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百家争鸣 > 正文
百家争鸣
整治新型毒品问题刻不容缓
禁毒思考与议论
2009-02-08 07:54:30 来自:福建禁毒网 薛建和 作者: 阅读量:1

  2008年,福建省各级公安机关破获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大幅度增加,与上年相比,上升约47.2%。破获冰毒犯罪案件上升约115%,其中零星贩卖案件所占比重增大,与上年相比,约增加12个百分点;破获氯胺酮、摇头丸犯罪案件上升约18.6%,其中重特大案件所占比重增大,与上年相比,约增加9个百分点。缴获冰毒(包括麻古、开心果等)、氯胺酮、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以上均含半成品)数量增多,与上年相比,上升约11%;其中缴获冰毒数量比上年减少11.9%;缴获氯胺酮、摇头丸等毒品数量比上年上升27.9%。年内破获涉及制造、走私冰毒、氯胺酮等新型毒品案件数均高于上年,约占破获制造、走私毒品案件数的65%。

  当前,福建省滥用新型毒品问题呈发展蔓延之势,滥用人数不断增加。近两年来,全省每年查处滥用新型毒品人数持续攀升,均在3000人次以上。据公安部禁毒局通报,去年上半年,福建查获滥用新型毒品人员在查获吸毒人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5.3%。有关数据显示,全省累计发现并登记的吸毒人员中,滥用新型毒品人数约占四成。就滥用新型毒品的种类看,目前滥用氯胺酮十分严重,冰毒消费市场迅速扩张,从而直接刺激了此类毒品犯罪活动,导致省外氯胺酮毒品大量流入,省内一些地区形成地下冰毒销售网络。另外,由于福建省区位特殊,加上其它复杂因素,一直都被毒品犯罪集团作为制造、走私毒品的基地、跳板和通道。从2008年全省破获涉及跨国跨境制造、走私新型毒品案件看,制造毒品种类主要是冰毒、氯胺酮等新型毒品;走私出境的毒品种类也以新型毒品为主,有氯胺酮、冰毒、摇头丸以及制造冰毒的前体材料麻黄素等。

  鉴于以上,解决新型毒品问题日益发展蔓延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必须摆上重要位置,予以高度重视。要坚持打防并举,宣传、管控、打击“三管齐下”:

    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从滥用新型毒品群体分析,主体仍是青少年,但有扩展之势,一些中年人也纷纷加入滥用行列,其中不乏白领人士,他们由于工作上或生活上等各种压力,滥用新型毒品,从中寻求解脱。新型毒品具有极大蛊惑性,所谓“不会成瘾”、“对身体无害”、“能够排忧解闷”等流言盛传,导致相当多的好奇、无知者放松警惕,思想麻痹,逐渐陷入毒海。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使新型毒品的狰狞面目暴露无遗,让广大公众知晓其危害,自觉远离,同时增强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二要加大场所管控力度

    滥用新型毒品的场所已不再局限于歌舞厅、KTV、迪吧等娱乐场所,向宾馆客房、公寓、出租私房以及酒吧、网吧、桑拿等场所转移,呈现出多样性。要结合社会治安管理和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针对上述治安复杂场所特点的管理、监控机制,严格落实内部究责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死角盲区”,提高公安机关对上述治安复杂场所(部位)的管控水平和能力,有效清除新型毒品问题滋生成疾、发展蔓延的土壤。

    三要加大打击查处力度

    密切掌控本地区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动态形势,深入分析其规律和特点,以“破大案、打团伙、摧网络、擒毒枭”为目标,制订有效的打击对策,并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控制,严密机场、码头等口岸和台轮停泊点的毒品查缉网络,广辟情报线索来源,不断提高发现、打击毒品犯罪的能力。适时开展区域性打击(整治)专项行动,营造“围剿”之势。要进一步加强各警种各部门间的办案协作机制,讲究协调性,形成打击合力。对涉毒场所必须依法从重处罚,毫不手软,该追究场所经营者、管理者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的,坚决予以追究;该取缔的,坚决予以取缔。对那些屡教不改、吸食新型毒品成瘾的人员,要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戒除毒瘾。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