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百家争鸣 > 正文
百家争鸣
滁州市农村毒情现状及治理对策
禁毒思考与议论
2008-08-15 10:02:03 来自:禁毒人民战争 作者: 阅读量:1

  近年来,在国家、安徽省禁毒委的统一领导下,滁州市的禁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受国际国内毒情的影响,滁州市的毒品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吸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区域有由城区向农村蔓延的趋势,涉毒的乡镇逐步增加,涉毒的农民不断增多,农民贩毒活动日益猖獗,农村毒品问题已成为影响滁州农村经济发展,危害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滁州市农村毒情现状及特点

  总体来说,滁州市农村毒品问题是受本地区毒情形势的发展而相应变化的,滁州市农村毒情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涉毒区域不断扩大,吸毒人数持续增多。九十年代,滁州市毒品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城区,九十年代中后期,毒品问题开始逐步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乡镇蔓延,截止目前,滁州市共9个县市区均发现有毒品问题,来安、全椒、天长等毒品问题较严重县市的绝大部分乡镇都不同程度地感染上毒品问题。同时,农村涉毒人数持续增多,全市登记在册的260名吸毒人员中,有近30%来自于农村,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财、物的大流通,农村毒品问题在短期内仍会有加快增长的趋势。

  二是农村毒品问题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地域特点相密相连。滁州毒品问题的发展蔓延总体上讲呈现“以城区中心向周边农村辐射蔓延”的特点,与城区中心越近,感染毒品问题的机遇越大。同时,毒品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农村经济越发达、人财物流量越大,涉毒问题越严重,反之亦然。2000年滁州农村文化娱乐场所内涉毒治安事件仅2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日益便利,2008年仅上半年就超过了30起,辐射蔓延速度之快充分反映了农村毒品问题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地域特点关联的密切性。

  三是农民贩毒现象日渐严重。一改过去滁州市只存在外流贩毒的现状,自2006年起,滁州市陆续出现本地农民参与贩毒的情况,2006年的“6.21”贩卖毒品案,2007年“3.17”贩卖毒品案及2008年4月的系列贩毒案,犯罪嫌疑人均来自于滁州农村。这些农民外出务工不成,为了满足金钱的欲求而铤而走险,在结识了社会上不法分子后,走上贩毒的道路。

  四是种植毒品原植物屡禁不止。由于农村具有地貌复杂、不易查觉的特点,导致种植毒品原植物现象屡禁不止。今年滁州铲除的6千余株毒品原植物,绝大部分在农村查获。

  二、主要工作情况

  针对近年来毒品向农村迅速发展蔓延的状况,滁州禁毒部门高度重视,及时组织调研,分析原因、查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措施,有力地扼制了农村毒品问题发展蔓延的势头。

  一是以预防为重点,开展了禁毒宣传活动。滁州始终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禁毒意识,普及禁毒知识的根本性的战略措施,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禁毒宣传活动,坚持重点时段重点宣传与长期持久宣传相结合,坚持高危人群众、易感人群的重点宣传与全民普及宣传相结合。2008年6月,在市禁毒委的统一安排下,全市的七个县区举办了多种形式的面向农村的禁毒宣传活动,同时,还广泛加强与农村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媒体部门联系,做到电视有图象、电台有声音、报纸有文章,营造农村浓厚的禁毒氛围。

  二是以帮教为重点,开展了“无毒村”的创建工作。滁州高度重视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的工作,要求市综治办、文明办切实加强整治创建工作领导机构的建设,组织强有力的整治创建工作班子,研究制定综合整治的具体措施,下大力气抓好综合整治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把已有的毒品问题控制住、解决掉,努力遏制毒品问题的发展蔓延。同时,要求各地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禁毒工作领导责任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无毒社区”、“无毒村”考核标准,实行综合检查考评。截止2008年上半年,我市“无毒社区”创建率已达83%,无毒社区的高创建率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我市农村的涉毒违法现象。

  三是以禁种为重点,开展禁种铲毒集中统一行动。针对近年来滁州农村种植毒品原植物活动有反弹上升的趋势。市禁毒委认真研究,在罂粟植物开花结果期间,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禁种铲毒专项行动。在今年的专项行动中,共铲除罂粟6000余株,未发现有大面积种植罂粟的现象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少数基层党政领导禁毒工作责任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一些地方的领导对毒品问题的严峻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有的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对禁毒工作重视不够,决心不大,措施也不够有力;基层党政组织帮教工作流于形式,公安禁毒一家唱“独角戏”的现象普遍存在;禁毒职能部门配合松散、齐抓共管、综合治毒的格局尚未形成。二是流动人口管理亟待加强。对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导致外流贩毒活动猖獗。三是基层禁毒力量十分薄弱,不少地方基层禁毒工作无人抓无人管。

  四、下一步工作治理对策

  受国际国内毒品问题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滁州毒品问题危害加剧的状况不会在短期内彻底消除,特别是随着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对外交流日益扩张,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农村毒品问题在短期内仍然会有加剧的趋势。加强禁毒工作,对农村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市有以下的想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大力推动禁毒工作社会化进程。毒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禁毒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要明确各禁毒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建立禁毒委例会制度,定期分析当地毒情,研究制定本地预防、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措施,做到宣传、防范、打击、帮教多管齐下,努力开创禁毒工作新局面。

  2、利用优势,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禁毒工作是社会工作也是政府工作,必须纳入政府工作规划,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畴,实行一票否决;要进一步落实农村禁毒工作措施,开办农村禁毒学校,组建农村禁毒志愿者队伍,落实农村禁毒责任制度;要切实帮助戒毒人员解决生计问题,对有条件的戒毒人员落实低保政策,努力控制新吸毒人员滋生,降低复吸率。

  3、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各级公安机关要始终贯彻“严打”方针,严惩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要认真分析研究毒品犯罪的特点、规律,发现和掌握农村毒品运输通道、销售网络。对本地毒情严重的地方集中开展重点整治,有效遏制毒品发展蔓延的势头。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禁毒执法协调机制,形成打击毒品犯罪的强大合力。要采取得力措施,依法严惩毒品违法犯罪分子,杜绝以罚代刑、重罪轻判、姑息迁就、执法不严的现象。

  4、健全机构,充实经费,为禁毒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要建立健全各级禁毒工作领导机构,增加禁毒民警编制,调整充实禁毒力量,配备足够的禁毒力量。县(市、区)必须落实专门的警力或专班负责禁毒工作。要把禁毒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适当增加,实行专款专用。对缉毒罚没款、缴获的毒资及毒品犯罪的非法收益,全额返还禁毒部门用于禁毒工作,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