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社会写真 > 正文
社会写真
深山小镇打响甘肃攻克毒品“土碉堡”第一枪
社会写真
2009-05-24 08:24:15 来自:法制日报 作者:周文馨 赵志锋 阅读量:1

  从千里河西走廊的首个重镇甘肃省武威市出发,驱车向南65公里,就到了祁连山脉深处的张义镇。这个山大沟深的寒旱小镇隶属于武威市凉州区,近年来以“人参果之乡”而闻名全省。

  然而,从本世纪初开始,这个小镇的另一种“名声”也在悄然而迅速地向外蔓延:从小镇“走”出去的“黄皮”(粗制海洛因),迅速成为各地“瘾君子”的“新宠”,从小小的张义镇源源不断地流向外地:东进山西,北上内蒙古……

  一个深山里的小镇,何以“毒名”远播?带着疑惑,记者近日走进了张义镇。

  贫困小镇涉毒人数连年上升

  张义镇地处祁连山腰,平均海拔2000多米,自然条件干旱、寒冷,土地贫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扶贫移民工程的推进,大批常驻人口外迁,但根据有关移民政策:搬迁的头三年内,移民生产生活未能在新定居点安定下来的,户籍可以不迁,原先承包的责任田暂不收回,这样就形成了此地人户严重分离的现象;加上近两年当地人参果产业的发展延伸和村民外出务工激增,使小镇进出人员频繁,人口流动性大,社情日益复杂。

  山里山外两重天。外面的花花世界诱惑着山里的青壮年,哪个村哪年若冒出一两个“出去赚了大钱”、衣锦还乡买车盖房的“能人”,很快就会风一般传得十里八村的人都跟着“眼馋”。

  内外部环境鲜明的落差,个别“暴发户”创造的“发财奇迹”,深山里相当隐蔽的制作加工环境,还有1935年之前当地栽种罂粟的历史记忆,一些村民再也耐不住寂寞,秘密地进行起制贩毒(黄皮)活动,从中牟取暴利。几个人得逞暴富后再带动一批人,制作、加工、贩运“一条龙”,犯罪明显呈团伙式、窝点式特征,团伙成员关系以亲戚朋友为主。几年下来,小镇的毒情形势异常严峻起来。

  今年春节前夕,由武威市公安机关主侦、公安部督办的一起特大家族式制贩毒案件一审宣判,宣告这起由多名张义镇籍人参与的长达3年的制贩毒团伙终于覆灭。此案侦破中缴获毒品3000多克,毒资近千万元。案件审理后,被法院判刑的有20余人,其中判处死刑、死刑缓期执行的多达6人。

  这只是近年来张义镇籍人员参与制贩毒被破获的27起案件中的一起。自2002年以来,该镇共有59人涉毒被抓捕,这对于一个人口只有4万多人的乡镇而言,已是切肤之痛。

  更让人担忧的是,张义镇涉毒人数近年呈连年上升趋势:2006年破获制贩毒案件3起涉及6人,2007年破获8起涉及13人,2008年破获10起涉及25人。

  严峻的毒情形势引起了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在2009年年初召开的全省禁毒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禁毒委主任罗笑虎立下“军令状”:重拳出击张义镇等禁毒重点地区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省委领导直接要求抓一个乡镇的禁毒工作,这在甘肃还是头一次。”省禁毒办主任、省公安厅纪委书记曹义鸿说。

  59名干部进驻一个乡镇抓禁毒

  一场自上而下的紧急动员部署随即展开。省、市、区相关禁毒部门抽调了59名干部,组成了13个工作组,组长由公检法司系统人员担任,采取每组包两个村的方式,深入全镇26个行政村,逐门入户开展禁毒宣传和调查排摸工作。

  59名干部进驻同一个乡镇抓禁毒,这在记者的印象中,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卢地是凉州区禁毒办的副主任,在这次集中整治行动中,他被任命为澄新村工作组组长。他说,工作组进村入户主要采取与各村组党员、群众以及涉毒违法犯罪人员家属正面谈话、侧面了解等方式,对重点人、重点户进行详细认真地摸排。

  据了解,凉州区禁毒办设计了8种表格,要求对外出务工人员、历年来涉毒人员、15岁以上村民、暂住人口、有人无户、有户无人、外出承包土地和经济暴富有贩毒嫌疑等人员进行调查排摸,逐一登记。

  除登记造册以外,工作组还向村民免费发放《凉州区常住人口制造、贩卖毒品案件案例选编》,这本小册子是凉州区禁毒办汇编的,目的就是“用村民身边的案例教育村民”。

  截至4月底,全镇已完成了10018户、38375人的登记造册。目前,该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据悉,摸排工作结束后,将统一交给公安机关录入微机纳入信息化管理。对在排摸中发现的犯罪线索,提供给公安缉毒部门侦破。对涉毒在逃人员排摸掌握其下落的,警方组织追逃。

  首个设在农村的禁毒中队

  今年3月30日,甘肃省首个设在农村的凉州区公安局禁毒大队张义中队正式挂牌成立,从凉州区公安局抽调的4名精兵强将进驻张义镇,在集中重点整治期间专门打击该镇制贩毒品活动。

  禁毒中队一成立,便发出5份通缉令,被通缉的5人都是涉嫌制贩毒而外逃的张义镇人。

  截至4月17日,张义禁毒中队已参与抓获5名被通缉嫌犯中的4人;特别是在清明节期间,禁毒中队抓住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回家上坟祭祖的有利时机,根据线索,一举擒获两名外逃犯罪嫌疑人。

  中队长相生彦介绍说,张义禁毒中队挂牌以后,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禁毒中队年度破获制贩毒案件必须达到3起以上,辖区在逃人员抓获率要达到85%以上,对辖区涉毒案件和违法人员信息采集率要达到95%以上……

  “在农村乡镇设立禁毒中队,在全省我们是第一家,所以很多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相生彦说。

  据悉,重点整治结束以后,禁毒中队将合并到张义镇派出所,成为驻所刑警中队,在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也将担负起辖区内各类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

  村民不再羡慕制贩毒“致富”

  走进张义镇,无论是蜿蜒崎岖的山路边,还是熙熙攘攘的集市街道上,处处都可以看到鲜红的禁毒警示标语,在横幅上,在墙壁上,在公益广告牌上……

  记者在堡子村偶遇了镇政府专职放映员李万海。作为电影进入农村的“使者”,他已经走村串巷为当地群众免费放映了3年电影。最近,他又接到了个新任务,一村挨着一村地播放与禁毒有关的电影。

  “集中整治开始以后,群众的禁毒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李万海说,以前播放禁毒片很少有人看,现在每场至少都有300多人。

  今年73岁的石咀村村民王仁青老汉说,以前村里不少人认为通过制贩毒发家致富是“能人”,别人都很羡慕;但通过这次宣传后,大家才明白制贩毒是一种害人害己的违法犯罪活动。

  因制贩毒被判8年的服刑人员石某,在高墙之内写了一封忏悔书:“沾上可怕的毒品,就会六亲不认”,“出狱后,我一定要用勤劳的双手,谋取家庭的幸福,与毒品彻底决裂……”

  石某的这封忏悔书,与其他6名服刑人员所写的忏悔书一道,从大墙内飞进了张义镇千家万户,教育感化了数万群众。

  卢地在一次入户调查时发现,一户人家只有一个13岁的女孩与6岁的弟弟相依为命,他们的父母都因为涉毒被抓。卢地立刻掏出身上仅有的200元现金交给了姐弟俩,并再三嘱咐他们要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好好学习。“对这次摸排出的特困户,尤其是因涉毒服刑而陷入困境的家庭,工作组将按要求统计上报,由市、区、镇统一采取救助措施。”卢地告诉记者。

  重拳出击之后会否反弹

  在采访中,村民对这次“雷霆万钧”的毒品集中整治行动无不拍手称快,表示赞赏;但他们同时也不无担忧,会不会整治一结束,工作组一撤走,毒情又反弹呢?

  群众的担忧不无道理。对此,张义镇党委书记张多文态度十分坚定。他表示,会把这次整治行动,作为全镇加快发展的机遇和契机,狠抓长效机制,用2年到3年的时间创建“无毒乡镇”。

  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张义镇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上明确要求:要在镇政府设立禁毒办,同时要将禁毒机构延伸到村组,发挥基层组织在禁毒方面的宣传、发动、带头作用;在辖区各村组建立一批禁毒信息员,并完善《禁毒信息员工作制度》,确保禁毒情报信息的畅通。

  同时,这次整治行动中建立的常驻人口外出务工人员管理信息库,将对全镇的流动性人口实施动态管控。

  “这次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深入人心,这将成为最大的长效机制。”卢地说,现在,村民们对毒品的看法普遍有了认识上的飞跃,全镇已经形成了对毒品“人人喊打”之势。

  记者手记

  据记者了解,5月20日甘肃省禁毒委将在凉州区张义镇召开全省禁毒重点地区集中整治现场会,推广张义镇重点整治的经验。

  “工作抓得紧,势头好,要进一步扩大战果,力争彻底解决问题。”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禁毒委主任罗笑虎在有关张义镇毒品集中整治行动的报告上批示。

  据悉,今年是甘肃省实施第四个三年禁毒规划的第一年,全省目前还有包括凉州区在内的禁毒重点县区15个。

  “张义镇的这些长效机制建设,都可以作为经验被全省其他禁毒重点地区借鉴。”甘肃省禁毒办主任、省公安厅纪委书记曹义鸿认为,目前,甘肃社会面上的毒品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毒情得以全面遏制,但也还残存着一些重点地区。因此,必须采取重拳、重兵和超常规措施,才能攻下这些顽症“毒瘤”的“土碉堡”。

  张义镇打响攻克毒品“土碉堡”的“第一枪”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