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专题列表 > 新型毒品集中教育 > 正文
新型毒品集中教育
“面面儿”在陕晋欠发达地区流行
2010-11-25 21:54:42 来自:新民周刊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傅家庄是一个拥有200多户农民的自然村。植被极少,路面很烂,看那路有多糟,就知道它的经济实力不会强。

  河津市的门户网站有专门介绍河津本地风俗习惯的一页,在题为“禁忌陋习”的一节里,吸毒与冥婚等几项被列为当地的几大陋习。

  蔓延迅速

  河津市赵家庄乡派出所所长宁英奎告诉记者,从公安方面的资料来看,当地吸食“面面儿”的最早时间可能要上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最疯狂的时候应该是90年代中期,当时国家的相关法律还未将安钠咖、咖啡因等列入毒品行列。但是被社会舆论关注,却是最近几年,因新近被发现流行而着名,因此有“新型毒品”之称。

  “最早可能是从矿上开始流行起来的,大约是80年代吧。当时矿上工人因为劳动强度太大,为了振奋精神,下井前都吸这个东西,说吸这个提神解乏。后来就慢慢传开了,90年代后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抽这个东西。”当地的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

  20世纪80年代后期,此种毒品首先被河津煤矿的一些工人所吸食。毒品的初级合成以“安钠咖”、“吗啉呱”(又叫异烟肼,抗结核病的经典用药)和某些维生素粉混合而成。到了90年代中期,为更方便地吸食,贩毒者便将其熬成了膏剂,制块后晾干以供吸毒者吸食。也有制成绒状或片型的,有的还在里面搀和了罂粟壳之类的东西招徕吸毒者。曾经瘾性不大的“面面儿”,在暴利的影响下逐渐向更高一级的毒品靠拢。

  现在,河津市不加“大烟”的“面面儿”吸引力逐渐变小,而临汾市乡宁县等地新出现的加了罂粟壳之类成分的“黑面面儿”似乎更受欢迎。

  一位熟悉“面面儿”历史的乡宁县知情者似乎更加感叹于抽“面面儿”方式的大大“进步”:“80年代的时候,哪有气体打火机呀,锡纸也不像现在那么好找。我的一个亲戚当时怎么吸呢?那时只能用煤油灯,但煤油味太大。没办法他就把布条用浆糊粘在一起晒干了,切成小片,然后再找一块光洁的铜片。每次吸时把油灯点着,把‘面面儿’放在铜片上,把布片点燃,用那个火烤就不会有油烟味了。”

  事实上,从铜片到锡纸,从煤油灯到气体打火机,吸食与方式的多样、方便更加推动了“面面儿”的蔓延。这种蔓延后果是令人震惊的。河津公安局的一份官方报告称,河津曾经是“面面儿”的重灾区。

  事实上,“面面儿”的普及和蔓延已经不仅仅是河津一地。记者从另一份资料看到,如今山西运城市下辖的稷山、万荣两县,忻州市的五台、繁峙两县以及临汾市的乡宁和吉县等几个县甚至陕西省的韩城市都有大面积吸食“面面儿”的情况。群众性的吸食毒品“安钠咖”,蔚然成风,已达到了为人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地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了吸食毒品“安钠咖”的行列。又随着煤矿打工者在全国各地的频繁交流往返,此种毒品正在形成泛滥之势向更大范围蔓延。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