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调查分析 > 正文
调查分析
从贵州六盘水贩毒活动看边境禁毒新挑战
调查与分析
2007-07-08 06:57:21 来自: 作者: 阅读量:1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10日电(记者 何天文 王丽)贵州省是"金三角"毒品进入我国内地的"第二道防线",紧邻云南的六盘水市历来是毒贩重要的毒品通道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六盘水市毒情泛滥开始禁毒,如今却面临着毒情日趋严重的窘境。农村深度贫困与贩毒暴利的反差、治毒手段的薄弱与毒情日趋复杂的较量等,使当地禁毒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深陷贫困农民铤而走险 禁毒利剑难除"毒瘤"顽疾

    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大山深处的一个名叫小寨村的小村庄,这个偏远、贫穷,如今只通石子路的山寨,却因贩卖毒品成为远近闻名的"贩毒村"。小寨村党支部书记余荣泽说,全村4551人,涉毒人员达362人,占全县涉毒人数的四分之一,不少人家因贩毒,家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寡妇,生活十分凄惨。小寨村所在的马依镇是贵州省毒情最严重的乡镇之一,这个只有2万多人的乡镇,已有696人因贩毒被判刑,62人因贩毒被判处极刑,历年涉毒人数达852人,在册吸毒人员156人。马依镇是一个典型的西部农业乡镇,农民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靠种植一些常规农业作物和外出打工来维持。镇党委书记张朝伟说,由于长期不通公路,也没有任何工业项目,马依镇经济十分落后,一直是国家重点扶贫乡镇,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638元,处在全县乃至六盘水市的挂末水平。镇长张达权说,深度的贫困、暴利的诱惑和法律知识贫乏,是农民屡屡为贩毒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六盘水市,境内交汇南昆铁路、水柏铁路,320国道横贯东西,是云南通往内地的主要通道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境外毒品经云南渗入内地和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通道。

    2004年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将盘县列为全国毒品重点整治县,贩毒通道扩大了当地的消费市场,据六盘水市公安局和盘县公安局提供的数据表明,近几年当地涉毒人员呈增多趋势,目前六盘水市共有涉毒人员1.3万人左右,其中登记在册吸毒人员9600多人,其余3000多人为贩毒人员。盘县2003年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952人,到2006年第三季度已增加到4956人;登记在册外流贩毒人员从4年前的940多人增至2400多人,4年增加1500多人,年平均增长40%。

    --贩毒新趋势对禁毒工作提出新挑战

    贵州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指导处副处长冯贵军、六盘水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长马洪昌、盘县公安局副局长丁全宇等在禁毒一线工作的干警们说,近年来,六盘水市以外流贩毒为主的贩毒活动,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趋势和新变化:

    一是集团化、家族化的趋势明显。近两年,六盘水市破获的纪兴帮特大贩毒集团案和余荣达特大贩毒集团案等一批集团贩毒案件,都是以亲戚关系为纽带,4人以上建立的犯罪团伙。余荣达集团甚至是多达13人组成的贩毒集团,这些贩毒集团的特点是针插不进、水泼不入,外人不能涉足,公安人员采取传统的侦查方法,很难取得突破。

    二是"长期在外,两头在外"。部分外流贩毒人员已举家外出十多年,有的甚至在外地出生并长大,在外地安家置业,完全脱离了户籍地的管控。购毒在外,销路在外,甚至不与户籍地人员发生毒品方面的关系。一些人参与外地贩毒集团,使外流贩毒情况复杂化。

    三是"一头在外,一头在内",伺机向外中转、分销、扩散。这部分人将毒品运进六盘水,直接导致当地毒情形势不断复杂化。

    四是集资外流贩毒苗头不容忽视。贵州省禁毒总队组织开展的"8·15"专案,就是针对农民集资外流贩毒情况而展开的专案。目前除了已经破获并被执行死刑的纪兴帮、纪锐特大贩毒案和"4·07""9·26"专案外,已经梳理出来的线索还有多条。

    --基层亟须强化禁毒"手腕"

    六盘水市公安局副局长雷平、盘县县委副书记付国祥等基层领导干部说,随着毒情的变化,禁毒不仅仅是公安机关的任务,必须强化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近年来,六盘水市探索建立禁毒大帮教活动和禁毒村民自治,去年盘县由国家公职人员、村委会、片区民警、家属、禁毒志愿者、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成立帮教小组,对吸毒人员落实具体的帮教责任人,采取"一帮一"或"一帮几"的方式,帮教吸毒人员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六盘水市充分发挥计生基层网络的作用,强化对外出务工人员跟踪管理,要求外出务工人员行前必须到户籍所在地禁毒办接受行前教育,签订责任书,发放《禁毒明白卡》等,每半年寄回用工单位出具的务工证明,否则,必须返回原籍进行尿检。在农村推行禁毒联户制度,几户家庭成立一个联户小组,互相制约,并将禁毒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管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组成村民纠察队进行村民自治。

    当地还有针对性地建立与省外的工作协作机制,联手禁毒。即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主动到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城市,与当地禁毒机构加强沟通和联系。近年来,盘县禁毒委、公安机关先后与浙江桐乡市、绍兴县及云南的一些县、市禁毒委、公安机关建立了禁毒工作协作机制,成功打击了一批多年在外流窜作案的毒品犯罪分子。

    六盘水市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安干警们提出,目前一些制度和手段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基层禁毒工作,亟待加强和完善:

    第一,案件管辖争议严重制约打击外流贩毒工作。据了解,2000年前,公安机关办理毒品案件,以发现线索地公安机关为主管辖,2000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规定,法院不再受理跨区域侦办的毒品案件,打击外流贩毒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外流贩毒增长增长率2001年后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外流贩毒问题作为考核当地禁毒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都责无旁贷,从侦破的毒品案件看,常常是跨县、跨省甚至跨国贩毒,但只要破案地不在本地,法院就不受理。毒品犯罪分子抓住这个漏洞,不断变换交易地点,逃避公安机关打击。这些问题迫使公安机关禁毒部门在打击外流贩毒问题上裹足不前,难以开展工作。

    第二,吸毒人员强戒时间短、效果差,流入社会滋生贩毒和社会治安新隐患。据了解,目前对吸毒人员规定强制戒毒时间为3个月至1年,但由于强戒和康复机构投入不足,容量有限,不少地方只要交钱就放人,或者根本达不到强戒时间和目的,这部分人流入社会,对整治贩毒和社会治安构成很大威胁。

    第三,经费困难、装备落后使打击外流贩毒工作处于被动。打击外流贩毒常常需要多人次、长时间、大跨度开展工作,需要协作地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办案经费高昂。公安机关特别是县级公安禁毒部门有限的预算经费难以开展工作,一些有价值的重要线索因经费困难而被迫放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与贩毒犯罪分子"先进"的犯罪手段相比,基层警方的治理能力却显得十分落后和薄弱。滇黔两省交界处平关毒品检查站站长陈恒说,干警工作方式无非是"一问二看三检查"等简单的方式,主要凭经验,手段滞后。近几年,犯罪分子藏毒手段越来越隐蔽,对于人货分离、人体藏毒等新手段,由于缺乏相关设备,查处面临很大困难。

    第四,基层对毒品犯罪认识不足导致打击外流贩毒行动松懈。毒品犯罪不同于一般的刑事犯罪,没有直接的受害人,没有特定的案发现场,毒品交易一旦完成,交易双方各自走人,表面上是风平浪静。但毒品在地下不断扩散,最终反映在吸毒人员不断增加,刑事发案不断攀升,社会治安不断恶化。有的地方受一些指标的约束而产生了问题,认为毒品案件不能多破,吸毒人员不能多抓,案件多破了就表示毒情恶化;外流贩毒危害的是外地,与本地无关,片面追求一时的政绩而不顾客观事实的存在。这些都需要从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