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百家争鸣 > 正文
百家争鸣
新型毒品的认知、防范与查禁
禁毒思考与议论
2007-07-08 08:55:08 来自: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作者: 阅读量:1
    近十年来,国际、国内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来势凶猛、发展很快,社会危害日显突出。新型毒品是相对于阿片、大麻、古柯类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是指甲基苯丙胺(冰毒)、MDMA(“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另外还有氯胺酮(“K”粉)、咖啡因、安纳咖等毒品,后者多与前者混合吸食。新型毒品问题已被公认为21世纪的“世纪之患”。因此,对新型毒品的认知、防范和查禁工作,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一、苯丙胺类毒品的历史由来 

  苯丙胺类物质原本是治病良药,滥用则成为害人毒品。1919年,日本化学家阿雄贺多首次合成了甲基苯丙胺,3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治疗肥胖症、抑郁症及震颤麻痹综合症等疾病。临床使用中,发现其有很强的提神抗疲劳作用。二战中,日本用其作主要成份制成“突击锭”发给士兵服用,可连续作战数天而不休息,以至出现了“神风特攻队”的疯狂表现。德军、意军等也滥用苯丙胺类药物。战后,作为军需品而有大量库存的苯丙胺类药物流向社会,形成了第一次滥用高潮,仅日本国内就有200多万人滥用。之后,不少国家都把该类药物列入严格控制管理范围。1971年联合国也将其列为控制药物。但滥用问题却屡禁不止。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兴奋作用更为强烈的“摇头丸”以后,制、贩、吸苯丙胺类毒品迅速发展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涉及多数国家,共有3000多万人吸食。禁毒专家一致认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将逐步取代传统毒品,成为21世纪滥用最为广泛的毒品。 

    二、新型毒品的主要危害 

  新型毒品的危害与其它毒品危害基本相同,同时也有其特征性危害。一是对吸毒者身体的危害特别严重。吸食后不仅会严重损害组织器官功能,形成难以逆转的病变,而且由于过度兴奋,体力严重透支,会造成抵抗力下降、体质减弱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而猝死。二是易于产生群体淫乱和暴力行为。由于吸食这类毒品后中枢神经异常兴奋,吸毒人员常会产生群体淫乱,过量吸食者极易出现精神混乱而引发暴力犯罪或自杀行为。三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吸食新型毒品多为在公众娱乐场所实施的群体性行为,青少年占大多数,具有很强的诱导带动效应,对社会风气的危害很大。四是会引发其它违法犯罪尤其是侵财型案件。吸食新型毒品者购买毒品、支付门票或包厢费、消耗饮料、男性要女性陪吸等需大笔钱财开支,为获取毒资,吸食者常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吸食新型毒品后的行为特征 

  苯丙胺类毒品是作用最强的中枢神经兴奋剂之一。吸食后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十分钟就会进入大脑内,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使吸食人产生一系列的极度兴奋反映。心理上反映为情感激昂、精力充沛,进而表现为言语与动作增多等;生理上表现为血压、体温升高和呼吸、心率加快等。吸食后的行为表现特征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群体性吸食。苯丙胺类毒品进入人体内后能使人情绪亢奋,亲和力大增,吸食者绝大多数喜欢群吸群乐群狂。二是长时间的头部与肢体剧烈摇动。苯丙胺类毒品具有强烈的兴奋和抗疲劳作用,吸食后会出现以头部为主的机械性、大幅度摇动,其强度和时间跨度明显高于、长于常人,短则数小时,长者可通宵达旦。三是强烈的音乐伴奏。长时间的头部与肢体的摇动,需要节奏感强和音量大的音乐来诱导及强化,因而吸食者多在迪厅或有迪斯科音乐伴奏的歌厅、卡拉OK包厢等场所活动。四是消耗大量的饮料。由于心跳加快,体温升高,活动剧烈,吸毒者需消耗大量的水分,所以饮料消费常会明显多于常人。 

    四、当前我省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特点与趋势 

  自1996年舟山破获全省首起制造冰毒案件、1998年在温州发现吸食“摇头丸”案件后,我省不时发现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开始蔓延。年初组织的专题调查显示,贩吸新型毒品问题已由温、杭、甬等大城市发展蔓延到全省各市50多个县(市、区)。贩卖新型毒品的主要特点:一是毒品来源地增多,现已发现新型毒品从数省市进入我省。二是贩运手段日趋狡猾隐蔽,托运与邮寄毒品成为主要手段之一。三是贩卖或提供毒品的人员复杂,既有外省籍的,也有本省籍的;既有单贩不吸的,也有以贩养吸的;既有贩毒牟利的,也有无偿提供给亲友吸食的。四是零卖绝大多数发生在歌舞娱乐场所,少数业主或从业人员参与贩毒,90%以上的吸毒人员在场所内或是向毒贩购买、或是由亲友赠送而获得毒品。吸毒者的主要特点:一是吸毒人员绝大多数是青少年,据对登记在册吸毒人员统计分析,35岁以下占86%;文化程度和就业率明显高于吸食海洛因群体,大专以上学历占有一定比例,个体工商户较多。二是吸毒多以群体方式进行,少则近十人,多则数十人;混合吸食增多,吸毒人员为追求更强的快感,常将“摇头丸”与氯胺酮等毒品混合吸食;异地消费增多,有的吸毒人员为逃避打击或获取毒品,经常去异地聚集吸食;出现陪吸现象,一些场所已出现专门陪侍吸食新型毒品的坐台小姐。三是吸毒地点目前多数地区仍在迪厅、歌厅包厢,但少数地区已转移到酒吧、宾馆客房、个人住宅吸食。 

  由于吸食新型毒品会产生兴奋、快感,具有很大的诱惑性,很容易在人群中尤其在青少年中流行。苯丙胺类毒品可以从天然的麻黄草中提炼合成,也可以用易制毒化学品直接合成,后者不受气候条件影响,成本较低,易于大量生产,近十来年在国际国内发展蔓延都很快。因此,我省禁绝新型毒品的斗争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预防与遏制新型毒品的发展蔓延。

  要预防、查禁新型毒品违法犯罪,首先必须解决好三大问题:一是要提高认识,充分认清新型毒品的危害,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实的工作理念;二是要加强禁毒专业队伍建设,健全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三是尽快制定、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要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规定歌舞娱乐等休闲场所在预防、查禁新型毒品问题上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根据新型毒品问题内在的规律特点和外在的表现趋势,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新型毒品危害的认知度。由于新型毒品出现时间不长,对其危害认识不足、宣传不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知度不足,有的吸食了还误认是一种乐趣而没什么危害,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不断扩大宣传面,努力提高教育效果;要科学地开展宣传教育,以新型毒品极易严重危害健康乃至生命,极易产生暴力行凶行为或引发其他违法犯罪,也会形成强烈心理依赖的科学道理和典型事例开展以理服人的宣传教育,使公众充分认知新型毒品的严重危害及成瘾机理;要重点针对青少年开展新型毒品危害的认知教育、防毒拒毒的技能教育、参与禁毒的责任教育,切实提高并不断强化他们的禁毒意识。 

  二是严格实施娱乐场所防毒“三部曲”,有效预防吸毒群体的产生与扩大。我省禁毒部门在预防与查禁新型毒品的工作中,总结出了场所防毒“三部曲”的有效措施,即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对业主和从业人员开展禁毒培训,禁毒部门与业主签订责任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规范开展“三部曲”工作,宣传教育要使娱乐场所从业及其消费者能从警示牌、宣传画、荧屏警示语等多方面多形式接受深刻的禁毒教育;要对业主和员工进行全员培训,使他们明确所承担的禁毒法定义务和责任,掌握识别吸食新型毒品的行为特征,熟悉举报毒情的方式方法;禁毒责任书要明确业主在场所内开展禁毒宣传、防毒巡察、涉毒举报以及配合禁毒部门开展工作等责任。要与有关主管部门密切协作,严格依法对失职违法业主及相关人员予以查处,对涉毒场所予以罚款、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对禁毒工作表现突出的,则应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奖励。 

  三是加大侦破查处涉毒案件力度,依法严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和场所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大对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查处打击力度。要在加大日常查处打击力度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开展集中专项行动,坚决遏制新型毒品问题的发展蔓延。要用好用足现有的法律法规,依法严惩涉毒违法犯罪人员,依法严处涉毒场所及相关责任人员。公安禁毒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注重缉毒破案工作机制建设。一要加强以禁毒专业队伍为主力军,相关警种协同配合的整体作战工作机制建设,尤其要充分依靠派出所干警的参与和协作。二要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逢吸毒必查贩毒、逢贩毒必查上线下线的深挖细查工作机制,以争取多破案破大案,摧网络、堵通道、打团伙、抓毒枭。三要建立社会联动工作机制。与文化、工商等行政部门协作,加强对娱乐场所的防毒管理,及时发现查处场所涉毒案件;与邮政、海关、机场、码头、车站等部门协作,掌握运输毒品的规律特点,争取把更多的新型毒品案件侦破于贩运途中;还要充分发动群众尤其是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积极揭发举报涉毒违法犯罪线索与情况,以达多破、快破涉毒案件。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