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议论风生 > 正文
议论风生
浅谈吸毒人员既违法又受害的关系
禁毒戒毒言论
2007-07-17 16:13:08 来自: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作者:佚名 阅读量:1

    我们现行的强制戒毒、劳教戒毒、自愿戒毒、社会帮教,无毒社区的模式,是国家为教育和帮助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戒毒、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定的,符合中国法律和国情,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戒毒模式。

     笔者从事戒毒工作8年,接触过近两万人次的戒毒学员和他们的家属及办案民警,现从工作角度出发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对禁毒工作做几点思考。
 
    一、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病人和受害者,是有病的违法者,是违法的病人
 
    1、从法律角度说,吸毒人员是违法者,他们违反了我国禁毒的法律法规。因此,吸毒人员吸毒是违法者。

    2、从医学角度说,吸毒人员是病人,海洛因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使吸毒者正常心理过程遭到损害,而产生的异常感觉。具体表现在集中力涣散、思维迟缓、行为失礼、记忆力减退的心理现象和自私、冷漠、社会公德意识差的人格改变,说谎、失信、狡辩等言行不一的行为特征。
 
    海洛因戒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睡眠障碍,即顽固性失眠。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难以形容和难以忍受的疼痛及伴随的不适情绪和焦虑心境。最易造成传播的疾病是世界超级瘟疫即艾滋病。因此,毒品依赖已成为人类仅次于心脑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死因。
 
    3、从道义的角度说:吸毒人员是受害者。他们绝大部分是在对毒品危害愚昧和认识不足的情况下错吸、误吸、试吸毒品的受害者。
 
    总之,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病人和受害者的定位是准确的。

    二、对戒毒谈几点看法

    (一)对吸食毒品人员的教育转化是禁毒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国的禁毒工作在贯彻严打方针、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基础上明显地把禁止吸毒摆在了前位,其目的是利用供求关系的杠杆原理减少毒品需求来控制毒品犯罪。由于吸毒人员相对多,影响面大,而贩、种、制犯罪人员相对少,因此给群众眼中造成了只打击吸毒人员的错觉,这就说明我们对禁毒决策方面的宣传没有到位。
 
    目前采取的戒毒模式都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约束、帮教吸毒人员限期戒毒最终达到自愿戒毒的目的,以此来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我建议在现行的戒毒模式中增设“家庭戒毒”专门针对新滋生的吸毒者,这样可以给吸毒者家属一个机会来转化抵触情绪为帮教力量达到初吸者戒毒和警告的目的,但必须有书面裁决、警力和街道干部、社区服务的帮教网参与并设备案制度。

    (二)提高戒毒效果,降低复吸率

    如何提高戒毒效果,减低复吸率,一直是我们的戒毒工作和脱毒者及他们家属共同的愿望,也是国家制定的禁毒目标任务之一。

    事实证明:无论采用药物治疗的脱毒方式还是非药物脱毒方式戒毒,复吸率都很高,因为脱毒、康复、回归社会是一个完整的戒毒过程,这个过程需要3年左右时间,以强制戒毒为例,吸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所通过3—6个月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综合治疗后,仅完成了生理脱毒和基本康复阶段,回归社会后脱毒人员心理渴求仍存在,而且自制力差,紧张焦虑、情绪不稳,稽延性症状仍然折磨、困扰着他们,需要时间疗养和对症治疗,才是一个完整的戒毒过程。可现实是有的脱毒者走出戒毒所没人管,有的众叛亲离,有家不能归,仍处于病态中的吸毒者很快染毒甚至有的连24小时不到,就再一次被强制戒毒。

    我认为:提高戒毒效果,减低复吸率最好的办法是:由禁毒委的成员单位民政局或其他成员单位联办一所“家园式的农场”,专门接纳无业和无家可归的脱毒人员,生活环境张驰有度,相对宽松,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劳动,自食其力。这既是脱毒者家属的愿望,也是脱毒者本人的要求,(笔者通过调研)也是完成脱毒、康复、回归社会最好的出路。

    (三)打击毒品的犯罪,增强公民禁毒意识

    毒品问题“即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主要敌人”。任何国家都不应该掉以轻心,如果毒品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必然会进一步刺激毒品犯罪,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和更大范围的流行。

    1、控制新吸毒人员滋生,确保公民身心健康

    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新滋生的吸毒者逐年增加,只有有效控制新吸毒人员滋生,社会治安秩序,公民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2、解决毒品问题是复杂艰巨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 同努力。实践证明打击毒品犯罪和预防教育仍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每年缴获毒品都在10吨以上,挽救了多少家庭和生命。禁毒教育和宣传已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传播到全国各个角落,但是我国的吸毒人群呈逐年上升,在许多地区有恶化之势。笔者近几年应邀去过学校、工厂、街道、媒体做过禁毒讲座,使我感到本身正规企事业单位就有完整的政治教育和学习计划,而无业是最大的易染人群和缺乏系统教育的盲点,2000年笔者对我所受戒的1281例吸毒人员做了一次综合调查,当时无业490例占38、3%;2003年3个月做了586例,无业440例,占75、0%;2004年第一季度做了367例,无业324例,占88、3%。因此,对无业群体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和教育,才能降低吸毒人员的滋生。

    只有客观的对待事物,才能如实的反映问题,而近几年,我国的禁毒教育不论是刚性、柔性、理性、还是感性教育都是讲毒品对自己、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当涉世较浅的青少年看到朋友、亲人吸毒后的欣快感觉与接受教育有差别时,就认为受到欺骗,“好奇”逆反和偏执的个性使他们尝试毒品,调查表明:82%吸毒者为青少年,因为好奇和逆反原因吸毒占80%,并且父子间、兄弟姐妹间、夫妻朋友间互相感染,潜移默化。我所曾经收治过一家七口祖孙三代人强制戒毒。因此,我们要吸取教训,客观的进行毒品知识教育,增强全民的禁毒意识。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