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禁毒社工 > 正文
禁毒社工
香港高校的社工教育
2015-04-02 18:26:23 来自:社会工作 作者:唐咏 阅读量:1

  香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至今已有五十多年,期间经历很多个重要的阶段,香港在其本地的专业服务发展、社工专业化进程、社工教育及培训等已奠定牢固的基础,且香港对内地社工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都开设有社会工作专业,在“社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十分强调“以人为本”的学科价值选择和专业根本精神,引导学员灵活运用理论,并在工作上积极实践,进而协助服务对象及社区去解决、处理社会问题。

  如香港大学社工系的教育,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而针对每个阶段,对于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侧重。在本科培养阶段分为两种:B.So.Soc(BachelorofSocialSience)和B.S.W(BachelorofSocialWork)。B.So.Soc的课程分为四个方向:社会管理、家庭及儿童、咨询、社会政策。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政府、公司社团组织等从事研究、策划等工作。B.S.W的课程主要为培养合格的社工毕业生而设计,他们需要完成900小时的课堂教学、800小时的机构实习以及200小时的技能训练。对于修读此列学位的学生而言,毕业后直接在香港社工局进行注册即可从事实务社工的工作。从这两类的培养方向可以看出,前者侧重于理论,而后者侧重于实务。研究生培养阶段同样分为M.phil(MasterofPhilosophy)和M.S.W(MasterofSocialWork),两类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在B.S.W和M.S.W中,对于社工的培养,鼓励学生建立个人风格,通过整合实践,提升个人能力,去处理不同性质的社会及个人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做到贯彻“问题教学法”。比如,香港大学的老师曾经组织各个领域的研究生以问题为导向编写社会工作研究的相关案例,透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理解、把握,真正将理论内化为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有效提升学生反思实际能力方面,常常发挥出难以估量的积极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程设计上,四所大学根据各自的教学理念也各有偏重,“社工”专业从最初的设计就体现了关爱他人的学科意识,学习社工的人都明白“关爱他人”、“助人自助”的道理,因为社工的存在和发展是根植于社会困难群体的真实需求,是一种价值理念的选择。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应更多吸取来自于学生个性需求及社会声音的力量。香港的四所高校,当内地社会工作的发展风生水起的时候,无一例外地积极争取着与内地合作的资源:联合办学、招收内地学生,尤其是博士阶段的教育、以香港大学为例,每年招收的内地就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数字在不断上升,对于入读学位的学生都提供比较充足的奖学金用以支持学习和生活,且有许多与国际学校交流合作的机会。近十年的社工教育的发展证明,前往香港就读社工学位的内地学生已在国内各高校的社工领域内遍地开花,逐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港校除了正式的专业学习之外,还依靠香港社工注册制度,对入职的社工再教育有所要求,学校也结合社工实务界的需要以及现实的社会发展,开设专门的社工培训课程,比如青少年工作、老年工作、家庭辅导等等,还有更多的社工人员参与专科训练,比如专业的家庭治疗师等。因为在人才的培养上,香港同样面临着目前内地的问题,即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发展本土化和特色化的人才。这些都在社工的专业课程设置上都有所体现,开设各类与香港本土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相关的课程,立足于香港本土,并不全盘移植欧美特色的课程。

  作为香港高校社工专业的教师,大多具有强烈的学科责任感。一方面,教学作为教师的本职,他们多数清醒地意识到学生的真实内在需求,不断在引导中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时刻注意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多与香港的社会现实密切联系,不再是“纸上谈兵”的文字游戏,而真正能够直接转化为“学术生产力”,许多的社工教师能够切实地参与到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决策层面上,成为“草根阶层”的代言人,间接地兼任社会公益事业公职,与政府形成了合作的“伙伴关系”。

  从上述关于香港高校社工课程的设置、与内地的密切合作、再培训的机制以及高校教师的责任感几方面的详述,对内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且良莠不齐的社工教育而言,无疑是个很好的启迪,期待着内地的社工之路能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