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药物维持治疗 > 正文
药物维持治疗
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出勤率对吸毒者性行为和梅毒发病的影响
2014-12-29 22:36:24 来自:首席医学网 作者:徐建荣 季必华等 阅读量:1

  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herapy,MMT)是针对海洛因成瘾者的替代疗法,不仅可以影响海洛因成瘾者的吸毒行为,减少共用针具等高危静脉注射行为,还可以影响海洛因成瘾者的高危性行为,包括增加安全套使用和减少性伴数[1]。

  梅毒是主要的性传播传染病,近年在我国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2009年全国共报告327 433例,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3位,吸毒人群等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高[2]。海洛因成瘾者服用美沙酮出勤率高有助于保持其体内有效的药效浓度。为了解美沙酮出勤率对海洛因成瘾者性行为及梅毒发病的影响,2008年6月~2010年6月笔者等跟踪随访马鞍山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梅毒血清学检测阴性,且之后保持治疗满1年的121名海洛因成瘾者,对其再次进行梅毒血清检测和性行为学调查,按治疗期间服药出勤率高低分组比较海洛因成瘾者性行为和梅毒发病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6月~2010年6月马鞍山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梅毒血清学检测阴性,且之后保持服药满1年的121名海洛因成瘾者。

  1.2 梅毒检测及判定

  抽取静脉血5 ml,置无菌试管中,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分离血清,取部分血清进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syphilis toluidine red untreated serum test,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TRUST和TPPA均为阳性确诊梅毒。

  1.3 性行为调查

  1.3.1 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之前的性行为情况

  以“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评估基线调查表”中性行为内容为准,包括有无性行为、性伴数、最近1次性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

  1.3.2 跟踪随访期间性行为情况

  第二次调查性行为时以问卷形式进行,在“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评估基线调查表”性行为提问内容基础上增加随访期间安全套使用率情况: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50%为“经常使用”,安全套使用率<50%为“偶尔使用”。

  1.4 服用美沙酮出勤率高低判定

  自定义将1年内服药天数≥180 d,且无连续缺勤7 d以上视为出勤率高;服药天数<180 d,或有连续缺勤7 d以上视为出勤率低。

  1.5 数据来源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评估基线资料及服药情况数据来源于“社区美沙酮治疗管理系统”。

  1.6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录入资料,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资料用频数与百分比进行描述,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21名调查对象,出勤率高组有66人,出勤率低组55人。两组海洛因成瘾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前的性行为学因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梅毒发病率

  121名梅毒检测为阴性的海洛因成瘾者服用美沙酮1年后,7人感染梅毒,梅毒发病率为5.79%。

  2.3 治疗期间出勤率与性伴数、梅毒发病的关系

  2.3.1 出勤率与性伴数

  121名随访的海洛因成瘾者中85人有性生活史,占70.25%。出勤率高组66人中49人有性生活史,占74.24%;出勤率低组55人中36人有性生活史,占65.45%。出勤率高低与性伴数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292),见表2。表1 两组海洛因成瘾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前性行为学比较

  2.3.2 出勤率与梅毒发病

  出勤率高组5人感染梅毒,发病率为7.58%;出勤率低组2人感染梅毒,发病率3.64%。出勤率高组梅毒发病率高于出勤率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见表2。

  2.3.3 性伴数与梅毒发病

  7例梅毒新发者均为性伴数>1人的海洛因成瘾者,性伴数<2人成瘾者没有梅毒发病。结果显示,性伴数>1人的成瘾者梅毒发病率高于性伴数<2人的成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见表2。表2 随访保持美沙酮维持治疗1年期间内海洛因成瘾者服药出勤率与性伴数、梅毒发病情况

  2.4 治疗期间出勤率与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及安全套使用与梅毒发病的关系

  2.4.1 出勤率与安全套使用

  85人有性生活史,出勤率高组性行为时从未或偶尔使用安全套的有28人,每次或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有21人;出勤率低组性行为时从未或偶尔使用安全套的有28人,每次或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有8人。结果显示,出勤率高组每次或经常使用安全套人数多于出勤率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39),见表3。

  2.4.2 安全套使用与梅毒发病

  从未或偶尔使用安全套的共有56人,7人发病,梅毒发病率为12.50%;每次或经常使用安全套的29人,无人发病。结果显示,安全套使用率与梅毒发病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见表3。表3 随访保持美沙酮维持治疗1年期间海洛因成瘾者服药出勤率与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梅毒发病情况

  3 讨论

  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胎盘传播和其他途径如输血感染,共用针头感染可能无重要意义[3]。本研究梅毒发病率为5.79%,梅毒发病与高危性行为密切相关,7例感染梅毒的海洛因成瘾者性伴数均>1人,且为从未或偶尔使用安全套者。统计学显示,安全套使用率、性伴数与梅毒发病相关。因此,认为美沙酮维持治疗期间,海洛因成瘾者感染梅毒仍以性传播途径为主。

  国内外资料显示[4-6],美沙酮维持治疗可以增加安全套使用和减少性伴数,干预海洛因成瘾者的高危性行为。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勤率高组安全套使用率高于出勤率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乱比例两组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出勤率高组其比例略低,说明美沙酮干预性传播途径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出勤率高组的梅毒发病率与出勤率低组的梅毒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单纯的美沙酮维持治疗尚未有效控制吸毒人群的梅毒发病,原因可能是长期的海洛因使用可以降低海洛因成瘾者性欲,当其参加美沙酮治疗后停用或减少海洛因的使用,性功能会有所恢复[7],可能会增加性生活频次。本研究调查还显示,海洛因成瘾者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占76.86%,停用海洛因后经济基础增强,嫖娼等高风险性行为可能性增加,从而增加了性传播途径感染梅毒的风险;海洛因成瘾者安全套总体使用率低,不能有效阻断性传播途径,本研究调查服用美沙酮期间性生活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10人,占有性生活者的11.76%,统计数据与国内其他门诊相近[5,8],说明其他美沙酮门诊可能也存在着相似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艾滋病传播以性传播为主,吸毒人群高危性行为是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途径[9],重视在美沙酮门诊加强性传播途径的综合干预对防控艾滋病有积极意义。

  综合上述研究结论认为:干预吸毒人群除了要尽可能的使他们加入美沙酮维持治疗,提高他们的服药依从性,增加出勤率,尽可能使其保持在维持治疗中,同时还应当在美沙酮门诊心理行为干预活动时,加强艾滋病性病的科普宣传,使其懂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自觉增强防范意识;加强正确性观念教育,减少性乱;利用服药人群相对固定,在门诊重视推广安全套工作等,主动干预性传播途径,更为有效的抑制艾滋病、梅毒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武俊龙,吴尊友. 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10(1):69-7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 [R]. 北京, 2010.

  [3]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 [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22.

  [4] Lollis CM, Strothers HS, Chitwood DD, et al. Sex, drug and HIV: dose methadone maintenance reduce drug use and risky sexual behavior? [J]. J Behav Med, 2000,23(6):545-557.

  [5] 罗健,张存敏,杨国纲,等. 社区海洛因依赖者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效果评估 [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6,15(6):460-463.

  [6] 张海风,邓克文,张永福,等. 陕西省汉中市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分析 [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9,18(1):43-46.

  [7] 郝春,胡薇,阮玉华,等.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海洛因成瘾者性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12(4):307-310.

  [8] 钱燕华,夏娴,尤华,等. 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HCV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24(6):685-686.

  [9] 张伟东,Alexander Kraeme,吕繁. 我国不同地区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状况分析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14(2):123-125.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