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百家争鸣 > 正文
百家争鸣
当前娱乐场所毒品问题的特点、成因及整治对策
禁毒思考与议论
2009-02-04 06:54:10 来自:转自互联网 作者: 阅读量:1

  当前,吸食海洛因人数发展趋于平缓,但吸食、贩卖“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来势凶猛,尤其在一些中小城镇和大城市歌舞娱乐场所呈半公开化、向青少年、公务员迅速蔓延的趋势,成为困扰当前禁毒工作的一大难题。笔者试结合工作实际,对娱乐场所毒品问题作一初略探讨。

  一、娱乐场所吸贩毒问题的特点

  近年来,歌舞娱乐业发展较快,对扩大就业、培植财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受国际、国内毒品泛滥的影响,加之一些娱乐场所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受利益驱使纵容毒品违法犯罪行为,致使娱乐场所成为了“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温床。当前,在公共娱乐场所吸食、贩卖“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群体性吸食为主,吸食方式为口服鼻吸。吸食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不同于吸食海洛因,他们大多在KTV包厢结伙吸食,一个吸盘,一根吸管,一伙人你一口我一口轮流吸食。从近年来我市在歌舞娱乐场所查获的吸食人员来看,这类吸毒人员少则5到7人,多则数十人。今年8月15日晚,怀化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接到群众举报,迅速调集20余警力,对该市凯撒皇宫娱乐城2个包厢进行了突击清查,当场查获26名吸食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的可疑人员,缴获了用于吸食K粉的盘子、吸管及少量残留的K粉。经审查,其中17名于当晚参与了吸食K粉等违法活动。

  (二)吸食人员以青少年为主,占80%以上。据统计,吸食“K粉”的人群主要集中在16-35岁之间,占总数的73%。初次吸食的平均年龄是25.5岁,比海洛因等传统类毒品初吸者的平均年龄低4岁,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学生,首当其冲成为“K粉”的追逐对象。由于“K粉”此类新型毒品的价格较为昂贵,吸食者以高收入的白领和家庭条件较好的青少年为主,一些富男靓女逐渐成为吸食主流,并迅速向公务员发展蔓延。

  (三)以在娱乐场所现购“货”,现消费为主。据调查,娱乐场所新型毒品的来源主要是娱乐场所领班、“妈咪”联系或直接购买或从其他渠道购买,极少部分是消费者自带。如今年1月18日我市破获的王世杰特大贩卖K粉、摇头丸案中,据犯罪嫌疑人交待,其毒品主要销往市区迪厅、酒吧等娱乐场所。

  (四)诱发了一系列治安问题。摇头丸是由“毒品之王”—冰毒衍生物及其他化学物质合成的,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服用摇头丸会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极度兴奋,摇头不止,行为失控,思想偏执,极易引起危害社会的行为发生。用吸食者的话说,就是“服用后只有摇起来才感觉畅快,不摇就感觉胸口很憋,很难受”,在毒品的作用下,震耳欲聋的音乐成了一种享受,让瘾君子们走向疯狂。因此,这些场所里因吸食、贩卖毒品经常引发打架斗殴甚至伤害杀人案件。一些娱乐场所黑毒同流,社会闲散人员聚集,指使、参与吸贩毒违法犯罪活动,甚至强行收取“保护费”,控制了业主经营。一些吸毒人员在吸食摇头丸、K粉、冰毒后高度兴奋,深更半夜、长时间高音播放迪斯高音乐制造了噪音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休息,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二、娱乐场所毒品问题发展蔓延的成因

  (一)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据对吸食“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人员调查,大多数认为“摇头丸”、K粉不是毒品,或者说是“软性毒品”,属于“娱乐消遣”药品,认为吸食后不上瘾,对身体危害不大。

  (二)毒贩们对新型毒品神奇效果的大肆鼓吹。毒贩及部分娱乐场所业主鼓吹吸用这些毒品是一种追求刺激、标新立异、激励人际关系的一种高档次消费和享受。一些青少年和公务员受好奇心和模仿心理的驱使,在毒贩和其他吸毒人员的怂恿下,加入吸毒行列。

  (三)新型毒品吸食方法简单,药性强烈,服用后能长时间地保持兴奋效果,尤其是在娱乐场所重低音炮迪斯高舞曲的刺激下,能达到飘飘欲仙的效果,颇受瘾君子的亲睐。

  (四)娱乐场所对吸贩毒活动放任不管甚至包庇纵容。

  由于“摇头丸”、K粉能让消费者变得更加疯狂,在歌舞、迪吧等娱乐场所内营造极其感官刺激的场所,招徕更多的顾客,加之吸食人员在服用“摇头丸”、K粉后,会感觉口干舌燥,需要饮用大量的酒水,也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大部分娱乐场所业主及管理人员对娱乐场所内的吸贩毒现象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有的甚至充当起“保护伞”,纵容、包庇、参与吸食贩卖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业主与毒贩之间形成互相依存的关系,使娱乐场所成为滋生吸贩毒丑恶现象的温床。

  (五)禁毒执法部门打击处理不力。一方面,基层公安禁毒部门因经费紧张、利益驱动而“放水养鱼”,放纵了娱乐场所毒品违法犯罪。另一方面,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新型毒品违法犯罪量刑处罚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执法部门在具体执法办案中因缺乏坚强的法律支撑,难以对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打击处理到位。此外,公安、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未能形成打击合力也是导致违法犯罪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三、整治娱乐场所毒品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造声势强震慑。一方面,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经常深入娱乐服务场所,开展细致的禁毒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业主和从业人员认识毒品危害,了解党委政府的禁毒立场、决心和政策要求。要在公共娱乐服务场所通过悬挂禁毒警示广告牌、张贴《湖南省禁毒条例》,散发禁毒宣传图片等形式,在场所内部营造禁毒防毒的良好氛围,使业主、从业人员和广大消费者进一步增强知毒、防毒、拒毒意识,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自觉做到依法经营,不参与、容留、包庇涉毒违法犯罪行为,主动制止和报告消费者的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公共娱乐场所内不受毒品的污染。另一方面,各级禁毒部门要要借禁毒人民战争的东风,将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作为禁毒人民战争禁毒预防战役的重中之重,从加强防范新型毒品宣传、提高公众抵御新型毒品能力入手,以青少年、社会无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等吸毒高危人群为重点,在全社会掀起学习新型毒品知识、抵制新型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新高潮,要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形式,发动群众监督,真正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

  (二)抓暗访重处罚。暗访是发现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进行整治的首要环节。公安、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要在对辖区内公共娱乐服务场所逐一排查,逐个查清每个娱乐场所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边查边改,督促部门公共娱乐服务场所自行解决问题的同时,组建联合执法小组,定期不定期深入娱乐场所加强检查监督和明查暗访,并及时将检查暗访情况进行通报。要加大打击处理力度,对毒情比较严重的场所,要严格执行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禁毒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对存在吸贩毒违法犯罪行为的场所、对组织、容留、参与吸贩毒活动的不法经营业主要予以坚决打击。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坚决执行“一次停业整顿,二次吊销经营执照”的硬措施,对涉毒的公共娱乐场所予以坚决取缔。要按照“一次休克,二次死亡”的规定,对凡涉及业主参与包庇、纵容吸贩毒违法犯罪的,该场所一律吊销执照,在本市范围内永远不能从事娱乐服务行业工作。要通过严厉的打击,达到整顿一批、教育一片的目的,切实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三)建机制求长效。为实现对娱乐服务场所长期规范有序的禁毒管理,禁毒部门要探索建立起娱乐服务场所联席会议审批制度、分级目标管理、风险抵押、暗访督导通报等长效机制。一,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对辖区娱乐服务场所的数量、布局等实行总量控制,审批把关,切实解决娱乐服务场所过多过滥、底数不清和管理失控的问题。二,要要根据过来娱乐场所发案情况、场所规模、从业人数等确定重点整治场所,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根据级别确定不同检查次数,要加强对治安秩序较差娱乐服务场所的治安防控工作,定期检查评分考核,实施动态升降、风险抵押等制度。三,要根据娱乐的经营规模,对综合大型娱乐场所逐家建立起内部治保组织,明确禁毒工作任务和要求。要在娱乐场所物建专门的禁毒联络员、禁毒巡查员和秘密力量,真正实现保安队员由保安公司统一派驻,切实加强娱乐场所治保组织建设。四,要建立起娱乐场所禁毒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问题的娱乐场所,在追究场所业主及管理人员责任的同时,对其所在辖区的主管民警、主管单位和禁毒部门负责人均应受到相关责任追究。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