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同伴教育 > 正文
同伴教育
同伴影响在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中的作用
同伴教育
2009-03-01 08:14:16 来自:朱广荣 季成叶 冯博文 作者:中国学校卫生 阅读量:1

  【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与其同伴危险行为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同伴影响在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中的作用强度。方法:采用参与式调查方法,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学员作为同伴调查员,对吉林省某县15~24岁校外青少年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44份,有效问卷511份,合格率为93.95%。结果:同伴中有危险行为的人较同伴中没有危险行为的人更容易发生危险行为(P<0.05),同伴影响(Beta=0.44),母亲受教育水平(Beta=0.21),是否曾接受过避孕知识的教育(Beta=0.26),家庭经济条件(Beta=0.18)等4个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且都是危险因素。模型预测能力R2=0.572,可见在所有因素中同伴影响作用强度最大。结论:同伴影响在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危险行为;朋友;回归分析;青少年

  在预防艾滋病降低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被广泛应用,且较为有效[1-4]。可能与青少年时期具有“羊群”效应[5],同伴之间更容易互相接近、互相影响、互相理解和接受有关。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包括同伴影响,还包括其他如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6-7]。为分析同伴影响在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中的作用,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2005年9月中旬到11月底,于吉林省某县共调查544名15~24岁校外青少年(指15~24岁处于学龄但是没有在国家正规教育系统中学习的未婚青少年,退学的原因包括贫穷、厌学、考试失败等,由于缺乏约束,他们经常游荡在大街上,所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良朋友和危险行为[9-10])。收回有效问卷511份。其中男性占60.9%,女性占39.1%;初中毕业占43.4%,初中未毕业占21.3%,其他占35.3%;正在接受职业培训者占43.5%,在城里打工者占27.1%,其他占29.4%。

  1.2 方法

  为提高问卷应答率,降低回答偏倚,采用参与式调查方法,培训当地职业培训中心学员作为同伴调查员,深入社区街道和乡村进行调查,问卷匿名,一对一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问卷自行编制,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高危行为、父母职业和教育程度、亲子关系、青少年生活事件指数[8]、人际关系敏感度[8]、自我效能指数、同伴影响、工作状态、家庭经济状况、接受相关教育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对待危险行为(指婚前性行为、卖淫、嫖娼、多性伴、吸毒[11])的态度和主观压力。

  1.3 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1.5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频数分析、χ2检验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及其同伴危险行为发生情况

  由表1可见,调查对象26.6%曾经发生过性行为,14.9%曾经嫖娼;报告其同伴中有这些危险行为的人比例更高,38.2%报告说有朋友曾发生过婚前性行为,21.9%报告说其好友中有人曾嫖娼,男性报告多于女性。提示调查对象处于一种比较恶劣的同伴影响之中,男性中嫖娼行为的同伴影响远远大于女性。自我报告提供性服务的比例男性(16.7%)多于女性(9.9%),提示男性商业性行为的存在和严重性。另外,当被问到“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你是否使用了安全套”时,511名被调查者中,18.4%回答“是”,31.1%回答“否”,29.0%回答“从未有过性行为”,21.5%未做回答。表1 同伴性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不同性别调查对象比较%(略)注:*P<0.05,**P<0.01。

  2.2 危险行为发生与其同伴是否有危险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2.2.1 单个危险行为分析

  针对每一个危险行为,利用χ2检验分析调查对象与其同伴某危险行为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2。校外青少年是否曾发生性行为、是否曾嫖娼、是否曾卖淫、是否多性伴、是否曾吸毒等5个危险行为发生率与其同伴是否有危险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1),即同伴中有某危险行为的调查对象更容易发生该危险行为。表2 调查对象及其同伴危险行为相关性及其发生率比较(略)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2.2 综合危险行为分析

  本研究为便于分析,将这5个危险行为合并考虑,定义为危险指数。发生为1分,未发生为0分,将5个危险行为的得分简单相加,总分为5分。得分越高,说明危险行为发生越多,危险性越大。同理,计算同伴影响指数。

  利用stepwise方法对调查对象危险指数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同伴影响指数、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听说过艾滋病、是否曾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教育、是否曾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是否曾接受过避孕教育、是否曾接受过青春期卫生教育、自我效能得分、生活事件得分、艾滋病相关知识、对待危险行为的态度和社会环境压力、人际关系敏感度得分、亲子关系等,

  进入模型的变量有:同伴影响指数(Beta=0.44),母亲受教育水平(Beta=0.21),是否曾接受过避孕知识的教育(Beta=0.26),家庭经济条件(Beta=0.18),4个因素均为危险因素,模型预测能力R2=0.572;其他变量均未进入模型。同伴危险行为发生越多、母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经济条件越好、接受避孕教育越多,调查对象危险行为发生倾向于越多。

  3 讨论

  3.1 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广泛存在

  研究发现,26.6%的农村校外青少年曾经发生过婚前性行为,高于楼超华等[12]对15~24岁未婚流动人口性相关行为的调查结果(22.6%)。另外,本调查发现,农村校外青少年曾嫖娼者占14.9%,曾卖淫占14.0%,与楼超华等[12]的调查结果(5.1%)差距较大。其原因可能是时间、地域、人群的差异,也可能与调查方式有关,本调查采取的调查方式为年轻人参与式调查,调查对象更愿意按真实情况填写问卷,结果更接近实际,同时也说明商业性行为已经相当严重。有38.3%的调查对象报告曾有过3个及以上性伴,低于龙翠芳[13]对贵州省校外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41.1%),其中一个城镇调查点有39.5%的调查对象表示曾经有过性生活,而多性伴侣者(5人以上)高达17.0%。实际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调查对象中14.1%曾经使用过毒品,比例较高,提示该地区的毒品问题需要引起重点关注。另外,提供性服务的比例男性多于女性,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研究商业性行为时,人们的关注点往往是妓女和嫖客。但现在许多研究开始发现,男性卖淫现象正日趋严重。男性卖淫对象可以是同性交易,也可以是异性交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更大,需要引起社会关注[14]。

  3.2 同伴影响是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最重要的因素

  关于青少年同伴教育,一般观点认为,青少年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发展特点,容易发生“羊群行为”。同龄青少年容易自发建立伙伴集团,在言行、爱好等方面互相影响。这种自发性集合倾向有积极意义,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必经途径,也是学校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方法的心理学基础,但这种自发集合倾向也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由于青少年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比较低,行为带有盲目性,可能在带头人的诱导下,发生一些不良行为,如吸毒、暴力、性乱、偷盗等,即不良同伴影响。

  本研究全面考虑了调查对象的一般社会人口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复杂影响,不仅考虑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居住地、经济条件、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社会环境,还考虑了调查对象自身的生活事件应激、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父母教育程度、亲子关系、社会服务等。结果发现,好朋友存在危险行为的报告率高于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自身危险行为发生率,且具有统计学相关性,即好友有危险行为的调查对象更容易发生危险行为。多元分析也发现,同伴影响是农村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危险发生与否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提示降低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至少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同伴环境,二是要提高青少年应对不良同伴环境的能力[4]。

  【参考文献】

  [1]王佳权.同伴教育:促进健康性行为的有效教育途径.中国性科学,2006,15(4):10-12.

  [2]王作振,闫宝华,王克利.同伴教育及其研究状况.中国健康教育,2004,20(5):429-430.

  [3]钟粟,张继昌,包静梅.同伴教育在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中的运用.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20(4):421-422.

  [4]魏南方,李方波.宁夏部分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策略的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06,22(6):461-462.

  [5]季成叶.儿少卫生学.5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出版社,2006:5-56.

  [6]许碧云,陈炳为,倪宗瓒,等.青少年行为、情绪问题与生活事件典型相关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4):263-266.

  [7]SILVIAO M,HOLSCHNEIDER, CHERYLS.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Influences on HIV Preventive Behaviors of Youth in Haiti.J Adol Health, 2003,33(1):31-40.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38.

  [9]王超,马迎华,丁素琴.北京校外流动人口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构成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873-876.

  [10]罗树杰.校外青少年高危行为与艾滋病易感性初探:以广西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39-43.

  [11]JELTOVA I,FISH MC,REVENSON TA. Risky sexual behaviors in immigrant adolescent girls fro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Role of natal and host culture. J Sch Psychol, 2005,43(1):3-22.

  [12]楼超华,沈燕,高尔生,等.不同特征未婚流动人口性相关行为的发生状况.生殖与避孕,2005,25(12):738-744.

  [13]龙翠芳. 贵州校外青少年高危行为与艾滋病易感性调查研究. 西北人口,2007, 28(6):95-98.

  [14]米国栋,吴尊友.男性卖淫者与艾滋病.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9(4):252-253.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