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社会写真 > 正文
社会写真
坎门“禁毒阳光会所”帮教脱毒的故事
社会写真
2008-06-10 08:26:44 来自:浙江在线 作者: 阅读量:1

  在坎门,曾流传着这么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多年前,一个年仅21岁的小伙子骆某,染上毒瘾后因注射毒品过量而死亡。其父在一次出海打鱼途中,因痛失独子精神恍惚,导致渔船偏离航道触礁沉没。人虽被救获,但已倾家荡产……

  坎门是我省著名渔港,近几年,汽配等企业又带动了坎门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毒魔之手却悄悄地伸到这里,现有吸毒在册人员195人,不少家庭因为子女吸毒,已经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

  也是在坎门,为了挽救这些人,挽救这些家庭,有一群热心为禁毒事业奔波,发挥余热的老人,这就是坎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五老”(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民兵、老渔民、老村居干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七十四五岁,年纪最大的84岁)人员。他们自2002年至今,帮教吸毒人员64人,其中成功脱毒13人。另外几人都还在正常的戒毒阶段。

  这些老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各自不懈地努力着,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值得我们尊重的工作。“6·26”国际禁毒日前夕,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帮助毒品受害者的故事。

  没爱心,干不好这工作

  最初关工委的老人们帮教的对象是失足青少年。近年来,随着吸毒人员的增多,他们又把禁毒帮教纳入了工作范畴。

  自从关工委加入了禁毒帮教工作后,先是在坎门的8个社区搞试点工作,8个社区共有105名吸毒人员,除了外流、劳教等,实施帮教的64人。从2002年开始,老人们组成多个帮教小组,坚持不懈地开展吸毒人员的社会帮教,充分发挥着老同志的丰富人生阅历和社会声望,孜孜不倦地教育感化,挽救吸毒人员重新回归社会。

  在这群禁毒帮教的老人中,有一个交口称赞的带头人,他就是关工委负责人,82岁的郭口顺。

  他曾经任过玉环县副县长,于1987年从县人大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没有在家休息和照顾患过重病动过手术的老伴,也婉言谢绝了许多企业家的高薪聘请,更拒绝了政府的补贴。19年来,他每天守在关工委,组织、带领、主持着一帮老人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工作。去年9月,郭老的大儿子因中风在医院抢救,至今昏迷不醒,老先生虽是牵肠挂肚,可是老人却依旧留守在关工委。“五老”人员说:我们之所以参加关工委工作,加入禁毒帮教工作,是被郭老博大的爱心所感染的。

  其实,当初,老人中对禁毒帮教问题也产生过一番争论。有人说,禁毒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事,况且禁毒帮教难度大,关工委搞禁毒是自找麻烦。但是,绝大多数人认为: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难,这是关工委应该做的工作。

  采访中,郭老说:“我们老百姓常常形容禁毒是天下第一大难,难度大,困难多,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恒心加爱心帮教就一定会成功。我不图别的,只是想在我还能走动的每一天,能尽可能地多帮助一下这些可怜的孩子,没爱心,干不好这工作。”

  就这样,老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挽救一人,拯救一家,重塑社会安定”走到了一起。他们中还有原坎门派出所所长、现年75岁的徐本盛老先生等人,人称“五老”。

  为了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今年3月16日,由县公安局牵头,依托坎门关工委老同志,从县禁毒大队、坎门派出所抽调人员成立“禁毒阳光会所”,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等,以爱的名义,进行禁毒帮教“阳光行动”。

  该会所是坎门关工委下属机构,是社会团体组织机构,现有班子成员23人,会员439人。会所主任由当地政府干部曾怀鹏等人兼任。坎门派出所和会所每月都要召开一次信息通报会,并分析和探讨禁毒帮教工作。

  会所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面向社会大众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对吸毒人员采用教育感化形式开展帮教,对吸毒对象实行分层次帮教,并尽最大努力解决其生活和就业上碰到的难题。吸纳社会爱心人士,壮大会所成员。禁毒阳光会所,将协力构筑吸毒人员救助体系,携手共建“无毒家园”。据了解,坎门共有18个社区,会所成立后,除了3个无毒社区外,禁毒帮教工作已从当初的8个试点社区覆盖到坎门15个涉毒社区。

  会所的成立立即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本县的中兴减震器制造厂向会所捐款1万元,表示对老人们禁毒帮教工作的支持。

  “禁毒阳光会所”的成立,是在特定时期,推动禁毒人民战争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推进禁毒工作的社会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真情拯救 毒魔附身的灵魂

  帮教脱毒工作这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决心和毅力。吸毒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毒瘾很难戒,他们大多脆弱、自卑,不敢和外界接触。当这群和他们年龄差距如此之大的老人走入他们的生活,那份排斥可想而知。

  渔乡坎门,到处是纵横的崎岖小路,老人们在很多情况下只能走路到帮教对象家中。一般,帮教小组一个星期对一个帮教对象起码要3到4次的走访。姜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吸毒,是坎门最早吸毒者之一,他曾因吸毒“三进宫”,且无职业,行踪不定,找到他十分不容易。徐本盛、黄贵河、张小蕉(女)等老人为了找到姜某,每次都要爬过4个山头,就这样连续找了六次才见到帮教对象姜某。去年11月,在一次寻找途中,遇到山路塌方,造成山路又陡又窄,80岁的张小蕉摔了下来,最后只能*79岁的黄贵河老先生背下山回到家中。一位79岁的老人背着80岁的老人下山,令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

  徐本盛老人在寻找姜某途中,不慎摔伤,但是心系禁毒工作的老徐在敷了点路边的草药情况下,再次上山寻找此人,虽然那山不过30米,但是颠簸的山路,令年轻人也是气喘吁吁。但是,两次进山寻找仍未果,老徐却被诊断出骨折,住院了50多天。

  水滴石穿,哪怕磐石的心最后也能被打动。姜某在得知这么一群老人家如此为自己戒毒奔走的时候,终于感动了。从此,他走上了自愿戒毒之路。“如果不是这帮老人家,我是不会接受戒毒帮教的。”现在的老徐在身体没有康复的情况下,又回到了帮教小组,继续开始了禁毒帮教工作。

  一心扑在禁毒帮教工作上的黄贵河老先生看上去是那么的孱弱。他说,其实在他心里一直觉得最对不起的是他的老伴,老伴曾4次住院,为了工作他都未能好好去照顾她。有一回老伴晕倒在家中,被邻居发现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打电话告知其情况,但他还是坚持参加完关工委会议,才匆匆赶往医院。黄老对笔者说:“其实那次,我真的很担心,怕她过不去了。”然而,事后黄老在征得了老伴的谅解后,每天花费80元为老伴找了位护工,自己又加入了帮教小组参加工作。

  去年12月3日,星期日,徐本盛和张小蕉发现这天恰好是正在脱毒帮教的李某夫妻和黄某进行尿检的日子,而此时这3人已经去了玉环县城,因种种原因将此事忘记了。老人们放心不下,立即乘车来到城关千方百计地找到这3人,并带他们到公安部门进行尿检测试。当尿检结果是正常时,老人才放心地回家,此时此刻,他们觉得苦中有乐。

  长期的禁毒帮教实践,使老人们摸索出了一些工作经验。比如节日期间,外出的人纷纷回家,也是动员吸毒人员加入脱毒帮教队伍的有利时机。去年春节期间,连金香和金阿招等老人获悉,6名外流的吸毒青年已经回到家里。当时,连金香身体不太好,金阿招也正咳嗽得很厉害,并双脚肿痛。但是,在当夜的“抢救”行动中,老人们没有一个请假,立即分组上门动员吸毒者签订脱毒责任书。经过6天6夜的找寻、劝说工作,6名吸毒人员全部与老人们签订了脱毒责任书。

  就是这样一群老人,他们把帮教对象当作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子女,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三要三不要”,即:要克服一切困难,一帮到底,不要碰到困难就失去信心;要真心诚意帮助吸毒青少年,不要接受帮教对象或亲属礼物;要帮一个,成功一个,不要搞形式。凭着这份对脱毒帮教工作强烈的责任心,他们还制定了“三建立、三责任、四连手”的工作机制。“三建立”指建立禁毒组与吸毒者双方签订责任书档案、建立吸毒人员尿检档案、建立吸毒人员责任卡档案。“三责任”是指禁毒组同吸毒人员签订尿检责任书、测试人员对尿检结果责任签名、对尿检工作过程记录责任签名。同时,帮教组还采取了“四联手”,就是与党团妇联手、与派出所民警联手、与吸毒者所在单位联手、与吸毒者家庭联手。

  一路风雨一路歌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为禁毒工作,“五老”不但没有分毫报酬,而且经常要自掏腰包付路费和手机费等费用,但心血的付出,有时换来的却是冷言冷语。

  金阿招和林丽玉等老人为了对吸毒青年陈某实施帮教,整整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老人们在三伏天数次做其母亲的思想工作,然而其家人态度生硬地说:“我们没有吸毒。跑这儿管什么闲事啊。”半年后的一天,她们在街上碰到陈某姐姐,再次劝说,陈某姐姐却在大街上再一次跟老人争吵了起来,拒绝了老人的热心肠。4个月后利用该吸毒人员到社区办理子女户口的机会,老人又一次对其进行耐心地劝导,终于,陈某被老人们的执着打动了,双方签下了脱毒责任书,约定3年时间,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像这样的“钉子”,老人们不知从帮教对象那碰了多少次,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们甩掉思想包袱,分析情况,继续工作。

  阳光总在风雨后。曾经的吸毒青年,现已重归社会,生活、家庭、事业都十分顺利。

  女青年林某,22岁,已成功脱毒,在县禁毒委颁给她脱毒证书时,她说:“我能够戒毒成功,都是因为几年来对我进行帮教的这群爷爷奶奶的关心和教育,使我认识到戒毒是关系到个人前途、命运的大事,不戒毒就没有出路。这些爷爷奶奶为了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我,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动摇不了我戒毒的决心。”

  有一对吸毒夫妻,通过帮教,两人生活都步入了正轨。其中,妻子已成功脱毒,丈夫还在接受美沙酮治疗,现毒瘾正在一步一步地减轻。过正常人的生活梦想,他们已经成为现实。

  女青年李某,25岁,吸毒3年,曾经“二进宫”,现在已成功脱毒。他们的家人一直很感恩,“老人家真好,这政府真好,对我女儿可真好。”而“终于解脱了”的李某现已在家相夫教子,生活和和美美。

  6月2日,“禁毒阳光会所”的老人们获悉,因吸毒被劳教1年半的李某已经释放回家,郭口顺、张小蕉、刘来顺等老人马上就通知李某和其父一起到会所座谈。李某当场表示在会所的帮助下,坚决戒掉毒瘾。

  朴实的老人们从未说过一句豪言壮语。但是,老人们说,所有已经脱毒的人员如果都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和一个崭新的未来,这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