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社团、志愿者、机构 > 正文
社团、志愿者、机构
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简介
禁毒、戒毒先进机构
2007-07-08 07:59:20 来自: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作者: 阅读量:1

    1991年7月,西南政法大学全国知名刑法学家赵长青教授等一批长期从事相关问题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深感毒品犯罪在我国死灰复燃、而且迅速蔓延泛滥的严重性,出于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组织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毒品问题研究课题组”,决心发挥我校与毒品犯罪相关领域人才集中的优势,利用我校地处我国毒品犯罪泛滥的重灾区——西南地区的便利条件,从犯罪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察学、司法鉴定等不同的角度对毒品犯罪的原因、表现形式、预防对策等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1997年,面临毒品犯罪日益引起国家、社会高度重视的局势,为进一步深化毒品犯罪及治理对策的研究,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和司法实践部门制定毒品犯罪的对策措施,提高侦破毒品犯罪的技术,准确认定毒品,教育改造毒品罪犯的措施等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证材料方面参考,该课题组在吸收了一批在各级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 “西南政法大学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该中心目前是我国高校中唯一的对毒品犯罪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科研机构,其科研成果代表国内最高水平。

    本中心以校刑法学博士点、诉讼法学博士点等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刑事技术等一级学科、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中国南方刑事法律研究中心、校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等单位为依托,现设有毒品犯罪防治基础理论研究、毒品犯罪司法实务研究、毒品犯罪侦破技术研究等研究方向。共有校内、外研究人员41人。校内研究人员中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4人,教授14人(其中50岁以下8人,博士3人),副教授21人(年龄全在50岁以下,均有博士、硕士学位),讲师一人(博士),助教2人(均为硕士)。在本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中,现任市(省)级公检法机关副厅级以上职务3人,相关专业全国性学术团体副会长、常务理事以上职务8人,市(省)级学术带头人5人,相关市(省)学术团体会长、副会长职务6人,市政府、立法、司法机关顾问、特邀咨询专家5人。

    在国家禁毒办公室、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支持协助下,本中心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联合全国各地相关理论与实践部门的研究力量,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深入的开拓性研究,科研工作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先后召开了《毒品犯罪与对策研讨会》(1998,重庆)、《毒品犯罪侦察与实践研讨》(1999,重庆)、以毒品犯罪为主要议题之一的《刑法适用问题研讨会》(2000年、2001年,重庆)等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公开推出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毒品犯罪的专著《毒品犯罪研究》,最集中、系统、全面当代反映毒品犯罪研究成果的《禁毒全书》等代表我国毒品犯罪研究最高水平并产生了巨大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其中《禁毒全书》曾作为我国赠送联合国禁毒署的礼品,中央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也曾广为宣传)。仅自1998年以来,本中心研究人员先后承担完成了相关的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等30余项,完成相关科研成果400余项,相关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二级奖1项、省(市)部级一等奖6项,省(市)部级二、三等以上科研奖近20项。现承担国家、省(市)部相关重点项目等10余项。

    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支持下,本中心与校内外科研机构和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相关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本中心建立了立足重庆、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科研协作网络,三个方向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近、中、远期科研规划,决心充分发挥本中心作为全国毒品犯罪研究的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为国家决策服务的咨询中心、对社会广泛开放的信息交流中心的作用,为控制、禁绝毒品犯罪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人类伟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心主要成员简介:

    顾问

    赵秉志 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刑法学会会长,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心特聘研究员。

    徐静村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诉讼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南方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赵长青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1934年1月生,汉族。重庆市涪陵区人。曾经任西南政法大学“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主任、刑法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为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法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刑法学会会长、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监狱执法监督员。在科研方面的成果有:先后主编、参编、独著的有专著、教材有34本,计有1600余万字(自撰部分为480万字),论文计有120余篇。突出的成果如下:一是毒品犯罪方面的研究:撰写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毒品问题研究》、《毒品犯罪与对策》、《论毒品犯罪的罪名与处罚》、《惩治毒品犯罪的刑罚适用》、《毒品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前瞻》等论著;主编了370万字的《禁毒全书》,该书系国内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全面研究了毒品犯罪的历史与现状、罪名与处罚、治理与对策的唯一巨著,该书还作为我国的禁毒成果送给联合国禁毒署;二是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打击经济犯罪的法律问题》、《贿赂犯罪个案研究》、《经济刑法学》、《经济犯罪研究》等一系列论著;三是积极撰写、主编了一系列的刑法学教材,如司法部统编《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刑法学》(上、下)、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刑法学》(上、中、下)等。其中,《中国毒品问题研究》、《贿赂犯罪个案研究》、《刑法学》、《经济刑法学》、《禁毒全书》、《经济犯罪研究》等24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活动和新刑法的立法讨论,参加了第7届国际反贪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贪污犯罪规律初探》,在台湾大学与日本的大坂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或讲授中国刑法。由于成果突出,多次被评为司法部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1995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其成就为多部中外名家名人词典收录。

    杨铭玺 云南省政法委员会副书记。

    主任:

    陈忠林 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直辖市级重点学科—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1982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大学(SSSUP)法学博士。1986 – 1989年期间任西南政法大学犯罪学讲师。1989年 – 1996年由国家教委公派到意大利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学生质量最高的比萨圣安娜高等大学(SSSUP)进修犯罪学与刑法学,1991-1996年先后任该校客座研究员、合同教授,1998年破格评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2001年作为第一学术带头人申报刑法学博士点成功。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三系主任、中国犯罪学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特邀专家、重庆市劳教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刑法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劳动教养管理局执法监督员、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南方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1996年回国后,陈忠林教授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国外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用辨证唯物主义改造传统犯罪学与刑法学理论,公开出版发表个人专著、译著等科研成果12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课题人员完成了大型国家“九五”科研项目《当代各国反贪污腐败的理论与实践》;主持人完成了一项中、意合作科研项目、西南政法大学科研项目一项。在犯罪学基础理论、比较犯罪学,刑法基本原则、犯罪本质特征、犯罪认定标准等刑法学基础理论、外国刑法学方面“独劈蹊径,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观点”,相关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1997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专著、论文等教学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部级一等奖、三等奖5 项,校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现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司法部重点项目《刑法基本原则研究》、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21世纪中国刑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项目“中国高等院校法学基本教材系列”《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并是司法部《国外证据制度》、《法学硕士教学用书》等科研项目的主要科研人员。

    陈忠林教授在意大利工作、学习期间,先后作为唯一的中方合作者参与完成了《中国当代法制》、《犯罪构成与犯罪实质》等四项意大利国家级(CNR)重点项目,在《意大利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杂志》等国际知名专业刊物上发表独著论文四篇,应邀在意大利米兰大学、比萨大学、锡也纳大学、马切纳塔大学、罗马第二大学讲学或举办学术讲座、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成就被意大利方鉴定为“为中意两国法学家的第一次合作做出了真正有意义的贡献”,“用最好的方式为自己伟大的祖国增添了荣誉”。自1996年回国后,先后应邀在法国马塞第三大学、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大学、21世纪中日刑事法学研讨会(2000年,北京)、亚洲法学院院长会议(2001年,北京)、国际刑法与司法协助研讨会(2002年,香港)、中国区际司法协助研讨会(2002年,澳门)。

    副主任:

    谢佑平 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9月生于湖南宁乡,1998年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教研室主任;中国法学会会员;重庆市公证员协会理事。科研成果累计三百多万字。其中,专著7部,国家教委、司法部统编教材8本,校编教材6本(均担任主编或副主编),工具书2本,译著1本,在《中国法学》、《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学评论》、《现代法学》等法学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诉讼法学》全文转载。著述主要有:“刑事诉讼世界发展趋势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论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等,主持“刑事司法国际标准研究”等司法部科研项目课题研究。专著《刑事诉讼模式与精神》1997年获中国法学会优秀成果奖。 

    郭晓彬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58年9月生于四川绵阳,现任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院长兼司法鉴定中心主任、西南政法大学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南方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教授本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刑事侦查学》、《侦查策略》、《专案侦查》、《犯罪防范控制》等课程。近三年共发表著述约70万字。主要科研成果由:专著《中国禁毒全书》、《侦查策略原理与实务》、论文十多篇,代表作有:《我国刑事犯罪防范控制历程浅析》、《试论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基本特点及成因》、《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职务犯罪发展变化趋势》。近三年来主持和参与司法部重点课题项目“金融犯罪与法律控制”;国务院移民局重点课题“三峡库区移民治安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重点课题“邪教犯罪与控制”等六项。所著部分论文、教材分获司法部、重庆市及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奖七种,其中《中国禁毒全书》获重庆市人民政府2000年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为中国政府送联合国的唯一一部毒品问题的专著。

    文强(兼职) 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

    邱镛怡(兼职) 贵阳市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兼禁毒委员会主任。

    主要学术骨干:

    高绍先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1985年至1990年任西南政法学院院长,1990年至1996年任院巡视员。现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规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政府法律顾问、重庆市政府参事、重庆仲裁委员会咨询委员、仲裁员。任教期间曾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科研成果有《禁毒全书》、《中国毒品问题研究》、《劳动改造罪犯的论理与实践》、《中国性骚扰现象及对策》、《中国刑法史精要》等专著、教材、工具书10多部,论文70多篇。其中《论渎职罪的惩治与防范》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刑事法学》复印转载,并摘要收入《世纪文典》;《以史为鉴,倡廉肃贪》收入大型文集《新中国反贪污贿赂理论与实践》。1995年参加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北京),提交论文《论社会环境和道德因素对贪污腐败的影响》收入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文集《反贪污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现任社会职务中,对重庆市政府决策与地方立法作了大量的工作。

    吴大华(兼职) 法学博士,教授,贵州民族学院院长。

    李元鹤(兼职) 法学博士研究生,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于天敏(兼职)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

    张绍彦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62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现任中国劳动教养学会理事、中国监狱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监狱学会理事、西南政法大学司法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政法委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等学术职务。科研成果达400多万字,独立撰写、主编、副主编或合著22部,其中个人专著3部:《狱内侦查心理学》、《刑事执行法学》、《刑罚实现与执行变革》等;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光明日报》、《犯罪与改造研究》、《中国监狱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 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级报刊50余篇;1997年以来作为主持人、副主编、主研人员承担的“罪犯改造成本研究”、“中国监狱制度特色研究”等司法部“九五”重点项目、北京大学法学院福特基金项目、司法部重点项目、中国监狱学会重大科研项目共7项;共获科研成果奖21项,本人也连续被西南政法大学评选为“七五”、“八五”、“九五”优秀科研人员。在监狱学和犯罪学研究方面具有全国性影响。

    李永升 法学硕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硕士生导师。1963年2 月出生安徽。现任西南政法大学刑法教研室主任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理事。1998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主持了司法部重点科研项目《金融犯罪研究》,并参与了“八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务员犯罪及其防治》等课题的研究工作。现出版专著、教材等学术成果20多部,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法学研究》、《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文章120余篇,有10余项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市级等不同级别的奖励。代表作有《国家公务员犯罪及其防治》,《刑法学的基本范畴研究》,“关于人的生命起止的刑法学说研究”,“关于欺诈性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1996年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学》全文转载并获1996年度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年会论文一等奖),“论我国当前职务型经济犯罪极其治理方略”(1997年获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试论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类型”(1998年获司法部直属院校“九五”期间优秀论文奖,1999年获重庆市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无限防卫问题研究”(1999年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

    李邦友 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63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兼任《现代法学》编辑部刑法学科编辑。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现在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从事金融诈骗犯罪研究课题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职)。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结果加重犯基本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与人合著《性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主要撰稿人,第一作者),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主要的学术论文有:“论单位犯罪的定义”、“论操纵期货市场罪”、“我国刑法设立期货犯罪的探讨”、“结果加重犯论理论研究综述”、“日本刑法中的结果加重犯论中的共犯的理论与实践”、“结果加重犯的共同犯罪研究”、“结果加重犯的刑事责任研究”、“日本刑法中的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与实践”、“评‘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够成受贿罪的共犯一等。其中,“论操纵期货市场罪”一文获得武汉市法学会2001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高一飞 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6年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2000年被破格评聘为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2001年5月博士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已出版个人专著《有组织犯罪问题专论》、《刑事简易程序研究》、《刑事法的中国特色研究》共3部,参编教材8部,发表论文60多篇。《论新刑法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体现》一文获司法部直属院校九五期间《优秀论文证书》。《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角度看我国死刑立法中的问题》一文获中国法学会刑法研究会“海南杯世纪优秀论文(1984-1999)三等奖。参编的司法部统编教材《刑事诉讼法学》获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梅传强 刑法学博士研究生,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65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现任中国犯罪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兼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在科研方面,参与了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重点项目2项,主持了校重点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自1991年以来,已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6部,在《现代法学》、《法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篇;科研中获省级三等奖2项,校级奖1项,1996年获西南政法大学“八五”优秀科研人员称号。代表作有:《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获四川省三等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教材《犯罪心理学》(司法部规划教材);论文有:《论吸毒的心理演变及其矫治对策》、《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及预防对策研究》等。

    在教学方面,主要承担硕士生和本科生的犯罪心理学、犯罪学、中国刑法学、社会心理学、法制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02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

    任惠华  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侦查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