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同伴教育 > 正文
同伴教育
药物滥用者的心灵绿洲 “绿洲小组”自发规避艾滋风险
同伴教育
2007-07-08 08:37:54 来自:周欣 作者:春城晚报 阅读量:1

  “我找了一个无吸毒史的女朋友,该不该告诉她我的经历?”“我在走廊吸烟被老板撞见,他会不会猜到我曾经吸毒?”“我们家什么大事都不告诉我,作为长子,我根本不被信赖,怎么办?”……这是一些毒品戒断人员以匿名方式书写的小纸条。每周五,盛满纸条的“问题筒”被打开,针对这些大家都有可能遭遇的问题,同伴们开始了彼此的经验分享,并热心给予个人建议。

  这是成立于今年2月份的昆明“爱咨家”“绿洲小组”,由20名昆明地区的毒品戒断人员组成,他们中保持操守时间最长的已达10年。据介绍,像这样由来自社区的药物滥用者自发组织、相互支持,同时向普通人群义务开展防艾宣传的团体,在国内尚属少见。比起大多数由正规机构组织的关爱小组,“绿洲小组”的自发性和互助性也许更值得关注。

  行为改变:

  讲一句脏话赔五句赞美

  周五的例会上,小屈(化名)不小心说了句脏话,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她红着脸起立,给在座的每个人一句赞美:“老李,你上周卫生打扫得很干净;老高,你今天的发型很帅……”据了解,这是“绿洲小组”规则之一:“从不文明的行为开始改变,每说一句脏话,就要对所有听到的人补偿一句赞美,如果你的脏话是针对某人的,必须向他补偿5句赞美。”小组负责人说,作为保持操守的核心工作之一,矫正不良习惯就是要从最细小的行为开始改变,最后才能彻底戒掉药物滥用行为。

  “爱咨家”负责人何惠琳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科学的操守技巧,根绝“想毒”心瘾是很难的,过去就曾有人断指发誓仍未奏效。“绿洲小组”旨在借用国外的先进理念,通过同伴教育、自我对话循环等一系列关爱技巧,来帮助戒断人员长期保持操守。

  据了解,通过近一年的行为改变训练,很多组员都逐渐恢复了积极心态。老李(化名)目前在一家公司跑业务,有时喝到客户主动倒给他的一杯水,也会将感动拿到小组来分享。“别人没有把我们当异类看,我们得自个儿看得起自个儿,最大的歧视还是来自我们心里。”

  家庭式氛围:

  弱势群体自助互助

  “请赐予我宁静的心,去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现实;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一切;请赐予我智慧,去了解差异……”这是“绿洲小组”特有的“宁静祈祷”,在每次例会开始前,大家手拉手站成一圈,为正在被毒品伤害的同伴默默祈祷20秒。

  像这样温情的场面,在小组里随处可见:小组中有几位HIV病毒感染者,其他组员为了保护他们,一直都用“相似背景”这种模糊词语来向外界定义自己和同伴,从来没有谁将感染者组员另眼看待;每个月,组员们都会“凑份子”,攒够50元就出去吃一顿“家饭”,有时钱不够吃桌餐,每人抬着一碗土鸡米线也很乐呵;有的组员周末要上班,仍抽空赶来参加了几分钟的例会,只为把这星期遇到的好玩的事告诉大家。

  据介绍,很多组员都将小组当做了自己真正的家。老李告诉记者,由于复吸次数太多,他早已失去了亲情。去年他第四次被抓去强制戒毒时,家人竟然高兴得打电话去戒毒所表示感谢。在“绿洲小组”,由于大家背景经历相同,他终于感受到了渴求已久的“非评判态度”,很温馨,很安全。

  回归社会:

  锁定四类目标人群

  据何惠琳介绍,小组的目标是:最终实现目标人群生产自救小实体,让不良药物滥用者、性服务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HIV病毒感染者这4类高危人群回归社会,重新正确定位自己。作为国内少见的,由药物滥用者自发组织的互助支持小组,“绿洲”的使命就是通过携手共建家庭式的氛围,促使易受艾滋病伤害的高危人群的行为改变。

  在“绿洲”的规章制度中,“不使用毒品”被列为首位,之后分别是“不使用暴力”、“不喝酒”、“讲文明,懂礼貌”等看似简单的生活行为守则,何惠琳说,希望通过对四类高危人群的干预,逐步辐射为对普通人群高危行为的干预,实现“绿洲愿景”:减少毒品与艾滋对人类的伤害。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