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毒品犯罪 > 正文
毒品犯罪
某市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现状及对策初探
毒品犯罪
2008-12-07 07:46:40 来自:陶伯坤 作者: 阅读量:1

  毒品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受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涉毒因素的影响,我市的毒品犯罪既面临境外毒品渗透加剧与国内毒品来源增多的双重压力,又面临着海洛因类传统毒品继续发展与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迅速蔓延的双重压力。当前,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十分突出,已经成为我市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突出问题。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是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它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的精神药品。目前,我市流行的主要是“麻古”(冰毒片剂)、摇头丸、氯胺酮(俗称“K粉”)。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我市新型毒品发展蔓延现状的分析,对成因和对策进行一些浅析,供领导和同行参阅。

  一、近几年来我市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

  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在我国蔓延发展之快、危害之大令人咋舌。从该市的情况来看,自2003年查处第一起吸食摇头丸案件以来,新型毒品贩卖和场所非法吸食的问题发展十分迅猛。

  (一)吸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案件呈持续上升态势。2004年,我市破获贩卖新型毒品犯罪案件4起,查处吸食新型毒品违法人员91人;2005年我市破获贩卖新型毒品犯罪案件11起,查处吸食新型毒品违法人员131人;2006年我市破获贩卖新型毒品犯罪案件19起,查处吸食新型毒品违法人员151人;2007年我市破获贩卖新型毒品犯罪案件39起,查处吸食新型毒品违法人员210人。2008年1-10月,已破获我市破获贩卖新型毒品犯罪案件75起,查处吸食新型毒品违法人员352人。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新型毒品案件逐年增多,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急剧上升,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发展蔓延的势头。

  (二)吸食地点由原来多集中于公共娱乐场所向中高档宾馆(私人会所)发展。新型毒品刚进入该市的几年,吸食此类毒品的人员一般都选择具有强刺激音乐的娱乐场所,如迪吧、KTV、夜总会等地方群体吸食,但近年来,由于禁毒部门加强了对场所的管控力度,加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高额利益,以新型毒品可以提高性欲为诱饵,向嫖客和卖淫女提供新型毒品,社会上出现了一种“陪溜女”,卖淫女在中高档宾馆“陪溜”一次可获上千元的报酬。

  (三)本地籍人员参与涉毒的情况较为突出。两头在外(吸贩毒人员多以外籍人员为主)的格局基本未变,但近年来本地籍人员参与吸贩毒违法犯罪活动的占比较高。据统计,2006年我市共查获吸食新型毒品违法人员151名,其中本地人93名,占比61.59%;查获制贩新型毒品的犯罪嫌疑人25名,其中本地人3名,占比12%。2007年共查获吸食新型毒品违法人员210名,其中本地人72名,占比34.29%;查获制贩新型毒品的犯罪嫌疑人85名,其中本地人28名,占比32.94%。2008年1-10月共查获吸食新型毒品违法人员352名,其中本地人169名,占比48.01%;查获制贩新型毒品的犯罪嫌疑人153名,其中本地人45名,占比29.4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地籍人员参与涉毒的情况较为突出。2006年11月4日,县公安局在城关临城一村打掉了一个制贩毒窝点,抓获朱奇禹(男,29岁,城关镇)、张永军(男,38岁,大兴安岭,系朱奇禹的小舅舅)、张城恩(男,24岁,城关镇)3名制贩毒嫌疑人,缴获成品氯胺酮500多克、半成品氯胺酮320多克、制毒原料羟亚胺1000多克及一批制毒设备及化学物品。2008年6月5日,市公安局剡湖派出所民警根据群众反映,在对位于文星路3号403室的出租房时进行突击检查时,抓获承租人朱建刚,正在租房内的李风军闻声逃至阳台时失足,当场死亡。经禁毒部门深入检查,发现该出租房系一个制毒窝点,现场查获制毒设备、原料以及制毒技术资料一批。案发后,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对此案进一步开展侦查。经过三个多月的工作,共抓获制、贩毒犯罪嫌疑人15名,缴获K粉450克、麻古30粒、冰毒12克,毒资2万余元。以上二起制贩毒案件都有本地籍人员参与。

  (四)新型毒品与“黄、赌、黑”结合日趋紧密。“黄、赌、毒、黑”是社会的毒瘤,四者结合对社会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吸毒女多系卖淫女,且又往往与艾滋病交结在一起。目前,新型毒品又大量出现在一些地下赌场供一些赌徒所谓的“提神”,为了争夺贩卖新型毒品的控制权和市场,一些毒品犯罪分子又往往枪黑毒合流。去年以来我市共破获此类案件10起,缴获仿六四手枪3支、子弹23发、马刀四把。2007年6月4日6时,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在中泽村一出租房内抓获李秀良(男,42岁,原籍四川筠连人)、冯丽(女,22岁)2名吸毒嫌疑人员,并当场在出租房内查获仿制左轮手枪2支,子弹21发(上膛子弹14发、其它7发)。2008年7月13日,禁毒大队抓获沈朝阳(男,31岁)、陈前树(男、25岁)等5名吸贩卖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嫌疑人,缴获冰毒50余克、k粉10余克、麻古220余粒。经审讯,并结合其他信息来源综合分析,发现与他们有毒品交易的犯罪嫌疑人可能涉黑涉恶。市局立即组织精干力量,在某市局禁毒支队协调和县局的大力协助下开展侦查,于7月16日凌晨在舜杰大酒店抓获犯罪嫌疑人陆立锋(男,27岁),并在江滨新村16幢403室暂住房内查获仿六四式手枪2支,子弹5发。

  二、新型毒品发展蔓延的成因

  一是对危害认识不足。根据对吸食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的人员调查,大多数认为新型毒品成瘾性小,对身体危害不大,有的还认为它不是毒品,属于“娱乐消遣”,加上社会上对新型毒品有“绝对刺激”、“能减肥”等特殊功效的不实宣传,从而对新型毒品危害性认识上存在严重误区,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吸食新型毒品作为一种时尚,客观上刺激了新型毒品消费市场的形成和扩大。

  二是对预防教育不力。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禁毒专家预测新型毒品将成为21世纪主流毒品,而我们在预防教育上没有应对措施,特别是什么是新型毒品?新型毒品对人、对社会有什么危害等缺乏针对性预防教育,前卫、时尚、狂欢、刺激……这些词语及其描述的生活在大众媒体上频繁出现,无意间为新型毒品亚文化的入侵提供了基础,新型毒品被这一亚文化群体贴上了“流行前卫”的标签,致使许多青少年误入新型毒品不是毒品的误区,导致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陡升。

  三是对利欲恶性驱动。近年来由于新型毒品快速蔓延,新型毒品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吸毒人员对新型毒品的需求剧增,从而导致新型毒品的价格大幅攀升。从今年我们破获的案件来看,“麻古”从湖北武汉进价每粒30-50元,在该市卖给吸毒人员是每粒100元左右;“K粉”从武汉进价每克10元,在该市每克可卖30元。毒品的暴利不断刺激着毒贩铤而走险,同时亦刺激着毒品市场的恶性膨胀。另外,个别星级宾馆、高档歌舞厅为了迎合吸食新型毒品者的需要,暗地纵容,对场所内吸贩毒现象听之任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尽管这些场所业主在开业之初,主观上也不希望场所内出现吸贩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新型毒品的蔓延和发展。

  四是对打击查处不狠。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新型毒品违法犯罪量刑处罚方面同现实斗争存在不相适应,导致执法部门在具体执法办案中缺乏坚强的法律支撑,难以对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打击处理到位。我国刑罚的不适,主要是刑法覆盖的不全和刑罚的失衡,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制造、走私、贩卖新型毒品犯罪的法定量刑与海洛因相比明显偏轻,这种刑罚的疏漏,给这类犯罪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治安管理处罚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对打击场所新型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新增了一些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种干扰及公安、文化、工商等执法部门执法的不统一,导致在打击处理上不严和不狠,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三、遏制新型毒品发展蔓延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面上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对新型毒品的认知度。遏制新型毒品重在预防,预防的重点在于宣传教育,宣传教育重在发动群众,提高全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众对新型毒品危害的认知度。当前,要特别加强以新型毒品危害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不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于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的知识和危害性知之甚少,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对新型毒品的宣传教育,必须做到“三个面向”(面向全民、面向青少年、面向高危人群),六个“进”(进学校、进社区 、进家庭、进企业、进场所、进市场),营造浓厚的遏制新型毒品的宣传氛围。要充分发挥好各级禁毒办的协调作用,发挥好各级宣传、教育、司法、文化、广电、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在宣传教育上的优势,借全社会之力来开展新型毒品的预防教育。

  (二)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优势,严厉打击吸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在加强预防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大对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查处打击力度。一是要完善缉毒破案深挖细查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逢吸毒必查贩毒,逢贩毒必查上家下家的工作机制,积极经营,强化专案侦查,充分运用正在开发试用的缉毒侦查实战应用平台,力争破获一批贩卖新型毒品大要案件,打掉一批流入我市的贩毒通道。二是要建立缉毒破案的联动机制。必须坚持以全警体制的发展完善为依托,积极推进对公安机关侦查资源的合理整合,不断培养和提高相关警种遵循缉毒侦查工作的理念,履行打击职能的意识和能力,要充分发挥好派出所、治安部门在对黄赌查禁,流动人口管理,刑侦部门在情报信息研判,技侦、网监部门在手段运用方面,机场、铁路、海关、边防在毒品堵源截流、公开查缉方面的优势,借全警之力,严厉打击吸贩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三)严格执行《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范场所等级化管理工作。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公共娱乐场所涉毒问题,要经常组织联合执法,开展明查暗访活动,要通过检查落实娱乐场所禁毒“三步曲”(一是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二是对业主和从业人员开展禁毒培训,三是禁毒部门与业主、业主与从业人员层层签订禁毒责任状)工作,来督促娱乐场所各项禁毒责任的落实;要严格贯彻执行已经实施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在场所内的吸贩毒违法犯罪活动,对涉毒场所该停业整顿的一律停业,该吊销营业执照的一律吊销,通过严打严管来有效控制娱乐场所这个易高发吸食、贩卖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现象的阵地。为有效控制新型毒品在场所的发展蔓延,自2007年开始,我市制定出台了《某市易涉毒娱乐场所等级化管理实施办法》,将易涉毒娱乐场所根据其开展防毒工作状况,分为A级——放心场所,B级——基本放心场所,C级——不放心场所进行管理,从运转近二年的情况来看,效果明显,但尚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使之真正成为对场所涉毒问题起到较好遏制作用的有效手段。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