。

刘鸿飞牺牲后,队员们发了愁:祭奠的灵堂设在哪儿啊?人死了,也得先把他接回家呀,可他的家在哪儿呢?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