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医疗资讯 > 戒毒与宗教 > 正文
戒毒与宗教
正念学——佛教心要的现代理解与应用
2015-04-12 10:16:58 来自:台湾福严佛学院 作者:温宗堃 阅读量:1
)

  讨论

  朱建军:正念禅修在很多领域被推广,但是其中包藏着一种倾向,我把它总结为“四个化”:世俗化、工具化、实用化、自然科学化。这样的转化当然有用途,比如对于我们心理咨询师来说就是很有用的。但是我有点担忧,当正念的技术被大规模使用之后,从佛学的角度上来说,它会让大家更接近于佛教想要传播的最基本的理念呢,还是反而会使大家远离了佛教的基本理念?

  从实用化的角度说,通过正念可以收到很多功效,大家会不会因此把正念作为一种满足世俗贪欲的工具?

  从科学化的角度说,经过脑科学领域的研究,人们进行正念禅修之后,大脑里的一些结构可能发生改变。我相信,只要禅修修得好,大脑结构是会发生改变的。但是西方的科学家进行这种研究的时候,似乎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假设一些心理品质的改善是由于正念禅修先改变了器质性的大脑器官,然后由于器官的改变而导致了心理品质的改变。实际上,我们的定力增强是心理上的改变,至于器官的改变只是一个副产品。

  这“四个化”会不会使人们对佛法的理解有所偏差?如果真的有这种危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听众A:关于脑神经科学对正念禅修的研究,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禅修造成的身与心的变化,用西方人的说法是corresponding(对应的),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讨论,不存在矛盾。

  张天布:我们现在讨论的“正念”概念是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体系之下。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修行方式可能还是以定为主。至于朱老师谈到的问题,汉传佛教在古代早已面对这个问题,就是从印度传来的佛法理念要与中国本土的文化结合,让人们理解、吸收,走向证悟。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就已经解决得相当好了,禅宗在中国的兴盛就是一个证明。当然,世俗人理解佛法可能不到位,或者仅仅流于口头,比如参禅的人修了个口头禅,甚至野狐禅。

  温宗堃:张老师说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修行可能以定为主,这应该是一种误解啦!戒、定、慧三学是佛教的共同目标。尤其是南传内观禅法的修习并不强调定,而是强调慧,所以称为“干观”或“纯观”——以慧观为主。

  张天布:谢谢!这是我的一个知识缺陷。

  韩岩:请问,你们认为研究正念出现偏差的具体情况可能是怎样的?能不能举个例子?

  朱建军:假设我是一个非常相信自然科学的人,我相信正念禅修可能有作用,练习了一段时间。然后,通过核磁共振等方法,我发现自己大脑里的一些结构发生变化了,我就很开心,知道这样练习确实是有效的。可是我临终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几十年辛辛苦苦练习出来的大脑结构马上就要消亡了、被火化了,于是我认为禅修的功夫也会消失。

  听众B:一个人经过正念禅修,心境可能平静下来,于是他发现通过修行可以变得更加幸福。这种幸福感是在内心发生的,不是通过科学制造出来的。

  朱建军:对,我对此没有疑义。我是说一个特别相信科学但是缺乏佛法见地的人,他会有那样的误解。

  宁铂:现在社会上研究正念所产生的效果,其实仅限于研究正念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对于完整的正念的理解。佛教中完整的正念由四种念正知构成,而现在很多人研究和练习的正念只是这个阶段——如实、平静地观察目标。如果系统地研究这四种念正知状态下的大脑,研究结果可能更加明确一些。

  关于正念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在知识阶层进行。那么不免会有人怀疑,对一般人来说正念到底有没有作用?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说一件事情:云南思茅地区景谷县有一座东那缅寺,我去过三次。上世纪20年代,这里出了一位比丘召松列,他到缅甸禅修过两年,然后带着一些经书和禅修方法回来,在这座物质条件比较艰苦的缅寺住了40多年。经过他的弘扬,讲经和禅修成为这座寺院的传统。我在这座寺院看到很多居士,他们在做“帕瓦那”。

  听众B:“帕瓦那”就是毗婆舍那的意思吗?

  宁铂:不,“帕瓦那”(bhavana)的原意是“禅修”,包括“止禅”和“观禅”的修行。他们做的“帕瓦那”是“安般念”的最初阶段。

  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去做“帕瓦那”的人,大多数是当地一些普通的农夫农妇。他们对佛教的教理不见得有什么深刻的了解,但是禅修的体验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有些本来很容易发火、经常跟家人闹脾气的人,经过学习“帕瓦那”,性格变得安静下来,能够与别人比较和谐相处了。于是大家都非常喜欢做“帕瓦那”。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那里的佛教活动就是讲经开示和“帕瓦那”的修习。

  朱建军:宁老师所说的一些农夫农妇,他们学习正念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因为他们原本虽然不知道多少佛法的教理,但是也没有多少与佛法正见相冲突的其它学识。科学家和学者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头脑中很可能充满了与佛法正见不一致的见地。

  济群法师:朱老师提的问题,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正念技术的世俗化,能够促使人们把把正念运用在医学、教育等各个领域,当然这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样一来,会不会在运用正念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呢?我觉得,如果在佛法的发心、正见等各方面都跟不上,修行确实会出现偏差,而且很可能出现错误。

  既有正确的发心,又有正确的知见,又有正确的修行方法,在这些前提之下建立起的正念,才是真正如法的正念,它必然导向解脱,必然导致贪、嗔、痴的瓦解。

  听众C:我来到本届论坛的第一天,济群法师告诉我,佛教的正念不仅仅是觉知当下,而是与戒定慧三学都有关系。

  我觉得,如果没有佛法正见和戒学的基础,只是利用正念当中的某些技术,一时可能很受益,但时间长了还是可能发生问题。当然,这些偏差可以请禅修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帮忙纠正。可是今天纠正了这个偏差,明天又会出那个偏差。总是需要别人帮助,或者忙于纠正偏差,我们的修行怎么能够保持增上呢?“悟”字是竖心旁加一个“吾”,觉悟要依靠我自己的心来完成。正念的意义是很丰富的,我们应该全面理解佛法的观点。

  界文法师:正如济群法师所说,使用正确的态度修习正念,并且得到合适的指导,就可以防止朱老师担忧的这些问题。

  我们采用正念的技术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是否会让我们的贪心变得更加炽盛?是否会让我们对世俗中的东西变得更加执著?事实上,正念有一个特质——平等心,所以我们也不必担心它过于世俗化。

  一方面,当我们修习正念,对生活的感受可能变得更加细腻,所以幸福感增强。比如,我们带着正念喝茶,体验到茶的各种美妙味道,就会觉得生命品质提高了。另一方面,正念又可以让我们不再那么贪著。随着正念的增强,内心里那种非常胶着的欲望就会相应减少。我们真正用正念体会一杯茶,我们就会安住于对于这杯茶的体会,而不是渴望得到更多的味道和更多的享受。我们变得能够静静地体会甜的味道,也能够静静地体会苦的味道,而且能够体会到这些味道的生起和灭去,不仅仅沉浸于味道本身。

  因此,正念会帮助我们趋向中道。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