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社会写真 > 正文
社会写真
“情侣毒枭”被擒记
社会写真
2008-09-10 06:54:40 来自:《法律与生活》 文雨 作者: 阅读量:1

  提要:一对同居多年的毒枭情侣共同打造了一个遍及全国的贩销新型毒品的网络。上海宝山警方会同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经过20多天艰苦鏖战,终于成功摧毁了这一盘踞在该市的特大贩销新型毒品集团。这是上海警方自1987年以来破获的最大一起贩销新型毒品案件,此案由此而荣获了上海市公安局2007年度刑侦破案精品奖的金奖。

  2008年5月15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这起贩卖新型毒品案的主犯潘华死刑。

  夜幕下的“发冰人”

  3月的季节,虽然已进入早春时分,但春寒料峭,人们依然裹着厚厚的冬衣,期待着明媚春光、和煦春风的早日到来。可是,在上海宝山区的一些酒吧、KTV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内,许多青年人却个个“热血沸腾”,衣着单薄地在里面疯狂“ 蹦迪”。这一反常情况,很快引起了宝山警方的关注:这些人是不是在群体吸毒?

  2007年3月31日凌晨,宝山公安分局治安支队的便衣警察“光临”地处大场镇的某KTV歌舞厅。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这样的情景:歌舞厅内,强劲的音乐震耳欲聋;朦胧的灯光下,几十个男女青年精神亢奋,抱在一起踏着节奏强烈的音乐节拍,不停地甩头、跺脚,个个脸上呈现出兴奋和迷醉的神情。有的甚至赤裸着上身,群魔乱舞。根据以往的经验,侦查员断定,这些青年人极有可能吸食了毒品。

  舞厅内,一个神秘的青年男子引起了侦查员的注意。此人和那些在歌舞厅里狂舞的男女青年不同,他既不跳舞,也不喝酒,只是趁那些男女青年跳舞的间隙,悄悄走上前去和他们耳语几句,然后便躲到一旁的角落中,接着又迅速离开歌舞厅。从此人与那些男女青年的关系上看,他们之间似乎熟识但不亲密。通过进一步的跟踪调查,侦查员发现此人在午夜时分,显得非常忙碌。犹如走马灯般不停地穿梭于各个歌舞厅之间,但每次逗留的时间都不长,一般均在四五分钟左右。其行动轨迹十分诡秘。

  “此人周游于各个娱乐场所,极有可能是在兜售毒品。”于是,侦查员立即兵分两路。一路果断出击,当场将在大场镇某KTV歌舞厅内“群魔乱舞”、涉嫌群体性吸食毒品的男女青年抓获。经检验,他们的尿样均呈阳性。在事实面前,他们只得交代,是在“溜冰”(吸食冰毒)。而“发冰”给他们的正是那个神秘的青年男子。

  与此同时,另一路侦查员则悄悄地将正在四处奔波的那个神秘的青年男子一举“拿下”。在此人身上,他们当场查获 200余克冰毒。当天下午,分局治安支队便把此案连同那个“发冰人”一同移交给了刑侦支队。傍晚时分,经缉毒队侦查员的审讯,“发冰人”交代,自己只是一个跑腿的马仔,“上家”是一个叫“老王”的江苏人。“老王在上海滩做得蛮大的,我每次从他手上进货起码在500克以上。因为货色(冰毒、摇头丸等)的质量都很好,那些‘溜冰’的年轻人都喜欢从我手里拿货,我也就不断地从老王那里进货。”

  侦查员当日就让“发冰人”打电话联系老王,称急着要进货,约他今晚出来。一听是老客户要货,老王当即在电话中连声:“OK!OK!”

  晚上10点,一辆悬挂外地牌照的黑色小车在夜幕下,悄然驶入某住宅小区附近的一条支路边停了下来。“老王来了,开车的就是他。”“发冰人”对守候在小区周围的侦查员说道。正当侦查员准备扑上前去围捕时,突然,老王犹如一只惊弓之鸟,猛地从驾驶室里冲出来,飞也似地消失在夜幕中。侦查员随即在那辆黑色小车上查获560克氯胺酮,而那块外地汽车牌照被证实是假冒的。

  线索中断。也许是为了将功补过,“发冰人”继续向侦查员提供了经常向他提供“货色”的另一个姓姜的上家:“我每次都能从他手上拿到10套(一套28克左右)高纯度的冰毒。但我只知道他居住在浦东地区,具体的名字和地址都不知道,平时我们都是靠打电话联系的。”

  于是,侦查员根据“发冰人”提供的这条新线索,展开侦查,并且顺利地将姜某抓获。经审讯,侦查员分析认为:“ 发冰人”提供的王、姜两个上家仅是负责在本市“分包”的“拎包”毒贩,充其量也只是“做得比较大”的马仔而已。相反,经过一番调查排摸,汇总各方信息后,让侦查员更感兴趣的倒是另一个姓徐的女子。因为据“发冰人”的上家交代,他们的货都是从这个女人那里弄来的。此女人很有可能是隐蔽得更深的“冰毒批发商”。在她的身后,极有可能隐藏着一张庞大的贩销毒品的网络,而这正是警方打击的重点。

  经刑侦总队研究批准,迅即由总队四支队和宝山分局刑侦支队共同组成“07·4·2”特大贩销新型毒品专案组。

  真假徐秋萍

  细心的侦查员终于从徐姓的女子在某桶装水公司订水时留下的一张订水单上发现了她的踪迹,遗憾的是,订水单上没有她的具体住址。而且因为她是在总公司预订的水,而总公司下面的发水站多达数百家,不知道她究竟是在哪家发水站取的水。为此,侦查员只得对该公司下属的所有发水站逐一进行走访调查。

  终于在某个发水站的送水单上找到了她的联系地址:浦东大道290弄某号。欣喜万分的侦查员立即驱车赶赴浦东大道。在当地居委会干部的配合下,侦查员得知,290弄某号系出租房,现在该房的承租者是一个叫徐秋萍,年龄约30多岁的浙江女子,但她并不是经常来此地居住,偶尔来一下很快就走了。

  那个姓徐的女人是不是徐秋萍呢?

  侦查员又通过浙江省公安厅了解到,徐秋萍系浙江省慈溪县人,出生于1970年。她自数年前离开家乡后,一直在上海打工谋生。为此,专案组决定迅速派侦查员对浦东大道290弄某号进行监控,全面观察、掌握徐秋萍进出情况及其日常活动规律。同时把她的照片打印出来,让周围的居民辨认。

  让侦查员颇感意外的是,周围居民辨认照片后,一致否认照片上的女子是那位房客徐秋萍。与此同时,通过连续几天的蹲点守候,侦查员没有发现徐秋萍的一丝踪影。

  经过对现有线索的梳理,侦查员又捕捉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徐秋萍目前正在频繁地和浦东好几家房产中介公司联系租借房子。

  侦查员当即对浦东地区徐秋萍有可能去过的房产中介公司一一进行走访。终于在一家房产中介公司找到了一份用“徐秋萍”的身份证登记的房屋租赁信息。侦查员将徐秋萍身份证上的照片打印出来后,再次请浦东大道290弄某号的居委会干部、周围邻居辨认。这次,他们均一眼就认出此人就是居住在此地的徐秋萍。同时,房产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向侦查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徐秋萍目前暂住在她另外租赁的浦东荣成路9弄7号某室。

  徐秋萍已有居住处,但又急着四处借房,很有可能是在寻找藏匿毒品的窝点。于是,侦查员在继续加强在浦东大道2 90弄某号蹲点守候的同时,立即对荣成路9弄7号某室实施严密监控。同时,周围邻居反映,此地居住着一对夫妻、带着2 个小孩的四口之家。那女主人就是徐秋萍,但男主人却不常见到。

  通过连续几天的观察,侦查员惊喜地发现,徐秋萍在此地多次发货给一些前来取货的马仔。可是,令侦查员疑惑的是,只看到她不停地出货,却一直没看到她外出进货。因此,侦查员断定,在徐秋萍的背后,肯定还有一个“幕后黑手”在进行着遥控。

  “幕后黑手”是谁

  通过进一步观察,侦查员发现,有一个中年男子经常和徐秋萍保持着密切联系。侦查员很快就了解到,这个男子就是和徐秋萍及2个小孩共同居住在荣成路9弄7号某室的男主人。此男子名为潘华,上海人,出生于1962年11月。据此,侦查员初步推定,潘华是徐秋萍的丈夫。可是,侦查员在徐秋萍的户籍资料上发现其配偶一栏的姓名却是潘耀,因贩卖毒品罪,被法院判处8年有期徒刑,目前正在监狱服刑。

  经过一番周折,侦查员终于查明,原来潘华和潘耀确实是各有其人,他们是兄弟俩,潘耀是潘华的哥哥。因为潘耀锒铛入狱,其弟潘华也与妻子离婚,于是,徐秋萍“顺理成章”地和潘华以“夫妻”的名义同居在一起。而这个潘华和他的哥哥一样,也是劣迹斑斑。曾经因为流氓罪、抢劫罪和贩卖毒品被公安机关多次处理过。

  侦查员认为,潘华极有可能就是他们正在寻找的那个躲在徐秋萍背后的“幕后黑手”。潘华的经济状况十分反常。按理,他不仅要抚养与前妻以及徐秋萍所生的2个孩子,还要负担自己吸食毒品的大量费用。这对无正当职业的他来说,显然是一笔沉重的开支,理应经济压力巨大。可是,他出手阔绰,花钱如水。不仅购买了汽车,还同时租赁了好几套住房。甚至还花巨资购买了3条“大白熊”名犬。同时,他另有一个叫秦瑛的情妇,并且用这个情妇的名义,在浦东昌里东路320弄某号租赁了一套二室一厅的房间。这很有可能是他在本市的第四个藏匿毒品的窝点。

  2007年4月17日,侦查员获悉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潘华预订了当天下午4点从上海飞往深圳的机票,让秦瑛届时到虹桥机场为他送行。而且,他此行还随身携带着200万元人民币现金。同时,徐秋萍也频繁外出,陆续从上海的一些买家手中收取了31万元的定金。

  据此迹象,侦查员分析,潘华此次飞赴深圳,极有可能是去进货,然后再贩运到上海。为了能人赃俱获,决定不打草惊蛇,先“安全”地“送”他去深圳。同时,加大对其在上海的其他团伙成员和四个藏匿毒品的窝点的监控措施。

  当天下午,侦查员提前赶到虹桥机场为潘华“送行”。只见平日里一直风风火火的潘华,此刻十分安静地坐在候机大厅,双眼呆呆地望着窗外不断呼啸起降的飞机一语不发。而秦瑛小鸟依人般依偎在他身旁。

  6点整,在侦查员的目送下,潘华乘坐的飞往深圳的航班准时起飞。从这一刻起,潘华的一切行踪均在侦查员的掌控之中。当得知他在深圳顺利购买了大量冰毒,即将返回上海后,警方的天罗地网也就迅速铺开。但出乎侦查员的意料,潘华没有按照原计划直接返回上海,而是前往江西新余市,并且在那里购买了一辆二手车。

  4月19日晚,侦查员得知,潘华告诉徐秋萍“东西已经拿好”,并且即将驾车赶回上海,让她在当晚11点到牡丹路399弄22号某室和自己碰头。但当晚,他临时又改变了主意,没有回上海,而是自己独自开着车径自朝杭州方向驶去。到了杭州便中断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销声匿迹地“休养”起来。侦查员分析,在这个圈子混迹多年的潘华,这样不断地“出尔反尔”肯定是出于反侦查的考虑。为此,决定继续按兵不动,等待他回到上海后再收网。

  他就是潘华

  20日上午,侦查员又获知,潘华要徐秋萍在当天下午驱车赶往松江区接他。于是,侦查员立即一路火速赶往松江区守候伏击,另一路则严密监控徐秋萍的行踪。下午4点,侦查员发现徐秋萍驾驶着一辆广东牌照的白色奥得赛轿车,从浦东的住地出发,向松江方向驶去。可是,短短1个小时的路程,徐秋萍却在高架道路上七兜八兜地开了2个多小时。晚上6点左右,徐秋萍将车在沪杭高速公路松江下匝道口停靠了会儿后,突然又驾车朝松江城区驶去。

  与此同时,另一路侦查员守候伏击多时,总算“迎候”到潘华的到来。只见他风尘仆仆地一手拉着一个拉杆箱,一手拎着一个皮包,神采飞扬地出现在侦查员的视野中。潘华在原地等待了一会儿,突然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离开了。因为事先已经掌握了潘华和徐秋萍的碰头地点,所以,侦查员立即掉转“枪头”,赶赴他们约定的地点“守株待兔”。

  晚上6点50分,徐秋萍驾驶着那辆白色奥得赛轿车停靠在松江城区的人民北路口。7点整,一辆摩托车飞速向此处 “冲”来。车子还没有停稳,坐在后面的一个中年男子就跳了下来,朝那辆白色奥得赛轿车走去。

  他就是潘华!但此时的潘华已经两手空空,拉杆箱与皮包均不见了。就在潘华与徐秋萍接头的一刹那,早已伏击在周围的侦查员立即一拥而上,将他们摁到在地。

  但出乎侦查员意料的是,在随后的搜查中,并没有在潘华身上发现携带毒品,那辆白色奥得赛轿车上也没有查获毒品。而此时的潘华喉咙也粗了起来,大声嚷道:“警察乱抓人。”这时,侦查员马上想到,就在刚才拘捕潘华的瞬间,似乎看到他右手顺势一挥,将一张卡片模样的东西扔了出去。于是,马上在现场搜寻,找到了那张卡片。原来这是一张名为“红与蓝大酒店”409室的房卡。

  侦查员马上赶赴“红与蓝大酒店”409房间,查询有关住宿登记记录,并没有发现潘华在这家酒店的住宿登记。侦查员继续拿着潘华的照片,请酒店的总台服务员辨认。很快,一个服务员认出,此人就在1个小时以前,用“陆胜”的身份证登记入住409室。原来,潘华使用了一张假身份证登记住宿。

  侦查员在酒店方面的配合下,打开409室房门,当场在房间里的2只拉杆箱内,查获冰毒13公斤。同时还在荣成路9弄7号某室缴获毒资31万元。

  4月22日,侦查员又在牡丹路399弄22号某室、昌里东路320弄某号等地查获冰毒、麻古片剂等6公斤。至此,警方共缴获冰毒19公斤,总案值超过800万元。一个在上海滩盘踞多年的特大贩销新型毒品集团终于被警方成功摧毁。

  宝山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的马建国、施军是此案的主办侦查员。据他们介绍,在长期从事贩销毒品的生涯中,潘华养成了孤僻、谨慎、多疑的性格。每次到广东等地进货时,他都是单枪匹马,然后自己将毒品随身携带回来,决不会选择托运等方式。在进行毒品交易时,始终采取的是隐姓埋名、单线联系的手法。他笃信“一个人做事是铁门”的信条。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对徐秋萍也同样如此,从不将自己的上家告诉她,并且不许她主动联系自己。同时,他自己也从不和下家联系,而由徐秋萍出面联系下家。对外联络他们使用的都是化名,即使是多年的“老主顾”也不知道他们的真名。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毒品消费已经由传统毒品向新型毒品转变。2007年上海警方共侦破毒品案件797起,收缴各类毒品147.52公斤,毒资432多万元。其中冰毒等新型毒品案件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也是上海警方在打击毒品犯罪中发现的一个新动向。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