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过量吸毒 > 正文
过量吸毒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降低毒品危害考察报告
2010-03-16 14:56:50 来自: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作者:王晓莉 侯远高 阅读量:1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KyrghyzRepublic,以下简称吉尔吉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2004年5-6月间,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毒品伤害控制研究与政策倡导课题组”的专家,赴该国进行了专题考察。在吉尔吉斯期间,我们受到吉尔吉斯国家卫生部部长的亲自接见,卫生部艾滋病控制中心的负责人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该国毒品和艾滋病的情况,还会晤了麻醉品控制(药物依赖)中心“美沙酮替代项目”的负责人和司法部负责“监狱预防艾滋病项目”的官员。随后我们重点考察了比什凯克市和奥什州托克马克市针具交换项目和康复项目的实施情况,与负责这些项目的当地非政府组织以及他们的项目管理人员、志愿者、吸毒和贩毒人员进行了访谈。使我们对吉尔吉斯的降低毒品危害问题有了大概的了解。

  1、吉尔吉斯基本情况和毒品形势

  吉尔吉斯位于中亚东北部,东西跨度为900公里,南北为425公里,平均海拔高度2750米,是典型的内陆国家,有..亚洲瑞士之称。北面和东北面与哈萨克斯坦相邻,南接塔吉克斯坦,西南毗连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和东面与中国接壤(近1100公里边界线)。面积19.85万平方公里。有奥什(Osh)、贾拉阿巴(Jalal-Abad)、纳林(Naryn)、易斯克库勒(Yssyk-Kul)、丘(Chui)、塔拉斯(Talas)、和巴特肯(Batken)七个省,首都比什凯克市(Bishkek)。截至2000年底,全国人口490万人。境内有80多个民族,其中吉尔吉斯人占60.3%,俄罗斯人占15.7%。国语为吉尔吉斯语。俄语为官方语言。70%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其余居民信仰东正教或天主教。

  吉尔吉斯以农牧业为主,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在原苏联时期主要是原材料产地,加工能力差,燃料、设备、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大多依靠进口。1992年起,国家开始了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全面推行私有化和非国有化。苏联解体后,吉尔吉斯与独联体其它国家的传统经济联系遭到破坏,经济出现了大滑坡,陷入了严重危机。国家预算失衡,债务负担沉重,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50美元(1999年)。政府公职人员平均月收入只有1000索姆(约合24美元)。1999全国人口普查表明吉尔吉斯人口的65.1%居住在乡村,城市居民大部分居住在首都比什凯克市,约762308人[3]。

  吉尔吉斯的气候非常适合罂粟的生长,一到夏季,山上开满了罂粟花。前苏联时期,毒品问题得到了根本控制,吸食阿片的人极少,境外海洛因也进不来。1991年8月31日,吉尔吉斯独立后,国家进入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转型期,社会控制削弱。吉尔吉斯目前也是毒品走私主要路线之一。阿富汗的毒品大量从塔吉克进入吉尔吉斯,并经由南边的奥什贩运到欧洲各国及美国。其运输路线大致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科荣-比什凯克-独联体-东欧,这样,吉尔吉斯就成为国际毒品走私的通道。在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成年妇女、儿童、少女常成为运输毒品的信差,他们是毒品交易的活跃分子。

  廉价的海洛因也成为大量无业和失业人士的麻醉品,吉尔吉斯吸毒问题日益突显。目前,登记吸毒人数有6000人,但据政府部门估算实际人数在8-10万人以上,吸毒人口约占国家总人口的2%。

  1986-1987年,发现了零星几例吸食大麻、阿片成瘾的病例,1991-1999年,毒品的消耗呈明显上升。1991年经诊断发现首批毒品依赖患者171人;1999年患者达1062人,增长了6.2倍。毒品依赖患者结构也有所变化。1991年,静脉注射毒品者不超过总数的10%;2000年,上升至73.1%。在各主要城市和省的情况是:比什凯克市内,静脉注射毒品者比率为91.5%;丘省为75.6%;奥什省为85.9%[3]。南部的奥什和首都比什凯克市是吸毒人员最集中的地区。海洛因市场的扩大、静脉注射毒品者人数增加表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传播面临更大危险。

  吉尔吉斯禁毒工作难以取得根本突破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存状况以及腐败问题有直接关联。全国有60%的人失业。基本生活很难得到保障。在此背景下,贩卖毒品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而吸毒则是一些边缘人群摆脱精神压力的行为选择。吉尔吉斯第一例感染HIV的本国公民是1996年被发现的。国家从1998年开始统计HIV感染者人数,2001年确诊人数为107人,2004年是534人(其中注射吸毒人员占82%)。1998-2001年的感染者主要为从国外回来的人,其后多为在国内感染。

  此外,吉尔吉斯独立后,该国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每两人中就有1人处于贫困之中,每6人中即有一人属于极度贫困。该国人口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局面,总人口的24%以上为不满10岁的儿童,大约40%的人口在10-29岁之间。根据吉尔吉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15-29岁的年轻人占全国总劳动力的27%左右。这些青少年流动性大、失业率高,成为发生高危行为的主体。贫困也促使被迫从事性工作女性人数增加。无保护性行为和共用针具成为艾滋病病毒迅速扩散的首要因素。

  吉尔吉斯在前苏联时期曾有很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体系。独立后的主要变化是国家投入大幅度减少,医疗卫生系统难以维持正常运转。但是,他们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比较高,医疗保险制度也比较健全。全国除一部分人享受全部免费治疗外,其余的都是采取国家、社会、个人按一定比例交纳医疗保险,只有大约5%的人没有医疗保险。

  另外,前苏联时期的公共卫生政策是依靠一元化的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强制执行,但现在的吉尔吉斯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社会多元化,利益冲突严重,使毒品控制和疾病防治面临复杂局面。

  目前吉尔吉斯政府在艾滋病方面财政支出较少,主要依靠国际组织提供的资源开展活动,由于项目运作和资金使用比较规范,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吉尔吉斯政府的降低危害策略

  吉尔吉斯1996年通过艾滋病预防法。1997年建立了国家多部门协调委员会。1997-2000年开始执行国家艾滋病规划。2000年4月,由吉尔吉斯国总统管理,国务秘书长代表的协作委员会启动了战略计划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应邀为此项目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2002年,政府和联合国签署..2001年-2005年联合艾滋病项目。项目工作小组的成员包括吉尔吉斯国卫生部、教育文化部、内政部的代表,省级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协作委员会成员,非政府组织代表和大众传媒。

  工作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国际顾问的技术援助下展开,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的咨询帮助。工作组研究了所有与性病艾滋病和滥用毒品有关的文件以及与人口、社会问题等其他方面相关的必要数据,对吉尔吉斯的相关主要法律、法案、部门规章制度和从前的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对比什凯克市、丘、易斯克库勒和奥什地区进行了情况评估。

  另外,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FPA)、联合国毒品控制犯罪预防署(UNODCCP)等国际机构以及索罗斯基金、无边界医生组织等非政府组织也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援助。

  目前,政府除积极在国际上申请资金外,在国内的工作重点是:(1)加强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协调能力;(2)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把政府行为变成社会行为;(3)加强毒品与艾滋病危害的宣传;(4)调整与毒品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改善吸毒者的人权状况,消除社会歧视;(5)借鉴和推行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全面开展针具交换和美沙酮替代等工作。

  吉尔吉斯政府在防治艾滋病和降低毒品危害中注意加强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协作。政府组成立了两个委员会来统一协调防治工作,一个针对毒品;另一个针对艾滋病。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各个方面。有政府官员、卫生医疗部门的专家、国际机构的代表和民间组织的负责人。在艾滋病防治关怀和降低毒品伤害方面,政府部门、国际援助机构和民间组织三种力量协同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还积极促进立法及法律实施,使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非政府服务组织在政治行动方面拥有决策权。针对医生、教师、军队服役人员、司法官员等专业人员,他们制订各种不同教育计划。并在全国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将有100万学生以及至少5000名专业人员接受培训。政府还利用各种媒体普及艾滋病知识,及时通报艾滋病疫情,增强国民的防治意识。同时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防治措施。计划到2007年防治范围将包括33000名静脉注射毒品者、大约9000名性工作者、500000名接受性服务人员、10000名男同性恋者、17000名监狱同室者以及其他人员[3]。

  扩大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治疗、安全套的覆盖范围。到2007年,估算出的静脉注射毒品者接受针具交换计划的人数由4%升至60%,静脉注射毒品者接受美沙酮替代计划的比例将从2%升至80%。安全套使用率将从10%升至50%。对于男同性恋者的性病援助将从0..7%升至50%。针对性工作者的防治计划也将从60%升至80%。另外,接受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教育计划的学生比例会从30%升至90%。还将在全国增加为艾滋病接触人群提供援助的非政府组织数目。保证所有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在需要时都能够得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3]。所有上述活动,都将在首都和各个地区的各级政府代表的支持和参与下开展。将建立并加强从国家到社区的各种组织、性病/艾滋病受害人群的技术和交流网络。降低年轻人HIV感染率,控制艾滋病病毒在静脉注射毒品者、性工作者、监狱同室者、同性恋男子等易感人群中的传染。并保证献血者血液的安全性,为性病/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提供医疗与社会援助。通过多部门合作加强对防治艾滋病计划的政治与法律援助,形成公众观念和支持环境来反对对于艾滋病感染人群以及易感人群的侮蔑和偏见。

  3、国际社会和国内非政府组织的主导作用

  吉尔吉斯独立以后,成立了很多非政府组织,目前全国大约有2000多个非政府组织(包括已注册与未注册者),其中1/3是关于健康方面的组织。吉尔吉斯政府防治性病/艾滋病、性传播以及静脉注射毒品感染的国家多边合作委员会自1997年起开始运行。2001年12月13日,吉尔吉斯政府通过国家785号法令,批准成立拥有39名成员的新的多边合作委员会,直接由吉尔吉斯国副总统领导。委员会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27名代表,非政府组织的4名代表,宗教的2名代表,大众媒体的5名代表以及一个国家组织的1名代表。

  在降低毒品危害与防治艾滋病方面,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发挥了很大作用。最初政府对待吸毒者的态度是把他们送进监狱,索罗斯基金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去波兰等国参观,慢慢地改变了官员们的态度。政府开始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在降低毒品危害、艾滋病防治关怀方面开展项目。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1998-1999年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项目的联合支持下,建立了两个国家级艾滋病诊断实验室,配备了现代化设施和器材。芬兰的实验系统公司(LabSystems)提供了八套诊断器材。他们还向抗艾滋病、结核病及疟疾病全球基金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美国国际发展署、索罗斯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申请资金与技术的支持,目前已得到援助款1700万美元,正分阶段按计划实行。

  在吉尔吉斯坦《2001-2005预防通过性和静脉注射途径传染艾滋病的国家计划项目》中,“无边界医生”组织(奥什市)、“SOSIUM”(比什凯克市)、“OAZIS”(比什凯克市)、“Taisplus”(比什凯克市)、“SOU”(比什凯克市)、“Sanitas”国际慈善基金(比什凯克市)、“家长反对毒品”(比什凯克市和奥什市)、“Ulgu”(Karben村,Aksyi地区,Djelal-Abad省)、“Tendesh”(Naryn省)等国内外非政府组织成为项目主要执行者[4]。

  由于国家预算年年赤字,每年只有国内生产总值的2..1%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加上通货膨胀,公共卫生资金减少的幅度很大。所以,只有政府的卫生机构能够获得这些国家拨款。非政府组织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国际组织提供的援助:一部分是从政府获得的国际援助项目经费中按一定比例分给这些非政府组织;一部分是由这些非政府组织直接向外国机构申请项目。因此,这些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并不稳定。不过,一些非政府组织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工作场地。另外,政府还把一些经营不善的基层卫生机构(如康复中心)交给非政府组织管理。

  吉尔吉斯政府不直接同吸毒人员进行针具交换工作,这一工作都是由非政府组织承担。非政府组织同政府一起申请国际组织的项目。由非政府组织负责招募志愿者,开设针具交换点,同时发放安全套,宣传防治艾滋病的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

  4、针具交换和美沙酮替代项目的经验

  在吉尔吉斯期间,我们考察的重点是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治疗,还听取了司法部官员介绍他们在监狱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情况。吉尔吉斯国内人口流动性很大,人口迁移频繁。农村人口流动是性病传播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农村人口的一半离开他们的村庄,大部分又会回来(35%-68%)。包括难民在内的移民属于低收入的公民,他们在政治和经济的压力下经常改变住处,并具有高危行为。统计表明比什凯克49%的性工作者来自农村,22%来自小城镇,他们为了更好地生活来到城市。

  在教养所的调查表明,罪犯中正式登记的性病病例占到全国报告性病病例数的56%。监狱同室者中每100000人中有7764人感染性病,这比整个国家成人中的流行程度高131.6倍。2001年,监狱梅毒发生率是每100000人中有3740人感染(比国家总体人口中的发生率高70倍)。70%的罪犯吸毒,其中80%的罪犯注射毒品。根据2002年在监狱同室者和看守中进行的匿名调查,发现在所有的教养所都可以买到毒品。有40%-50%的同室者静脉注射毒品,70%-80%的人共用注射器和针头。因此,吉尔吉斯的劳教场所中确实存在性病、肝炎以及其他传染病的快速传播现象。在此情况下,在监狱中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就十分重要。

  承担监狱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是司法部改造科和一个非政府组织。开始仅是宣传如何预防HIV的知识,开一些小型会议,提供信息和消毒剂。也组织监狱领导参加相关座谈会。使监狱中很多人改变了曾有过的将HIV感染者与其他犯人隔离起来的想法。随着工作的推进,在一个监狱中开始针具交换项目试点。先在监狱管理人员中进行宣传解释工作。同时也向犯人进行宣传,以免他们害怕吸毒受到惩罚而不来换注射器。这个计划要在全国12个监狱推行,每个月在一个监狱投放1000只针具以供50个人的需求量。

  除在监狱中进行针具交换外,社会上的针具交换推广得更早、更广泛。我们考察了一个叫..社会的非政府组织负责的针具交换项目。他们的项目在比什凯克市区和农村进行。他们有5个专职人员,30多个志愿者,每个志愿者负责向10-20个静脉吸毒者发放注射器,形成一个覆盖500-600人的交换网络。这些志愿者大多数是曾经吸过毒的人员,所以,为了防止他们利用当志愿者获得的报酬买毒品复吸,就只给他们发食物和生活用品,并且是由他们的家人来领取。一些公立医院也参加针具交换项目。我们参观了比什凯克市立三医院建的一个交换门诊。定点来门诊交换针具的人数是83人(男性40人,女性43人)。项目为期1年,如果项目有良好效果将会扩大范围。计划要在市内的四个行政区设四个点。针具交换一般是一个针管三个针头,要求吸毒人员登记名字,但是也允许使用匿名。所有旧针具都要有销毁记录,从而避免重复使用。定期向卫生部门汇报发放情况。

  为了扩大影响,他们还通过媒体、散发免费宣传材料、开通热线等手段让吸毒人员了解有这样的服务。而吸毒人员在交换过针具之后也会向他的朋友介绍,这样开展工作就比较容易了。针具交换门诊单独有一个出入口,这样一方面方便吸毒者,另一方面也是避免打扰其他看病的市民。如果医生知道病人也使用毒品,他就会建议来此换取新的针具。这里也发放安全套,还有少量的酒精、医用手套和药物。工作人员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工资是由医院负责,很多志愿者也参与了医院的针具交换项目,他们有的曾经吸毒,也有一些还在继续使用毒品。但其工作非常重要,可以使更多的吸毒人员了解针具交换的意义,更好地防治艾滋病的扩散。

  美沙酮替代项目得到了卫生部、内务部、司法部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的基金会。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我们考察了设在比什凯克市区一家医院的美沙酮维持治疗点。这个点有50多人固定在这里服用美沙酮。效果很好,病人基本都恢复了体能,能够正常工作,而且费用低廉,个人能够承受。

  在比什凯克市,我们还参观了麻醉中心。为了更好地做好美沙酮替代的项目,中心特别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有权决定接受何种病人来中心住院接受治疗,美沙酮替代的使用量,以及在病人出现违法或是其他问题的时候建议病人停止服用美沙酮。在这里所有病人都需要登记,病人可以选择匿名登记的形式。治疗一个疗程分三个阶段:(1)在住院的3-5天内确定病人的美沙酮使用量;(2)在接受美沙酮替代的头六个月,美沙酮的使用量不变;(3)在决定结束疗程前的三个月内逐步使用量减少。美沙酮项目的效果由以下指标得到确认:(1)病人是否离开项目?多少离开?多少留下?(2)病人的死亡率;(3)同时使用其他毒品数;(4)是否有违法行为?违法的次数?(5)是否有工作?是否继续劳动?在美沙酮替代项目中心理医生的角色也很重要,他们除了对病人在治疗期内进行心理方面的咨询以外,还承担说服病人接受治疗、听病人讲述自己的困难情况、帮助吸毒人员改变与毒源的关系、帮助他们自我控制毒品给身体带来的伤害、积极地促使吸毒人员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帮助接受美沙酮替代治疗者解决长期治疗时的心理问题。

  5、对中国降低毒品危害工作的借鉴意义

  面对毒品泛滥和艾滋病流行的严重危险,吉尔吉斯政府在没有办法依靠自己的国力处理社会危机的情况下,采取了积极务实的态度,在反对国际毒品走私和艾滋病防治方面,加强与国际禁毒暑和国际卫生组织的全面合作,接受各国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援助,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吉尔吉斯开展工作,解决降低毒品危害的资金和技术问题。通过考察,可以使我们对他们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进行借鉴:(1)加强国际合作,解决降低毒品危害的资金和技术问题。积极争取各种资源;(2)调整与毒品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改善吸毒者的人权状况,消除社会歧视。在毒品问题不能彻底根除的前提下,把吸毒当作一种疾病来治疗,使吸毒人员从隐秘的处境中摆脱出来,能够坦然面对公众,接受降低危害的各种帮助;(3)加强毒品和艾滋病危害的宣传,利用各种媒体普及艾滋病知识。由于吉尔吉斯国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所以宣传效果比较好。目前,已经使60%的成年人系统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4)增加透明度,及时通报艾滋病疫情。让国民和国际社会了解真相,提高警惕,增强防治意识:(5)支持本国的民间组织发展,鼓励社会各方面的人士投入到降低毒品危害事业中来。允许他们向国际上的各种机构申请项目。把政府争取到的资金也向社会招标,支持他们承担国家项目。为非政府组织提供办公用房等各种优惠条件,鼓励公共卫生部门和司法机关与他们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目前,吉尔吉斯..家长反对毒品协会、“无毒品的吉尔吉斯”、..女朋友(性工作者同伴教育组织)等组织,实际上已经承担了基层降低毒品危害的主要工作。

    注释:

  1 赵常庆, 主编《中亚五国概论》[M. .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9

  2 郑彼得, 编著《苏联中亚自助游》[M ] . 香港《香港文光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9

  3 吉尔吉斯艾滋病、结核病及疟疾控制合作委员会. 旨在减少艾滋病、结核病及疟疾扩散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艾滋病、结核病及疟疾防治规划的发展[ Z] . 2002

  4 The State Programm e on Prevention of A IDS, Infections Transm itted V ia Sexual and Ine jctingW ays fo r 2001 - 2005. Approved Bythe Decree o f theGovernm ent o f the Kyrgy z Republic 13 Decem ber 2001 No. 785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