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治疗社区 > 正文
治疗社区
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中心访谈
2011-01-31 10:08:40 来自:焦点网谈 作者:王长山 阅读量:1

  戴托普戒毒康复治疗是一种充满家庭气氛的治疗集体,始创于1963年的美国纽约,逐渐发展壮大,现已在世界6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治疗集体强调所有成员必须同吃同住同劳动,遵守规则,互相约束,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在这样的过程中,居住者有机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的问题,让他们相互理解,表达自己的感情,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抛弃毒品,停止反社会行为,逐渐向主流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靠拢,重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1994年,美国戴托普总部发出了邀请,云南省派出了几名医生前去学习该种模式的戒毒方法,后逐渐引入我国。

  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主任杨茂彬在自己的论文中谈到:

  吸毒成瘾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问题,因而,要帮助一个人从毒品中走出来,不仅仅要帮助他解决停用毒品后出现的种种戒断症状,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心理成熟起来,改变行为,转变对生活的态度,要教会他社会技能、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让他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面对困难和失败。治疗集体正是这样一种帮助戒毒者成长的戒毒康复治疗方法,这是一种居住治疗模式。吸毒者通过居住治疗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格、行为、情绪、思维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并在其他居住者的帮助下逐渐走出毒品。居住治疗的时间一般为6至18个月,在这期间,他们将接受各种辅导(如心理辅导、职业辅导、教育辅导、家庭辅导等),学习各种知识,接受技能训练。换句话,就是在治疗集体中重新社会化。

  杨茂彬向记者提供了戴托普治疗程序:

治疗步骤

场所

治疗要点

咨询

门诊

澄清药物滥用的形式及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介绍治疗集体

接诊

住院部

让入住者明白自己身上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解决,对自己以往的生活进行反省,明确入院是为了寻求帮助

脱毒

住院部

生理脱毒(戒断)(1至2周)

康复

住院部治疗集体

采取封闭式管理,进行行为矫正、心理治疗及人格重塑等康复治疗

重返社会

洗车场、汽车修理厂、太阳能安装和维修公司、农场中途宿舍

采取封闭式管理,通过劳动锻炼让居住者逐渐融合到主流社会(1至2年)解决部分操守者就业

善后照顾

戒毒者互助小组(NA小组)

对完成康复治疗并离开治疗集体的操守者提供帮助和鼓励;提供治疗集体与操守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记者前不久采访了这个外界认为很神秘的戒毒中心。它位于昆明市西华路上的并不醒目的一个院落内的一座很旧的六层楼房中,一搂左侧房间设一值班门诊,一位医护人员在值班。正对大门的楼梯下是一个值班台,台前坐着一位居住者(再此戒毒人员称为居住者)对进出人员登记。三搂是中心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一些项目人员在此工作。四搂设一铁门挡住上了上四、五、六搂的路。这里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进出由值班人员开门。四搂、五搂是居住者生活治疗的区域,六搂是集体活动场所。记者在此采访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居住者和工作人员。

  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主任杨茂彬说:"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体系,不分宗教、民族、性别的戒毒人员都可以成为居住者,从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医学等多学科结合的角度对药物滥用进行治疗及善后服务。在我们中心,完全模仿主流社会建立等级结构,居住者被接纳后,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把自己由一个清洁人员可提升到工作人员,在这里,几乎所有的职位都是由吸毒者担任并自己管理自己,吸毒者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树立'人帮助人帮助自己'的概念。"据杨茂彬介绍,目前中心现有居住者100多人,女学员占30%多,工作人员50多个人,其中26人是由吸毒者戒断后开始担任的。今年43岁的杨茂彬从1989年开始就和戒毒打交道,"1989年到1994年我接触过2000多名吸毒者,几乎没有一个成功戒毒,复吸率太高了,其实生理脱毒容易,可心理上的东西就难上加难了,所以戒毒不是一个纯医学范畴的东西。"杨茂彬说到。他去美国学习了戴托普模式后,回国在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牵头建立了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建立后,已吸引全国各地数百名访问者来学习访问,并正向全国推广。现在,随着住院人数的增加,中心准备在昆明市呈贡县建立第二社区。杨茂彬介绍:中心在巩固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开展安全套社会营销与注射器免费交换项目、戒毒妇女重塑自我项目、进一步开展对药物滥用者的关怀与照顾等项目。

  在六搂见到白小姐时,她正在认真的听歌。她说:"我喜欢《真心英雄》、《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歌曲,这很能激励我。"今年26岁的白小姐17岁时因为好奇而开始吸毒,便开始失学,令父母无比的伤心。"现在这些已是过去的事情了,2001年6月,我来到了戴托普成为居住者,2003年成为这里的工作人员。来这里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重塑的过程,过程很痛苦,可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从一个居住者戒断毒瘾后并留在这里工作,我的生活很充实,把自己过去的一些噩梦般经历转化为资源,并帮助别人感觉很好。其实在戴托普更能触及心灵上的一些东西,来这里的每个人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彼此互相治疗,互相倾听倾诉,大家间互为镜子,兄弟姐妹一样,从社区的底层做起,慢慢成长。"白小姐说道。

  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是一个分层的组织结构,居住者入住后必须从低级居住者做起,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升迁,成为高级居住者、领班、副组长、组长、协调员直至从治疗集体中毕业。如果违反规则,犯了错误,就必须承担责任,接受降级的处分。这是让居住者知道,不论是在这里还是现实社会中,你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进步和成长,并被社会承认。居住者在这种等级结构中,逐渐学会等待、忍耐,学会延缓满足,改变自己的即刻满足性格。

  29岁的余先生就是一位由低级居住者升迁到协调员的人,"我们几个协调员的工作是协调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日常事务,我现在戒断毒瘾后觉的很轻松,我还有很短的时间就可以离开了,我打算结束后申请留在这里做工作人员,用自己的过去经历进行戒毒宣传工作。"家住重庆的余先生1997年开始吸毒,去年来到这里成为居住者。"我们这里的每个人都要抄写一些格言,我最喜欢的一句是'黑色不是我的人生色彩,我只是在经历黑暗',在戴托普我慢慢的找回了自我,对自己以前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戒毒来说,这很重要。"他说道。余先生来昆明前也戒过几次毒都未成功,这次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每天都要安排如家庭事务、清洁、厨务等职能工作帮助居住者建立起责任感,让他们学习一种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学会寻求帮助,明白助人是自助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居住治疗的后期,为居住者提供职业技能、生活/社会技能培训。这里犹如一个大家庭,集体中没有偏见、歧视。

  戴托普家庭内部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负责清洁卫生、厨房、日常事务、纪律监督等工作,在充满家庭气氛的生活环境中,由居住者进行自我管理并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参与治疗集体的管理和运作。

  来自重庆的30岁的杨先生因为刚来一个星期,被分在清洁组,他每次清洁地面一条走廊要用拖把拖地几十遍。"其实我不认为这是无效的工作,这只能强化我的行为,改变以前的惰性,以前我家桌子上的灰尘我都不擦,现在也不认为低贱。我以前已戒过10多次毒了,到这里来想从心灵上作根本的改变。虽然刚来,可这里和我以前的戒毒场所不太一样,我有信心彻底戒断。"杨先生说道。

  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还开展了许多小组活动来帮助居住者进行行为矫正、情绪控制练习、思维训练和精神治疗。例如:早会、感情碰撞小组、对质小组、固定小组等。居住者在小组活动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动,撕下自己的假面具,学会相互尊重和坦诚,学会相互关心和帮助,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树立自尊,并能接纳他人,逐渐成熟起来。

  7月1日20时30分,中心的星期四的碰撞小组活动开始。"小李,你晚饭为何不把桌子擦干净?你干啥呢?"一位居住者大声的喊叫。"你管不着!"一位居住者应答。在六楼数十名居住者围坐一起,开始了"碰撞"。主持人宣布了碰撞的规则,所有的参与者不能身体接触,不能离开座位,不能用侮辱性语言。于是,工作没干好啦、对某人有意见了等质问的话语充满"火药味"地回荡在大厅里。大约进行了40分钟左右,碰撞活动结束,主持人还要求碰撞双方握手离开。工作人员陈先生说:"平常的看法、意见啊等内容可以在碰撞小组活动中集中发泄出来,而平常大家就要学会控制情绪,大家发泄完了也不会在日常生活中造成隔阂,有些正确的意见,还要进行总结。"

  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建立了洗车场、汽车修理厂等实体,为居住者提供职业训练。在位于昆明市中心的戴托普洗车场记者见到了在此负责的宋女士,她今年40岁,30岁时开始吸毒,2001年来戴托普戒毒,现在已戒断,她声音爽朗地对记者说道:"我们这里洗车的10名工人都是中心的居住者,这里面向主流社会,大门也是敞开的,随时都可以到街上,这既培养了技能也能锻炼自己,从洗车擦皮鞋这样的活干起,这对以前很懒惰的吸毒人员需要很强的耐性和适应性也是个挑战。"她介绍到,现在自己戒断毒瘾又从事很有意义的工作,周围的姐妹和亲朋都很佩服,连过去不理自己的女儿现在一见面都要搂着。

  前来给居住者讲英语课的英国人莎拉和保罗认为,到这里帮助这个独特的群体是件很荣幸的一件事情,这里的模式很不错,为吸毒人员提供机会,为他们的转变提供希望,这些令人感动。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