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毒品犯罪 > 正文
毒品犯罪
广安市毒品犯罪情况分析及遏制对策
毒品犯罪
2007-10-11 06:44:18 来自:杨光明 作者: 阅读量:1

  一、广安市毒品犯罪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基本情况

  广安市辖三县一区一市,2003年、2004年GDP总值分别为176.3亿元、217.6亿元,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7个多亿。

  广安市近几年来毒品违法活动蔓延较快,形势日益严峻。据统计,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广安两级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公安机关移送审查的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5053人,其中涉及毒品犯罪的嫌疑人448人,约占犯罪嫌疑人总数的8.87%。统计显示,2004年批准逮捕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仅次于故意伤害、抢劫、盗窃犯罪,列居全市各类刑案的第4位;毒案成员中无业人员仍居高不下,占涉毒犯罪嫌疑人的42.7%,较之2003年在人员构成上出现了“三增”:即女性犯罪嫌疑人增加了12.5%,未成年人增加了80%,集团成员增加了27.3%(参见表1)。涉毒犯罪区域不再单一,向全市各个乡镇迅速蔓延。2004年,广安涉毒乡镇160个,占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总数的89%,较之同期四川省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

  在广安,毒品消费市场逐年扩大,已初步形成遍布全市的毒品销售网络,大大刺激了毒品犯罪的猖獗。2004年广安区登记在册吸毒人员突破“千人”,邻水县吸毒人数达800人逼近千人大关。据统计,2004年10月全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3300名。如果按国际公认的吸毒人员显隐比例1:4至1:7推算,估计广安目前的吸毒者数量可能在1.32万人至2.31万人之间,占全市总人口的2.94‰至5.15‰。如果按每人每天吸食海洛因0.3克计算,全市吸毒人员保守估计年消费海洛因量1.44吨,按每克非法获利80元计算,高额利润可达1.15亿元,潜在的日益扩大的毒品消费市场伴随着高额的利润刺激着贩毒活动的加剧。

  表1 广安市近4年来涉毒犯罪情况一览表   单位:人

  年份 批捕刑案总数 其中涉毒人数 毒品犯罪嫌疑人分布

  集团成员 工人 农民 个体 无业 其他 女性 未成年人 两劳人员

  2001 1276 77 4 8 44 1 24 0 10 2 0

  2002 1365 139 10 9 75 5 48 2 13 4 22

  2003 1215 136 11 5 81 1 44 1 24 5 9

  2004 1197 96 14 1 45 3 41 6 27 9 8

  合计 5053 448 39 23 245 10 157 9 74 20 39

  表2 广安市近7年来查获毒品案件情况一览表

  年份 破获涉毒案件数量(件) 抓获涉毒违法犯罪人员数量(人) 铲除原植物数量(株) 缴获毒品数量

  海洛因(克) 其他毒品

  1998 696 781 罂粟苗146 700 罂粟壳10000克杜冷丁10支

  1999 778 884 大麻43 967 罂粟壳1500克

  2000 878 966 - 668.3 罂粟壳9500克杜冷丁24支

  2001 1219 1292 罂粟苗475 540 -

  2002 1278 1321 罂粟苗630 605 -

  2003 695 709 罂粟苗73 1330.4 -

  2004 584 596 罂粟苗278 1597 K粉0.7克

  合计 6128 6549 - 6407.7 -

  (二)主要特点

  1、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有所回落,但还没到高枕无忧的境况。2002年涉毒犯罪嫌疑人突破100名大关达139人,比2001年上升80.5%;2003年136人,比2002年下降2.2%;2004年96人,比2003年下降29.4%,降幅较大。这与近年来破获的大要案有密切关系。如岳池县人熊某零包贩毒网络大案的破获,一定程度上使得该县的贩毒网络元气大伤,2004年,该县批准逮捕涉毒人员仅12人,列全市5个基层院倒数第二。虽然从表面看广安涉毒犯罪嫌疑人总体人数不多,而且有所回落,但让人担忧的则是,近几年涉毒人数在全市刑案人数的比率徘徊在10%左右且居高不下,这与广安市近450万人口数和经济发达程度是不相匹配的。

  2、毒品种类不断增多,毒情形势更趋复杂。2003年以前查获的毒品案件中,基本上都是海洛因。2003年末,K粉进入我市,到2004年,迅速蔓延,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吸食K粉人数急剧增多。据反映,在歌城等娱乐场所,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也已出现。

  3、无业人员实施的毒品犯罪非常突出。2001年至今,每年毒品犯罪嫌疑人中无业人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1.2%、34.5%、32.4%和42.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全市批捕涉毒总人数比2003年下降29.4%的情况下,无业人员所占的比例较之2003年上升了10.3个百分点。

  4、未成年人、青年人、妇女参与吸、贩毒有增多趋势。在吸毒方面,青少年、社会闲散人员和流动人口已成为高危人群。据统计,全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80%。在贩毒方面,未成年人所占批捕总人数比例迅速飚升,从2003年3.7%到2004年上升为9.4%。妇女贩毒至今仍处于从犯地位,以主犯出现的案件尚无一例,但是人数所占批捕总人数的比例已从2003年的17.6%上升到2004年的28.1%。这一现象的发生传递了一个可怕信息,毒品正在吞噬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元素,妇女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下参与贩卖毒品,严重影响了广安社会稳定。

  5、同乡化、家庭化的团伙犯罪较为普遍。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犯罪,在批准逮捕的毒品犯罪案件中,由同乡或家庭成员组团结队的情况较多,他们分工明确,计划周密,形成攻守同盟。2002年我市破获的蒋某某贩毒团伙,就是以堂兄弟、舅甥、同乡等关系构成的职业化犯罪团伙,其成员多达30余名。近年来,广安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的毒品案件中,陆续出现此种情况。比如胡某某、陈某某外流贩毒团伙,同样以家族、同乡为纽带,成员多达33名,他们常驻昆明,大肆向广安、广东分销毒品。又如观阁镇竹园村吴某某一家四兄弟共同贩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6、毒品犯罪的隐蔽性、智能化倾向有增无减。一是交易时人货分离,抓现行已变得十分困难;二是工具现代化,手机、小灵通齐备,且拥有多个手机卡,甚至配备火药枪、钢珠枪等武器;三是交易方式流动化,已出现在车上完成交易的情况,在广安“摩的”盛行,交易时灵活机动。四是地点选择隐蔽化、便利化,视野开阔的山顶、人员流动较少的河边等成了贩毒人员青睐的地方;五是毒品交易微量化,犯罪分子为了携带方便,逃避罪责,大多采取“零包贩毒”的方式,在广安此类案件数约占查获毒品案件的50%。

  7、毒品犯罪的危害不断扩大。毒品不仅破坏吸食者的正常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使之精神颓废、错乱,劳动、生活能力逐渐消弱乃至完全丧失,成为无益于社会的废人,日渐衰竭而死亡。据统计,近年全市因吸毒而死亡人数为118人。在广安,毒品犯罪不只是吸毒者自我毁灭,其社会破坏功能也正在逐步升级。一是耗费个人、国家财力,阻碍经济发展;二是毒品犯罪导致道德泯灭,不顾念亲情,抛弃社会责任,致使家庭破裂;三是吸毒与艾滋病密切相关,同步增长;四是毒品引发多种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高额吸毒消费,使吸食者倾家荡产,然后走向犯罪,最常见的是“男盗女娼”,据调查,全市89%的男性吸毒者有如盗窃、诈骗、抢劫、贩毒等其他违法犯罪,91%的女性吸毒人员从事卖淫活动。五是毒品犯罪具有自我发展、无限复制的能量。一般人沾染毒瘾后很难根本戒掉,即便暂时戒瘾,92%的复吸率,也会保证吸毒人员在人群中的稳定数量。吸毒的高昂费用一般家庭根本无力负担,在倾家荡产、走投无路之后,尽管他们都清楚贩毒的严重后果,仍有20%的吸毒人员走上以贩养吸的道路,从而滋生更多的贩毒犯罪分子。可见,毒品犯罪的危害性,比一般犯罪的危害更严重,危害的持续时间更久远。

  二、广安毒品犯罪的现状评估及未来走势预测

  毒品的蔓延可以依据毒品市场、吸毒人数、贩毒形式、贩毒目的等显著特征大体划分为萌芽、初级、高级、失控四个阶段。在萌芽阶段,吸毒人员极个别化,毒品市场尚未有效形成,此时贩毒多为过境贩毒;在初级阶段,随着吸毒人群的滋生,毒品消费市场逐渐扩大,此时多为零星、团伙、家族贩毒;在高级阶段,仍然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贩毒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抗缉毒的能力显著增强,此时多为公司、集团贩毒;在失控阶段,贩毒已经超出单纯的经济利益驱使,与政治、恐怖势力相勾结,贩毒仅仅作为维系政体、组织存在的手段之一,此时多为基地贩毒。就目前广安的毒情而言,其主要特征为:一是在吸毒人数上,消费市场日渐形成,已经颇具规模;二是以零星、家族化贩毒为主要犯罪形式;三是在装备上,以运输工具为主要投入对象,在对抗缉毒的经费投入上较少,缴获枪的涉毒案件为极个别现象;四是在目的上,仍以牟取暴利为终极诉求。据此,我们把广安的毒情定位为初级阶段,它正缓慢地向高级阶段过渡。

  此外,就广安全市禁毒工作而言,态势十分严峻。广安置身全国毒情严重的四川省内,紧邻毒情严重地区重庆市,在全国毒品泛滥的总体趋势下无法置身事外。在打击方面,近年来全市毒品查获数量逐年递增(参见表2)。但是,由于经费、装备等原因,广安发现、控制、打击毒品犯罪的能力还亟待提高。此外,广大群众参与禁毒途径尚不通畅,一些部门禁毒责任制落不到实处,齐抓共管、综合治毒的工作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在戒毒工作上,全市现有戒毒场所5个,除邻水县1个专门戒毒所外,其他均与行政拘留所共用舍房,设施简陋,拥挤不堪。强戒所现有床位仅232张,相对全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3300人来说可谓杯水车薪。散布在全市各地无法入所戒毒的人员,仍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毒品,更为可怕的是不断有新的吸毒人员加入这支吸毒大军。而高达92%的复吸率,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上述几个方面的事实集中反映了广安市禁毒斗争面临的总体态势。据此,对未来五年广安毒品犯罪的走向预测如下:(1)在阶段转换上,广安毒情的萌芽阶段从八十年代中期算起,时间跨度大约在十年左右。其初级阶段从九十年代末期至今,时间跨度在7年左右。毒情高级阶段的一些基本特征在广安时隐时现,不加遏制,其发展阶段的转换是为必然;(2)尽管破获涉毒案件数量在近年有所下滑,但全国毒潮还没有越过其扩展蔓延的最高峰,在未来几年内还将曲折反复,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3)在犯罪手段上,犯罪将更趋于集团化、家族化,为了降低“风险系数”,在缉毒力量内部寻求保护伞的问题已有发生,未来几年这一问题需要格外警惕;(4)在吸毒人数上,还将继续攀升。据调查,大多数吸毒者都是以贩养吸,其人数约占吸毒总人数的20%,这部分人都在蓄意“培养”新的吸毒者,以目前海洛因每克市价350元,再转手非法获利50元计算,只要引诱6-8个新生吸毒人员,就可以基本维持个人每天吸毒的费用。[1]据此,按成功率50%推算,预测到2010年登记在册的吸毒者将达到5000-6000人。[2]随着广安打响“人民禁毒战争”,政府加大投入,禁吸戒毒工作有望取得初步成效,到2010年,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不突破5000人就是一个不小的战果;(5)在犯罪后果上,由于贩毒和吸毒从来都是一对怪胎,部分地区已经或者即将走上“贫困——贩毒——吸毒——再贫困——再贩毒”的发展怪圈,甚至出现致富又返贫的情况。若任其发展,毒品犯罪问题必定成为影响扶贫攻坚、富民强市的一大祸患。

  三、引发广安严重毒品犯罪的原因

  1、地理因素。当前,国际毒潮日益泛滥的严重局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对中国的渗透危害正在进一步加剧,置身全国六个毒品危害严重省区的四川省,广安禁毒斗争必然面临严峻形势。广安地处川东门户,人口稠密,交通便捷。环顾广安周边,东北紧挨达州,西面凉山州“虎视眈眈”,西北靠近遂宁、南充,这些城市都是四川省内毒情严重地区,往南紧邻全国毒品重灾区重庆。随着南广、广邻高速的建成,旅游业的日益兴旺,毒品出入市相当便捷,广安已逐步沦为“金三角”毒品过境和消费的集散地、中转站。此外,广安观阁、石笋等地外流人员在昆明、重庆、广东大郎等地相当活跃。广安已面临“四面包围、内忧外患、多头入境、全面渗透”的严重局面。

  2、贫困问题。毒品犯罪本质上是一种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的特种经济犯罪。在种植问题上,广安气候炎热、雨量适中,华蓥山山高林密,适宜罂粟生长,由于生存的需要,加上毒贩的唆使,当地山民与罂粟结下了不解之缘。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在邻水等地共铲除罂粟3842株,缴获罂粟壳11010克。贫困并不是吸、贩毒泛滥的一个充分条件,但却是一个必要条件,“穷则思变”仍是吸贩毒人员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广安区观阁镇一个只有11.6万人口的小镇,辖区内吸毒人员55人,其中农业人员43人,外流吸毒人员43人,贩毒人员114人,外流贩毒人员86人。究其原因有三,地域上处于广安、渠县、大竹交界处;教育上,师资力量薄弱,文化素质偏低;经济上,当地贫困,受同乡影响,有外出打工的历史习惯。据2003年四川省禁毒办统计,广安籍外流吸贩毒人员在全省21个市州排名第四,这个数据同样表明贫困在影响毒品犯罪问题上的重要性。

  3、价值取向。亚文化因有别于主流文化而得名,多流行于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阶级和阶层中,特别容易在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低下的“下层阶级社会”的青少年中形成。据调查,吸、贩毒人员中流传“不吸毒品,操得歪”、“吸食海洛因,才有地位,才雄得起,你看哪个穷人吸得起”。这种特殊的价值取向、生活目标、行为规则直接影响个人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身份认同。所谓人以群分,据调查,90%的青少年吸毒的第一口来自他最好的朋友,此后不能自拔。另外,吸毒快速蚕食人的身体健康。吸毒者往往丧失了劳动能力,加上社会歧视和个人的素质,还有广安3-4万人的失业大军,吸毒者不想找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们是经历读书、就业后被“淘汰”的特殊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吸毒的那天起,就决定了这个人未来的生活方式。

  4、瘾性使然。毒品易成瘾难戒断的特性,也促使了毒品犯罪的增长。染上毒品则产生生理与心理的依赖,而且心理上的依赖更难以根除。一旦染毒,终身有瘾。除了没有特效药物外,更重要的是这部分人走出戒毒所后,从前的毒友、顾主又重新找上门来,使戒毒者又陷入毒品的包围之中。在调查中,我们走访了观阁镇竹园村的吸毒人员项某,为他感到庆幸的就是他有一个意志坚决的好家庭,其姐辞去工作全天候帮助他戒毒。正因为成瘾性极高,加上当前戒毒工作的困难条件,广安目前复吸率高达92%以上。同时,毒品一旦蔓延,毒品消费市场则难以在短时间内萎缩,而毒品犯罪必需以一定的毒品消费市场为前提,吸毒的难戒断,也就导致毒品犯罪的难遏制。

  四、治理广安毒品犯罪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遏制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投入过少。禁毒工作包括办案、宣传、创建、戒治、帮控、禁种铲毒、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等各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做好各种基础性工作,样样需要经费的投入。广安实行将收缴的毒资、贩毒收益和缉毒罚没收入用于禁毒工作的政策。但是,据调查某县去年缴获的毒赃才几百块钱,想靠这项政策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近些年来,对禁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但禁毒经费的投入总是被地方财力有限等原因所限。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禁毒是一项效益良好的“产业”。广安全市吸毒人员保守估计的13200人每年就要消费1440余千克海洛因,那么仅此一项,就需花费人民币5.04亿元左右,约占2004年广安217.6亿元GDP总值的2.32%,再加上吸食其他毒品的开销和毒品犯罪的打击成本以及国家每年投入禁毒斗争的经费,那将是多么大的数字[1]。而广安两级财政对禁毒的专项拨款平均每年15万元左右,450万人口人平3分钱,两相比较,投入实在少得可怜。

  2、缉毒力量偏弱。据调查,某县禁毒警力8人,领导2名,内勤1名,1名女干警协助内勤工作,实际出警力量4人。各基层派出所警力紧张,抽派派出所干警也是不现实的。广安整体缉毒队伍配备的设施和装备相当简陋,远远不能适应毒贩科学技术装备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在胡某某、陈某某外流跨区域贩毒大案中,缴获仿“六四”式手枪1支,子弹67发,专门运毒车辆6台。另外,由于经费问题,广安各缉毒卡点名存实亡,无论是检查仪器,还是人员配备都无法落实,情报工作亦是量少质差,禁毒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未达到能够震慑毒品犯罪的地步,同时严重影响禁毒人员工作积极性。跨区域办案的协作方面,存在不协调问题,有的为了争功、争利或者诿过相互扯皮。还有的为了完成上级指标,缺乏经营意识,打一个算一个。少数缉毒民警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经不住毒贩的收买和利诱。2003年,广安熊某贩毒案中,有6名政法机关干部牵涉其中。

  3、强戒工作不力。戒毒场所严重不足,在本文第一部分已有阐述。除此之外,由于各戒毒所戒治、生活开支无财政投入,能向戒毒人员收取到的费用相当有限,各所维持生活开支已十分困难。据了解,已出现送戒人员交不起费用就拒收的不应有做法。性病、艾滋病患者的强戒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目前的普遍做法是拒收。强戒工作不力的直接后果导致交叉感染,滋生新的吸毒人员,营造巨大的毒品消费市场。

  4、宣传尚有死角。禁毒宣传的禁区虽多有突破,但仍有若干“犯忌”领域,如认为禁毒宣传会影响广安文明形象,减少外来投资,致使禁毒宣传时断时续。因为责任感、紧迫感不强、经费有限等原因,仅仅做了一些招牌等面上的工作,攻坚力度不够,深入最容易接触毒品的娱乐场所和流动人口、闲散人员宣传不够,其实这部分人对于毒品宣传具有极强的抵触情绪,说教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现实状况是宣传工作“好钢”没用在“刀刃”上。学生群体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像观阁等地区从小学五年级开设毒品预防教育课程的地方并不多。

  5、齐抓共管不够。由于禁毒委员会设于公安局,其规格不高,很难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这一机构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另外,将禁毒托付给公安机关去办,难免使其他部门造成认识误区,将其看成一个部门的事情,这与禁毒工作事关全局的极端重要性极不相称。以至禁毒部门一头热,其他部门抱着事不关己、无所作为的态度。有的部门遵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狠抓打击,但各自为战,往往不能形成合力。

  6、法律惩罚不力。常识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自觉自愿地主动将自己的犯罪行为交代出来并等候处罚的,人的自我保护本能会驱使大多数犯罪的人千方百计地逃避惩罚。因此,打击犯罪的力量必须大于保护被告人、嫌疑人的力量,才能将犯罪揭露出来并予以惩罚,从而发挥举一反三的示范效应,维护社会的秩序。但在当前保护人权尤其是保护被告人、嫌疑人人权的大气候下,庭审中控辩双方已处于平等地位,辩护权已引入公诉阶段,在今年出现了佘祥林等案件后,侦查阶段的人权保障也开始进入实质阶段,侦查权与辩护权也被要求处于平等的地位。而证据方面,出现了取证难、采证难、定证难。在这样的法治和理论背景之下,打击与保护的力量关系已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使揭示进而惩罚犯罪的控方束手无策,某些类型的特殊犯罪由于犯罪方力量的强大,已使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类犯罪呈现出猖獗的迹象。

  尤其是毒品犯罪的猖獗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线索方面,毒品犯罪人员反侦查能力强,是一种典型的“预谋犯罪”,毒品犯罪大多单线交易,线索单一,广安缉毒工作过度依赖于以吸抓贩、抓现行犯,特情人员的建立受到严格限制,保护工作存在很多现实困难,“诱惑侦查”的合法性以及如何转换还值得探讨。在审讯方面,嫌疑人充分利用审讯的时间限制,以及个人自残行为来逃避审查,给审讯带来了困难。在证据方面,毒品因吸食、注射而灭失,且无明显被害人,因此在物证的取得、应证上显得十分困难。对于以上证据收集上的难题法律又无特殊规定。在打击配合方面,由于毒品犯罪具有流动性、跨区域、隐蔽性等特性,目前广安大多仍然沿用传统的侦查模式,情报网络、信息共享没有有效形成,案件难以侦破,犯罪黑数比一般犯罪的黑数更大。此外,现有的管辖原则灵活性不够,亦给查处带来了难度。公、检、法在证据收集、转换、采用以及行为定性、量刑等方面同样存在不少分歧。据了解,由于毒品犯罪在证据收集上的特殊性,毒贩普遍当庭翻供,而法院在证据的要求上比较苛刻,毒品犯罪中毒品交易数量经由捕、诉、判下来,在数量上锐减的情况非常突出。比如蒋某某一案,由于当场翻供,证据成为孤证,在数量上马上减少四分之一,打击效果受到影响。

  (二)遏制对策及建议

  遏制毒品犯罪,必须在提高认识、理论准备和现实应对等诸多方面有新的突破,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基本对策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戒毒的难度本身就告诉我们解决毒品问题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拖,早与迟、快与拖是“四两”与“千斤”之别,关系到是用四两拨千斤,还是用千斤撬四两。不同的选择,对于解决毒品犯罪问题的成本、难易会有天壤之别。

  广安毒情显示它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已经错过了在其萌芽时期就将其遏制住的大好时机。那么,我们千万不要再犯类似错误。否则,待到广安毒情蔓延,毒品犯罪发展到集团化、基地化、武装化、普遍化之后,抑制它将需要付出比现在更高昂、沉重的代价,并且可能就不再是一个广安可以控制、解决的问题,我们将无法向社会和子孙交代。因此,站在现实与历史的高度,政府对这个问题必须清醒认识,高度重视,果断决策。

  当前的毒品犯罪问题之所以来势迅猛,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社会呈现出的价值多元、社会流动、市场经济、失业率高等因素有深刻的关联。而这样的社会背景是不会在可预见的将来得到根本改变的。因此,我们无法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消灭毒品犯罪。科学的刑事政策只能定位在控制毒品犯罪,包括将毒品犯罪控制在初级阶段不使其进一步发展,控制在广安可以承受的程度之内。

  2、具体政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打击是必需的手段,预防是根本的措施,必须加大刑事打击和社会预防的力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刑事政策

  ① 对策制定。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在我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民众基础,在这一点上,是不容置疑的。但这样的态度在具体制度设计中却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说明我们现有的毒品犯罪政策中,上述态度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政策层面,未能落实在刑事政策中。

  我们认为,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应当不同于一般刑事犯罪,如盗窃、抢劫、杀人的刑事政策。如果说针对盗抢的刑事政策为一般或中性或中性趋缓的话,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应表述为严厉的刑事政策。

  严厉的刑事政策应当表现在处罚范围和力度、办案模式、证据搜集和认定等方面。在刑法中对毒品犯罪的处罚范围、力度等,应当说已经体现了严厉的刑事政策,但在证据、办案方式上却未能体现出来。我们认为,如果在证据规则、办案模式上不能体现出严打的政策,刑法中的严厉政策也会成为无源之水。

  ② 证据问题。我们认为,证据规则不应铁板一块,针对不同犯罪的特点,应有不同的证据规则。毒品犯罪反侦查能力、腐蚀侦查人员的能量、毒品犯罪侦破困难、取证艰难等等方面存在的特征,说明如果对这类犯罪在取得证据、采信证据、认定证据等环节不给予特殊的政策,仍然按照一般犯罪,以保护被告人、嫌疑人的角度来要求,则是未能按照毒品犯罪的规律办事的结果。

  证据方面,我们认为急需在下列问题上给予特殊政策:

  a、秘密侦查的合法性问题。当前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如果没有诱惑侦查、技术侦查等秘密侦查手段,是无法完成的。但按照一般的证据合法性要求,秘密侦查手段不具有合法性,必须要转换为合法证据才能使用。但现实情况是,有些秘侦手段本身就无法转换为合法证据,否则,也不会使用秘侦手段了。因此,在毒品案件的证据规则中,赋予秘密侦查的合法性地位,实属当务之急。当然,为保障人权,对秘侦手段的使用应当严格范围、严格手续、严格程度。

  b、证据充分的标准。毒品犯罪案件,由于毒品、毒资等证据已不存在,如果按一般犯罪要求各环节都要有相应证据认定的话,往往会导致审查证据和认定事实困难。尤其当前在侦查环节对保护人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毒品案件中取得证据、审查证据和认定事实,更是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因此,从打击毒品犯罪的现实需要出发,必须确立毒品犯罪证据充分的新标准。对于这一点,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1月5日至7日召开的全国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就有了新的突破,它规定“当被告人的口供与同案其他被告人供述吻合,并且完全排除诱供、逼供、串供等情形,被告人的口供与同案被告人的供述才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

  c、确立辩诉交易、法官自由心证制度。无论在当前秘密侦查尚未取得合法性,侦查环节突出强调保护人权的背景下,还是从全面引入与保护人权相配套的保卫社会秩序的角度考虑,都有必要引入检察官的辩诉交易、法官的自由心证制度。这些制度具有程序性、可预测、公开化的特点,符合法治化的发展方向。当然,为了保证检察官、法官依法办事、公正执法,必须在制度建设、严格监督、执法环境和待遇方面有实质进展。但这些内容已超出本文的论述范围,在此不赘。

  d、有目的地抓大放小,树立经营意识,以摧毁贩毒网络为目标。缉毒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摧毁一个贩毒网络,往往会给一个地方的贩毒以致命一击。针对广安零星贩毒案件较多的情况,缉毒部门必须整合警力资源,建立大缉毒格局,处理好破案的及时性和适时性的辩证关系。既要及时侦破从快打击,又不能一发现贩毒就打,要树立长期经营意识,专案专办,积累有关证据。一是从看似零星、孤立的涉毒线索中梳理出大案线索、重点对象、地下交易网络,建立专案档案,不断积累该案的证据,并适时寻找突破口;二是加大对吸毒人员的审查力度,查清吸毒人员的毒品来源,积累涉案线索,固定专案证据。

  e、实行一体化的侦查模式。毒案侦查需要改变现有侦查体制,这是毒品案件跨区域犯罪的必然要求。

  (2)社会预防

  ① 进一步提高认识,打一场人民禁毒战争。为确保禁毒工作经常化、持续化,避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应当落实中央、省、市的会议精神,将禁毒工作作为一项战略决策放在重要地位,以显示其突出重要性。以利于将禁毒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确保“人民战争”顺利开展,而不是急功近利,以几年为限,搞一年一个目标,在禁毒问题上搞短期行为无疑是危险的。

  ②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禁毒斗争的投入。第一,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禁毒经费保障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另外建议政府下大决心,从其他地方再挤出一些钱,为禁毒提供充足的经费;第二,参照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建立市、区(市、县)对禁毒经费合理分担机制,鉴于广安财力,实行四六分担,市上承担六成各区市县的禁毒费用,促成基层财政多投入,上级财政多补贴的良性循环;第三,成立广安禁毒基金会,向社会募集禁毒资金,吸收民间资本投身公益事业,进一步通畅群众参与禁毒的途径,相应地建立要以必要的制度和管理办法为构成要件,确保专款专用。

  ③ 加强党的领导,增强禁毒力量。在建国初期,我国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禁绝了持续一百多年的烟毒,成为世界的无烟国。我们有着极强的政治优势,就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样,广安禁毒工作也需要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有必要对禁毒委主任高配,改变以往禁毒委只是不定期召集各部门开会的“虚权”境况,建议并入综治办,或者单列作为市府的一个专门性的职能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充足的保证。另外,增加禁毒委编制,并落实四川省关于禁毒办事机构设置的要求,将禁毒委向下延伸至乡镇,重点乡镇由副书记分管禁毒工作。

  ④ 部门之间要加大配合,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尤其是公、检、法三家在缉毒工作的执法问题上,要统一思想认识,尤其是在管辖和证据的采集等方面能统一协调,并定期通报情况,使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渠道保持通畅,做到快侦、快捕、快诉、快判,对涉毒犯罪始终保持严打状态,零星贩毒作为毒品犯罪的重要形式必须予以严厉打击,虽然每次贩卖的毒品数量不多,但它维系毒品消费市场的存在和扩大,其危害性不容低估;公安、经贸、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易制毒化学品、麻醉、精神药物的管理责任,适时检查,督促整改。银行、邮政、电信等部门要积极协助信息采集、互通工作,各部门要在打击毒品犯罪上形成强大的合力。

  ⑤ 推广观阁镇禁毒经验,抓好禁吸戒毒工作。禁毒工作除了打击,在控制吸毒人员滋生、巩固戒毒成果上同样尤为重要。事实上,毒潮的泛滥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控制毒品的需求市场。观阁在禁吸帮教工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他们一是成立了青年志愿者禁毒队、老年禁毒促进会、妇女禁毒协会等群众团体,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扩大了群众参与禁毒的途径;二是细化细胞工程,以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无毒单位”、“无毒学校”、“无毒家庭”,营造了巨大声势;三是实行分包负责制和家庭、单位、公安和社区“四位一体”的帮教工作责任制;四是丰富宣传形式,在学校开设毒品预防课程,实行“1+2”工程,让学生对父母进行宣传,编制禁毒歌曲、文艺节目寓教于乐;五是按人平1元筹集禁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六是实施奖励政策,对举报各种吸、贩毒等情况分别予以重奖。

  ⑥ 禁毒应与脱贫相结合。毒品犯罪,要治本不能仅靠“严打”的单一手段,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从经济层次上深入分析原因。如观阁等地区大批人口外流贩毒,在当地搞“严打”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必须大力扶持当地脱贫,在财政投入上适当倾斜,改善经济环境,逐渐引导外流人口返乡从事农副业生产,走上致富正道。

  ⑦ 加大宣传力度,搞好社会预防教育。应充分鼓励报刊、电台利用公益广告的版面和时段做好禁毒宣传;充分发挥基层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宣传作用;应下大力气扫除禁毒宣传的死角,深入娱乐场所和流动人口、闲散人员中进行宣传,使毒品的危害人人皆知,最大限度减少新生吸毒者;切实加强吸毒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实行单位包职工,家长包子女,学校包在校生,街道包居民,乡村包村民,各片区派出所包流动人口,切实形成有效的禁毒网络,这是最重要的治本措施。

  ⑧ 科研院校应加大研究戒除毒瘾的力度。只要这一世界难题得以早日破解,就能大大减少治理难度、成本付出,逐步萎缩毒品消费市场,为减少毒品犯罪提供一个更为洁净的环境。

  ⑨ 努力扩大就业,减少失业率。努力减少亚文化产生的机会和场所,从源头上铲除滋生毒品犯罪的“活水”。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