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百家争鸣 > 正文
百家争鸣
加强禁毒“三基”工程建设 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禁毒思考与议论
2009-04-09 07:57:04 来自:傅是杰 福建禁毒网 作者: 阅读量:1

  摘要:毒品问题已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面对毒品危害和禁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全省公安禁毒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三基”工程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对于不断蔓延的毒情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来说,差距仍然很大。这就需要:抓基层,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留并加强基层禁毒机构建设;打基础,关键是要按照《禁毒法》规定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苦练基本功,要从缉毒侦查业务向宣传教育、科学戒毒等方面拓展。

  关键词:毒品问题 “三基”建设 新要求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的要求。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正按照这一要求,围绕如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的有关问题展开大讨论。本文拟分析毒品在我国和我省呈现出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回顾我省加强禁毒“三基”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禁毒“三基”工程建设,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毒品问题已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

  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集中体现在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上。尽管毒品问题不如就业、住房、医疗卫生和当前正牵动全国民心的汶川地震这般影响巨大,但是它已上升为人民群众期待解决的新问题,因为它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毒品在我国和我省呈现出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国际毒情不断蔓延,将长期、直接影响我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北美、南美、西欧、北欧、澳洲、日本、西亚、南亚、东南亚等老的毒品市场在原来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有了新扩展;而此前的东欧、前苏联和我国的毒品问题并不严重,但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里,这些地区毒品泛滥,世界上最后几块“净土”也不复存在了。目前全球新增吸毒人员数正以3-4%的速度增长,受毒品危害的国家和地区从170多个蔓延至200多个。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2007年8月27日宣布,2007年阿富汗鸦片产量比上年的6100吨猛增34%,达到再创历史纪录的8200吨,占世界总量的93%。毒品的大量生产,必然使“外销”加剧。据国家禁毒办通报,2005年至2007年10月,我国共查获毒源来自“金新月”地区的毒品案件267起,其中在机场查获216起,占80.9%,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居多,并向深圳、昆明、成都、拉萨、桂林、长沙等其他城市机场扩散。我省厦门海关去年也在厦门机场破获首起泰国人体内藏毒走私案,查获海洛因654.2克。由此可见,在“金三角”毒品对我渗透不断的同时,“金新月”毒品已由对我国的“潜在威胁”进入现实危害。国际毒情的蔓延将长期、直接影响我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吸毒人员仍在不断滋生,特别是新型毒品吸食人员增长迅猛。与全国其它省市一样,我省吸毒人员仍在不断滋生,特别是新型毒品吸食人员增长迅猛。截至今年6月30日,我省吸毒人员共23234人,其中吸食海洛因者共14043人。若按国际惯例推算,一个吸食海洛因者背后至少还有5个隐性吸食者,则我省目前吸食海洛因人数在8万之上。虽然我国新滋生吸食海洛因人员增长幅度已从30%下降到5.6%,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但是,新型毒品的蔓延发展却非常迅猛。以我省为例,自2000年至2007年破获的新型毒品案件从2起递增至310起;查处歌舞娱乐场所吸贩毒案件则从2001年至2007年的21起128人、递增到568起3222人;短短七八年时间,公安机关查获滥用新型毒品案件数和吸毒人员数分别增长了27和25倍!今年1至6月,全省共查处滥用新型毒品案件398起、吸毒人员2079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53.1%和34.7%。另据对 2003年至2006年6月全省查获的吸食新型毒品人员抽样调查,35岁以下的占90.6%,其中25岁以下的占60.4%,20岁以下的占28.7%,年龄最小的仅14岁。

  (三)毒品泛滥,日益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毒品泛滥不仅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一是吸毒吞噬大量社会财富。以今年6月30日全省登记在册的吸食海洛因者14043人(35岁以下8726名,占62.14%)每人每天吸食费用按平均200元来统计,每年就要耗费10.25139亿元人民币,若加上背后的5名隐性吸毒人员来统计,我省吸毒人员仅吸食海洛因耗费的实际金额就达61.50834亿元人民币。若再加上大量吸食新型毒品的费用和各级党委、政府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禁吸戒毒而投入的经费,其耗资之巨是何等惊人!二是为了维持吸毒所需的高额费用,绝大多数吸毒人员走上以贩养吸、抢劫、盗窃、卖淫等违法犯罪道路,必然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稳定。因吸食新型毒品而引发的打架斗殴、故意伤害、强奸案件也不计其数。如2004年4月24日,南平市邵武警方破获一起贩卖毒品案件后发现,吸毒人员危某为筹集毒资,先后流窜闽赣两省23个县市,入室盗窃103次,盗得赃款赃物总价值达40余万元,并全部用于吸毒。又如2005年5月5日凌晨,福州市鼓楼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死者阮某在其租住处被人杀死。后经查明系犯罪嫌疑人彭某因吸食摇头丸后产生幻觉,怀疑死者要杀他,遂持刀将其捅死。三是毒品成为肝炎、性病、艾滋病等严重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渠道。毒品滥严重损害吸毒人员的身心健康:2007年全球共有210万艾滋病患者死亡,全球每年因吸毒而死亡者大约有10万人,因吸毒丧失了正常的劳动能力者1000万人。仅从造成死亡的人数来看,毒品每年给人类造成危害决不亚于一次强烈的地震灾害。另据资料分析,我省发现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的人数1998年为10人,至今年4月,已达315人,10年间竟增长了31.5倍。

  二、加强禁毒“三基”工程的做法和已取得的成效

  面对毒品危害和禁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全省公安禁毒部门按照公安部和省厅党委的部署,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三基”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了队伍战斗力,有效打击力毒品违法犯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毒情在我省的蔓延。

  (一)抓基层强化保障搞好服务。为抓好基层,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是强化保障。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三年来,我省共下拔设区市以下公安机关禁毒经费1791万元,其中禁毒装备专款463万元,毒品案件补助768万元,禁毒宣传补助290万元,其它禁毒业务补助270万元;为基层增加了禁毒车辆30辆,个人防护装备85套,电脑125台,照相机、摄相机86台。二是搞好服务。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在抓基层的过程中,我们“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除了尽可能在財和物上为基层办实事外,我们在加强调查研究、认真“传、帮、带”,以及狠抓禁毒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等方面,都采取多种形式为基层服务,特别是在福建禁毒网上开辟“理论研究”、“案例评析”“禁毒工作速递”、“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等专栏,为基层加强禁毒“三基”工程建设极大地提供了方便。

  (二)打基础大力加强情报工作。 “禁毒工作,情报先行”,没有情报就无毒可侦无案可查。为打好基础,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写出《加强禁毒情报基础工作的思考》,下发我省各级公安禁毒部门,用以指导全省公安禁毒情报工作。此外,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发了《缉毒特情管理》软件,制定了《福建省禁毒情报管理暂行办法》,并将禁毒情报工作列入《全省禁毒业务综合考评系统》,而且增加了异地涉毒情报交流情况考评和线索得分的规定,由总队根据各地上报的线索型禁毒情报评定等级,并对异地涉毒线索型情报及时下发《线索通知》,要求涉案地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认真核查,按时限及时上报核查结果。通过这一系列工作,为我省的禁毒情报基础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根基,既增强了各级禁毒部门的领导和缉毒民警的情报意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又有利于异地涉毒线索型情报的交流、共享,有利于克服情报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苦练基本功坚持多措并举。苦练基本功不可能是十天半月的事,必须多措并举,持之以恒。为此,我们制定了《福建省禁毒民警岗位训练大纲》,还为基层禁毒支队、大队各配发了包括《禁毒学教程》、《禁毒教程》、《禁毒情报》、《侦查基础建设》、《毒品犯罪案件侦查要略》等训练教材;除了充分运用联合国C51和G75网上项目轮训全省缉毒民警外,每年还至少举办两期禁毒综合业务培训班,重点解决基层禁毒部门领导组织开展禁毒工作的能力较弱的问题和基层禁毒队伍在业务工作上的难点、弱点问题。同时,我们还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发挥网络作用,办好网络课堂栏目,广泛收集有关禁毒工作研讨文章、调研文章、心得体会、典型经验和每年全省典型毒品案件评析材料,通过局域网发布,供基层禁毒民警开展岗位练兵学习参考;二是坚持以赛促练,按照禁毒工作发展需要和禁毒队伍业务实际,注重贴近实战,组织全省缉毒民警开展网上模拟侦查大比武。截至今年,我们已连续举办四届全省禁毒民警业务比武竞赛,全省禁毒部门的信息化侦查意识不断增强,基层禁毒大队侦破大要案的能力明显提高。总队先后侦破的 “007A”、“007B”、“JDB027”、“ JDB033”等跨国境、跨区域的重特大毒品犯罪案件,就是我们苦练基本功坚持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民警素质的结果。

  三、进一步加强禁毒“三基”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尽管我们已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三基”工程建设,而且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对于不断蔓延的毒情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来说,差距仍然很大。为了“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我们还应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禁毒“三基”工程建设:

  (一)抓基层,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留并加强基层禁毒机构建设

  《禁毒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依法加强禁毒机构建设。目前,福建省共有9个设区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和63个县、市(区)公安局(分局)禁毒大队,各级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其中,但人员编制甚少,且均占公安编制。由于人手少而任务重,禁毒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同时,不少基层大队还面临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机构撤并。我认为,加强禁毒“三基”工程建设时,抓基层,首先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上级的“指导性文件”就不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刀切”撤并基层禁毒大队,绝对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如果一个地方连禁毒大队都不设置了,那么,这个地方的“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更将“名存实亡”。须知各级禁毒办挂靠在公安机关的禁毒部门,仅有“三五条枪”势必“顾此失彼”,而这“三五条枪”如果还是由其它警种民警“兼职”,更将“接应无暇”。

  当然,要加强禁毒基层建设,除了依法加强禁毒机构建设,还应包括配备必要的编制。在目前不可能增加公安编制的情况下,可由政府增加事业编制人员放禁毒办,使各级禁毒办切实承担好各项非执法的禁毒工作。此外,任何时候都不可放松禁毒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建设。

  (二)打基础,关键是要按照《禁毒法》规定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针对禁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要打牢禁毒工作基础,不仅要坚持和发扬以往的好做法、好经验,关键是要按照《禁毒法》要求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禁毒法》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要使各级禁毒委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真正建立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禁毒委组织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禁毒工作格局,就要按照《禁毒法》的规定,细化和明确具体责任。不仅公安、司法、宣传、卫生、民政、财政、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这样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街道、乡镇也都应当这样做。例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街道、乡镇要主动承担起社区戒毒的重任,与辖区公安派出所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社区戒毒工作和美沙酮维持疗法试点工作,等等。这就需要省禁毒办尽快完善对禁毒委各部门相关考评制度,落实各部门的禁毒职责,强化责任追究力度,出台做好社区戒毒工作和美沙酮维持疗法试点工作的有关规定,并以省政府名义下发各地和禁毒委成员单位,确保各项禁毒工作落到实处。

  (三)苦练基本功,要从缉毒侦查业务向宣传教育、科学戒毒等方面拓展

  胡锦涛总书记批示指出:“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要继续、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下大力气,在宣传教育、依法严打、科学戒毒、强化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开创禁毒工作新局面。”对照胡锦涛总书记批示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在苦练基本功方面侧重于缉毒侦查业务,虽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远远不够!作为禁毒民警这支队伍,缉毒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由于禁毒办挂靠各级公安机关的禁毒部门,我们这支队伍就要在宣传教育、科学戒毒、强化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也能胜任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抓全省禁毒民警苦练基本功过程中,不仅要发扬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还要从缉毒侦查业务向宣传教育、科学戒毒等方面拓展:一是加强禁毒大队长以上干部上述业务的全面培训,增强其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二是加强禁毒民警从事各项禁毒工作的“单兵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在预防教育、禁吸戒毒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做到“一专多能”;三是在办班形式上,要更多地采取“短平快”的形式,以利于“全员轮训”、全警参训。总之,要通过苦练基本功,使全省禁毒队伍中涌现更多的行家里手,有更多同志“站着能说、坐着能写”,到了各级禁毒委成员单位和学校、街道、乡镇也能指导工作。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