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议论风生 > 正文
议论风生
给官场“瘾君子”把把脉
2015-08-17 19:14:42 来自:荆楚网 作者:郑端端 阅读量:1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因为龚卫国的吸毒也带出了临湘市官场和社会一批“瘾君子”,他们不仅自毁形象,难免遭受牢狱之灾,更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法律的尊严,破坏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其实,近年来,官场中的“瘾君子”屡见不鲜,云南省楚雄州州长杨红卫就被称为“最毒州长”,安徽省宿松县多名官员聚众吸毒等等,虽然“瘾君子”一个个被揪出来,但每一个吸毒分子无不震撼着人们的内心。作为担负一方经济发展重任的市长、州长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干知法犯法之事?高悬的监督“达摩克利斯之剑”哪里去了?不得不说,如果官员身上捆着名缰利锁,脑中只想着进退留转,眼里只盯着功名利禄,必然会翻船落马。

  对于官场“瘾君子”的落马,我们一方面要拍手称快,另一方面必须给官场“瘾君子”把把脉,官员成“瘾君子”,到底是谁惯的?绝不能一笑而过,更应反思、警醒,防微杜渐。

  其一,所谓的“官员因升迁无望吸毒”纯属瞎掰。“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如火,不灭则燎原。”官员一味把吸毒原因推给“压力大”“升迁无望”,显然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开辟仕途通道的“敲门砖”、“资本”,一旦未受到重用,就“破罐子破摔”,将为己牟利凌驾于为民谋利之上,视党纪国法如儿戏。归根到底是畸形的政绩观和私欲权欲物欲在作祟,让其一步步走上歪路、邪路、死路。

  其二,朋友圈变成了“毒友圈”。据报道,“吸毒市长”龚卫国不仅交友广泛,“唱KTV、泡吧、喝酒,样样在行”,而与他一起吸毒的人不乏“给他提供毒品”“进行利益交换”的当地搞房地产、基建工程的老板。一些干部就是在小事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随波逐流,与别有用心的人从吃吃喝喝到唱歌跳舞,勾肩搭背,变成“温水青蛙”,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了人格,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

  其三,权力缺少监督。特别是缺乏“一把手”的有效监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针对“吸毒市长”龚卫国,不仅同僚临湘市公安局局长曹青松视而不见,就连发现“冰毒药丸”的局长也慑于市长的“淫威”,不愿不敢举报,只能乖乖以“感冒药”归还。如此监督流于形式,造成了“一把手”集权、专权,加上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外部监督难以触摸到单位内部,导致权力监管的黑色地带存在,让一些不法商人和腐败官员钻了空子。

  事实上,权力是把双刃剑,领导干部手中握着权力,权力用得好可以用来干大事,为人民谋利;用得不好就会被污水沾染,有时不知不觉就会陷入了“温水效应”之中。因此,对于卷入吸毒漩涡中的公职人员要拔出萝卜带出泥,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惩处一个,绝不手软。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正确看待个人的进退留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心怀坦荡,处理好个人进退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的关系,视事业重如山,看个人进退得失淡如水。多考虑做事、少考虑做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另一方面,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加强干部约束与监管,织密监督之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严从实考察干部,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扩大公众监督权限,将官员“八小时以外”的“私生活”置于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之下,让官员不敢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让这些官场“瘾君子”无处可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