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百家争鸣 > 正文
百家争鸣
改进禁毒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禁毒思考与议论
2009-01-11 07:40:05 来自:曾文忠 作者:福建禁毒网 阅读量:1

  2008年6月1日,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实施。《禁毒法》明确了禁毒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禁毒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禁毒法》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禁毒法》正式实施后,全国范围内的宣传贯彻《禁毒法》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许多地方针对新的戒毒体制积极开展试点。2008年初,笔者由市局禁毒部门下派到基层派出所挂职,在派出所主要负责抓禁毒工作,对基层禁毒工作现状有了一些了解,并根据《禁毒法》在改进禁毒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基层禁毒工作现状

  目前,禁毒工作由公安机关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尚未改变,特别是在基层。传统观念认为禁毒是公安的事,从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到禁毒宣传、易制毒化学品管理,都离不开公安机关的影子。毒品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仅凭公安机关禁毒部门来面对日益严峻的毒品形势,显然势单力薄。禁毒工作的关键在基层,基层管理部门在禁毒方面作为与否、作为大小,直接关系到禁毒相关政策的落实。

  我挂职的派出所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这里外来人口众多,治安状况复杂,毒品违法犯罪形势严峻。派出所辖区范围地处城区中心边缘,辖区常住人口1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万人,外来人口11万-12万,由于地处飞行航线,城市化进程缓慢,公共投入不足,给基层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出租房管理的脱位给违法犯罪人员造成可趁之机,外口违法犯罪率达到99.5%。近几年来,该派出所每年破获的贩毒案件都在10起左右,抓获吸毒人员20余人,均系外来人员。由于贩毒吸毒行为的特殊性,吸贩毒行为比较隐蔽,又由于外来人员住处的不确定性,给及时发现和打击带来了诸多困难。许多出租房的房东对出租房管理不到位,聘请的管理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技防措施不到位,即使发现有吸贩毒嫌疑也不敢举报。众所周知,基层派出所的工作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上级下达的破案指标,涉毒案件的比例份量很小,派出所有限的警力只能够被动地完成接出警任务、破案指标和日常的非警务活动,而日常的管理和防控任务只能依托社区的群防力量。禁毒工作被边缘化、形式化,具体体现在对现有的吸毒人员管理不到位,对外来人员吸贩毒现象打击不力,宣传工作更是浮于面上。据我所知,基层禁毒部门警员本来就十分紧缺,力量薄弱,打击和预防毒品违法犯罪得不到保证,专业队优势得不到有效地发挥。

  《禁毒法》对戒毒体制作了重大改革,强制隔离戒毒取代了强制戒毒、劳教戒毒,增加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区戒毒(康复)的推出,赋予了基层政府禁毒的法律责任,旨在实现禁毒工作由公安机关负责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参与。但要真正实现这种转变,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二、在改进禁毒工作机制方面的尝试

  一年的挂职锻炼中,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几项工作:

  (一)宣传先行。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范围,多方面多层次开展禁毒宣传。针对辖区外来人口密集的特点,动员寨上小学开展“禁毒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把禁毒宣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此举极大激发了学校开展禁毒宣传的积极性,实现了禁毒教育进校园。通过带法回家、签名宣誓仪式、征文比赛、禁毒专题绘画比赛,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学生的禁毒意识,并且形成了持续性宣传教育模式。加强对出租户房东的宣传,通过召开房东会,散发宣传单,提供举报电话,积极动员、消除房东的顾虑。6月份查获的钟来发吸毒案,就是房东电话举报,民警迅速出警,及时抓获吸毒人员的典型案例。在这个案件中,房东发现遗弃的一次性注射器,马上向社区民警举报,社区民警安排排查、布控。在这过程中,举报人也有过反复,有担心报复的顾虑,在民警的动员下,举报人及时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成功地抓获吸毒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宣传工作到位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积极协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主动联系街道、社区,成立禁毒志愿者队伍,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禁毒志愿者是重要的禁毒社会力量,我多次与街道办、社区居委会沟通,在街道综治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高殿社区禁毒志愿者队伍。这支禁毒志愿者队伍结合法制宣传,开展了活动,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把禁毒“种子”播撒在社区各个角落。

  (三)大胆尝试。我抓住《禁毒法》颁布实施的有力时机,先行先试,在辖区毒品违法犯罪比较集中的寨上警务区首先成立了寨上禁毒工作站,提出了禁毒工作由打击和预防结合的模式,实现社区与公安机关双重领导,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派出所把警务室作为开展禁毒工作的基地,加强对居民外来人员的禁毒宣传,建立社区民警、社区禁毒工作者、禁毒志愿者相结合的“三合一”管理模式。分工明确,各施其职。

  三、如何改进工作机制,促进禁毒工作走上轨道

  禁毒工作要走上社会化轨道,需要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要使禁毒事业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使毒品形势得到根本的控制,打击和预防缺一不可,特别是在基层禁毒工作的指导和领导方面,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禁毒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毒品预防教育、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禁吸戒毒等等。禁毒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综合性的工作,应该从源头抓起,长远规划,把禁毒上升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一)建立机构框架。在管理体制上,拟在各级政府中成立专门机构,赋予应有的地位和权限,与其重要性相匹配。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依法明确管理主体,理顺工作关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推行禁毒目标责任制,禁毒部门依法履行禁毒工作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对地方各级政府进行定期考核,把禁毒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

  (二)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立法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管理程序、制定《禁毒法》实施细则。结合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修订《厦门市禁毒条例》,增强可操作性。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将有关措施具体化,如娱乐场所毒品预防措施、校园毒品预防措施等等,切实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三)加强基层禁毒工作。诸多的禁毒任务指标,落实到基层,就是禁毒工作者的具体行动,要想让禁毒工作在基层做得扎实有效,离不开上级禁毒部门的指导和督促,而最难的就是把政策落实到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地上一根针”,禁毒虽然重要,但在基层工作中分量很小,所以,倘若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指导,禁毒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停留于表面。基层禁毒工作机制应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打击和预防相结合,公安机关和基层组织密切配合,成立基层禁毒综合管理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使禁毒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