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社会写真 > 正文
社会写真
女青年揭露家乡毒品泛滥 死亡名单记载幕幕悲剧
社会写真
2007-07-08 16:08:12 来自:南国早报 作者:彭宁莉 余锋 阅读量:1

  地处铁路沿线的扶绥县渠旧镇,是一个拥有3500多人口的小镇,因交通方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该镇因染毒而身亡的年轻人已不下10人,目前登记在册的在吸人员已达40余人,这个数字让镇上居民担忧不已。

  9月14日,记者怀揣着该镇一居民提供的一张“死亡名单”,走访了多家深受毒品危害的家庭,记者从他们哭红的双眼和深恶痛绝的表情中,感受到了毒品对这个小镇带来的巨大创伤。

  来信揭露家乡毒品泛滥

  9月13日上午,本报记者收到了小苑(化名)亲自送来的一封信,这封信虽然只有两页纸,却显得异常沉甸。

  20多岁的小苑,几年前便来到南宁工作,在她的印象中,“家乡扶绥县渠旧镇是一派喧哗的景象,老百姓们勤快地耕耘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创造着美好的生活。”这是她在写给记者的信中对家乡的一番描述。可是,现在的家乡渠旧镇,却让小苑感到痛心,“如今,每每踏上家乡的土地,感觉到的是人越来越少,家乡变得萧条了,其他小镇洋楼一座座地盖起来,而家乡都还是原来的老房子。罂粟花固然很漂亮,可它却让家乡多名男青年为之而丧命……我讨厌毒品!憎恨毒品!它害得多少人为之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文末,小苑还附上了一张“死亡名单”,上面罗列了她所了解的家乡近年来因染毒身亡的人名及在吸人员的名字。

  小苑说,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多年来毒品给她的家庭以及镇上居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小苑有个备受全家人疼爱的弟弟,全家都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可是,今年春节期间,当她回老家渠旧镇过年时,却从一个朋友处听到,镇上一年轻男子不久前因吸毒而死亡的消息,还没等她平静下来,朋友的一句话又令她震惊不已:“下一个也许就是你弟弟了!”原来,小苑的弟弟也染上了毒品,焦急的小苑赶紧冲回家质问弟弟,弟弟才一脸愧色地坦白了一切。

  为了挽救弟弟,挽救这个家,小苑与家人立即将弟弟送到了南宁市戒毒所戒毒。待弟弟一出戒毒所,家人又立即为他在南宁找了份工作,目的只是为了给他一个新环境,远离毒品。“真的不想让他回渠旧去了,怕他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又会复吸。”肩负着监督弟弟重任的小苑如是说。

  小苑在离开本报前,一再叮嘱记者:“你们拿着这张名单去问镇街上的三轮车司机,他们就会带你们到这些人家的。”

  痛恨毒品夺走亲人性命

  9月14日上午11时许,记者怀揣着小苑的信,赶到了扶绥县渠旧镇。如小苑所说,当记者向开三轮车的师傅打听1个月前因吸毒染病而亡的阿涛(化名)时,他当即指了指街的另一头说:“就在下边!”由于当时已是中午时分,记者又饥又渴,于是走进了路边的一家小饮食店吃午饭。

  为了打听镇上吸毒人员的情况,记者边吃饭边和店老板聊起来。一说到毒品,店老板黄一朝(化名)便向记者大倒苦水,他列举了毒品对镇上人的种种伤害,并指着空荡荡的小店说:“现在生意都不如从前了。”当记者掏出“死亡名单”问他:“你知道黄××吗?”时,黄一朝的脸色当即有了变化,在得知记者身份后,他说出了一句让记者惊讶不已的话:“实不相瞒,你名单里的这个黄××,正是我的亲弟,他两年前就因为吸毒走了!”

  黄一朝告诉记者,他弟弟死前曾在家种地,并娶了妻子,但自1999年开始吸毒后,便先后被家人3次送进戒毒所戒毒。弟弟从戒毒所回家后,他想尽了办法帮助弟弟远离毒品:把弟弟锁在杂物房里,令其写下保证书……虽然弟弟也很后悔,但终因自身的心瘾难戒及“环境不好”而一再复吸。

  每当毒瘾发作,痛苦不堪的弟弟不是撬锁而逃,就是泪流满面求其“帮买粉”,最终于2003年11月病发身亡了。说起已故的弟弟,黄一朝已显得较为平静,但说到对毒品及毒贩的痛恨,他却像总有说不完的话。“这几年来,镇街上吸毒的人尤其是青年男子越来越多,这两年因此死去的也不下四五个。”黄一朝说,毒品的泛滥直接引发了当地不少社会问题,“包括偷抢,镇街上90%的治安问题是由白粉引起的。再这样下去,我担心下一代会深受其害!”黄一朝认为,公安部门应该加大打击力度,从源头把当地的“白粉佬”一一清剿,这是渠旧镇摆脱毒品阴霾不可或缺的。

  说话间,从里间跑出一个小男孩,朝黄一朝喊着“伯父”,黄一朝对记者说:“这就是我弟弟的儿子,今年已经7岁了,自从弟弟过世后,他就跟着我过。为了不让年幼的侄儿落个与他爸爸一样的下场,我已将其父过世的原因告诉他,让他从小引以为戒。”说罢,黄一朝深深叹了口气。

  “一个聪明的靓仔就这样走了”

  在记者手中的“死亡名单”中,名列第一的便是于今年8月过世的阿涛(化名),他死时24岁,生在镇街上的一个“大户人家”,镇上村民都说他“长得靓,人又聪明,因为吸毒死了真是太可惜”。下午2时许,记者怀着复杂的心情找到阿涛家开的五金店。

  阿涛家的五金店看上去货品齐全,但却一个客人也没有,显得十分冷清。记者一进门,就轻声朝躺在睡椅上的老太太询问道:“请问这是阿涛的家吗?”年约6旬的老太太闻声转过了头,一脸忧伤地说:“他已经不在了。”记者在得知她是阿涛的母亲后,即走上前向其道明来意,可还没等记者说完,老太太的眼泪就开始“啪答啪答”的直往下掉,她边擦眼泪边摆着手伤心地说:“还说他做什么,人都走了……”记者见状赶紧一边安慰老太太,一边向其递纸巾。哭了好一阵子,老人才回过神来,对记者说:“我出门去找我女儿来跟你们说吧!”阿涛的二姐一说到去世的弟弟,也禁不住和母亲一样泪流满面。二姐说,阿涛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上小学时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但上了初中后就不愿再上学,闲在家里帮忙看店。这样一来,有空又有钱的阿涛便成了当地毒贩眼中的“肥肉”。

  “他十六七岁就开始吸毒,而带他吸毒的那个人后来也因吸毒死了。”二姐说,发现阿涛吸毒后,家里立即报了镇上的派出所,抓阿涛去强制戒毒,但阿涛回家后才老实了几天,又复吸了。同时,毒贩的无孔不入也让家人防不胜防,二姐说:“虽然我们把弟弟关在二楼,毒贩却从楼下将毒品抛给弟弟,弟弟有时毒瘾一发,就偷偷从三楼放绳子爬下楼,去寻找毒品……”为了让阿涛远离毒品,家人曾让阿涛到深圳打过两年工。那阵子,没有吸毒的阿涛长胖了许多,可一回到渠旧不久,便再次卷入了更强大的毒品旋涡。

  这对伤心的母女说,8年来,阿涛因吸毒耗费家里的钱不知有多少,仅仅在死前到南宁治疗就花了8万元,为此,家里不但掏空了所有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自从弟弟走后,家里就没有什么人来了,亲戚朋友都对我们避之不及,店里的生意更加难做了。”说到这,阿涛的二姐愈加伤心,她抹了抹红肿的泪眼说:“要是当初逼着他去读书,也许就不会有今天了……”

  禁毒要走的路还很长

  经营着一个门面不算小的日用品批发店的李女士,害怕地对记者说:“我家前后左右都有吸毒的人,我真得管好儿子,不能让他染上那东西。”李女士指着她店铺的前后左右几户人家对记者说:“我这个店被毒品包围了,周边好几户都有吸毒的!真是怕哦!”为了不让自己15岁的儿子重蹈吸毒人员的旧路,李女士一方面时时教育和看护着自己的儿子,让他不要跟街上的吸毒人员接触,一方面希望公安机关加大对贩毒人员的打击力度。

  事实上,当地警方也从未停止过与涉毒人员的较量。渠旧镇街上的居民告诉记者,就在当日上午,渠旧镇派出所还在街上抓获了一名“以贩养吸”的涉毒人员。当日下午3时许,记者从该派出所证实,这名年约29岁的贩毒人员系渠旧镇街上人,此前从扶绥县柳桥镇弄到一两克海洛因欲到渠旧镇分销。

  据该派出所副所长黄东荣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几名吸毒人员,发展到目前登记在册的51名吸毒人员(其中10名已死亡),渠旧镇面临着严峻的禁毒形势。当分析到造成渠旧镇毒品形势严峻的原因时,黄东荣说:“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复杂的因素。渠旧镇地处几个市县的交界地带,毒贩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毒品时,渠旧镇难免深受其害。当中不少涉毒人员既吸又贩,以贩养吸,现在我们只有从源头上加强打击力度,才能控制毒品在渠旧蔓延的趋势。”但是,记者与黄东荣交谈中得知,要根治渠旧镇毒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要走的路还很长。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