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调查分析 > 正文
调查分析
新疆戒毒问题调查 戒毒人员后续照管站举步维艰
2010-11-30 21:16:23 来自:新疆法制报 作者:童文艳 刘君 阅读量:1

  11月26日,郭转社告诉记者:“这个后续照管站有近千名戒毒会员,可惜今年有两名会员因患艾滋病离开了人世,其中一名女会员还留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现在我们站里的运行也遇到了资金困难。”

  照管的艾滋病人去世

  来到乌市阜康街后续照管站,记者发现这里的帮教民警均未穿警服,照管站只有3个房间,民警们却专为会员设置了一间心理咨询室。在这里与民警面对面交流,戒毒会员找回了家的温暖。郭转社指着墙上悬挂的宣传图片里的人说:“这就是丫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帮助了许多人;还有那个阿木,走的时候只有38岁!”

  丫头18岁就嫁给了一个做生意的有钱人,谁知,新婚丈夫居然是“瘾君子”。在丈夫的引诱下,丫头学会了吸毒。没多久,丈夫因注射毒品过量死亡,丫头由母亲照顾。一次毒瘾发作,丫头痛苦万状,母亲流着泪拨打了110,把她送进了戒毒所。

  2001年,丫头再婚。第二年,女儿降生。在昔日“毒友”的诱导下,丫头再次因吸毒和携带毒品被关进乌鲁木齐女子劳教(戒毒)所,并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所幸,丈夫和女儿平安无事,但丈夫却悄悄离开了她们母女。

  丫头后悔不已:“女儿才4岁,为了她,我一定要让身边所有的人都明白毒品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性!”

  2007年8月,丫头抱着女儿走进了乌鲁木齐劳教(戒毒)所后续照管站。 同年9月,她成为该站一名自愿戒毒志愿者。两年的时间里,丫头发展了190人成为后续照管站的会员,并负责起多个片区的戒毒人员照管工作。

  “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点有意义的事,让更多像我一样不幸的人了解吸毒的危害,尽可能多地挽救一些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愿望。”丫头向郭转社吐露心声。

  因为已是艾滋病晚期,丫头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肝炎、肺气肿等并发症,身体各项功能出现严重衰竭。2010年农历除夕,丫头在母亲的搀扶下走到阳台边,看着窗外绽放的烟火,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她走了,但郭转社和民警对丫头家人的关爱并未结束。在他们的努力下,丫头的母亲和女儿住上了廉租房,孩子也上学了。

  乌鲁木齐劳教(戒毒)所党委书记、政委王东说,目前依托劳教场所建立的戒毒康复后续照管站,全疆共有9家。位于乌市阜康街由民警负责的后续照管站就是其中一家,也是全疆目前收治戒毒人员、巩固戒毒效果较好的一家后续照管站。目前,该站累计收治戒毒康复人员972人,其中,社会自愿脱毒治疗患者652人;治疗期满健康回归社会人员800人,回归社会保持操守在3个月以上的戒毒人员506人,操守保持率达63%。

  爱心大使助力戒毒事业

  王东说:“后续照管要维持运行需要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民警做的大量工作都是义务的,而且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仅有后续照管站这样的服务机构还不够,戒毒人员要回归社会,最好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机构,这既是禁毒法规定的,也是避免吸毒人员复吸的办法。”

  据了解,新疆目前还没有建立社区康复戒毒机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救治和就业仍是难题。

  郭转社想帮助更多的吸毒人员,以便让他们回归社会后能够独立生存。因此,为会员找工作,帮艾滋病患者办低保和廉租房等手续,便占据了他全部的工作时间。这些原本应由社区工作人员办的事,会员却都愿找郭转社帮忙。他一次次前往各职能部门办事,尽管常常遭遇冷眼,仍乐此不疲,而且还把放假在家的儿子带到后续照管站当志愿者。

  李金昌,新疆大湾房地产集团公司董事长,事业成功后,他热心回报社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疆首届道德模范”等称号。他还是自治区劳教系统禁毒戒毒爱心大使、乌鲁木齐劳教(戒毒)所名誉所长。

  李金昌得知乌鲁木齐劳教(戒毒)所要在大湾社区建立后续照管站时,当即表示愿意无偿提供办公地点,并专门在自己开发的小区内给郭转社安排了临街门面房。当李金昌得知社区内的吸毒人员因找不到工作再次复吸的事情后,感到很心痛。他主动联系郭转社,在自己的公司给好几名吸毒人员安排了工作。

  李金昌告诉记者:“我的企业是靠党的好政策发展起来的,当社会需要我时,我要尽力回报社会!”

  后续照管站面临困境

  “即使这样,我还是为不能及时给会员报销车票和电话费感到为难。”郭转社说,“后续照管站在戒毒理念、戒毒方式上与劳教戒毒有所不同,是劳教戒毒向社会尤其是社区康复戒毒延伸的重要环节。”郭转社说,后续照管站主要接收刑释解教人员、强制戒毒期满人员和社会上其他自愿接受戒毒康复的人员;帮助他们巩固戒毒成果、修复缺失人格、矫治不良心理,提供职业培训、开展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完善自我,甚至建立家庭,是为有能力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提供过渡性安置的“缓冲带”和“中途岛”。

  “这种戒毒模式借鉴了国际通行的戒毒康复模式。在新疆还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戒毒模式。”自治区劳教局疾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副主任医师杨劲松说,“这种戒毒康复模式借助社会力量,运用多种科学方法,使戒毒人员实现‘生理脱毒、身体康复、心瘾戒断、正常交往、自食其力、回归社会’的目的。”他期望更多的部门关注和扶持它,使这个机构运转下去,帮助更多吸毒人员。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