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同伴教育 > 正文
同伴教育
与首位“同伴教育者”对话
同伴教育
2007-07-08 20:30:31 来自:深圳晚报 作者: 阅读量:1

    她是我市新受聘的首位“同伴教育者”。而在来深圳之前,她已经在云南从事了11年的“同伴教育”工作,并获得联合国的表彰。她说,开展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真诚。

    在很多人眼中,防艾宣传就等同于在大街上向群众发放安全套。其实,这项工作并不是这样简单,更多的时候它需要我们走近吸毒者、同性恋者和“小姐”等高危人群,面对面向他们宣传防艾知识。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接纳你,从而接纳你带来的健康知识,是一份极具爱心和挑战性的工作。充当这一角色的义务宣传员,我们称之为“同伴教育者”。

    昨天,在深圳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启动仪式后,记者专访了我市新受聘的首位“同伴教育者”——许新萍。

偶然接触一干11年

    记者(以下简称“记”):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今天对大多数深圳人来说还是很新鲜的事,但听说你在来深圳以前,在云南已经担当了10多年的“同伴教育者”。我很想知道,10多年前,当大家对艾滋病还很陌生的时候,你是怎样加入到“同伴教育”这个行动中的,是什么触动了你?

    许新萍(以下简称“许”):我想这首先和我以前的工作地点——云南的地理位置有关。云南地处西南边疆,与“金三角”接壤,边境地区的吸毒人群成为感染HIV的“重灾区”,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在1995年左右,针对艾滋病的流行态势和对青少年的危害,云南省红十字会开始和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合作开展艾滋病预防青年同伴教育项目。当时,我是昆明市卫校的教师,有幸参加了云南省红字会组织的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启动仪式。

    要知道,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年轻人,具体而言就是从初中到大学阶段的青年。作为一名老师,当我接触到“同伴教育”这种模式时,感觉特别好:大家坐在一起,近距离交谈,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传播正确的性知识,毒品的危害,预防艾滋病,这种方式年轻人容易接受。而且,我感觉在年轻人之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这个工作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记:你干这个多久了?

    许:我成为“同伴教育者”是在1995年,到现在算起来应该有11年了。

最重要的是真诚

●对男同性恋者:到酒吧给他们留电话

    记:冒昧地问一下,你结婚了吗?许:哈哈,我早结婚了。记:能透露一下你的年龄吗?许:这个很重要吗?

    记:没关系,我只是想知道,身为一名已婚女性,你是否尝试过去接触同性恋者,特别是男同性恋群体,要知道他们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你是如何找到他们,接近他们,并向他们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的?

    许:我接触过,而且不止一次。最初是在戒毒所。你看一眼,基本就能知道哪些是同性恋者,比如他们会比较亲密,其中一人会比较女性化。当然,因为他们知道我的身份,所以我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不必隐晦,但会尽量避开敏感话题。

    虽然吸毒的男同性恋者是高危中的高危人群,不过这个面还是很小。后来,我开始尝试到一些特定的酒吧进行“同伴教育”。这个难度要大一些,但是效果不错。去的时候我都会在胸前别上“红丝带”(防治艾滋病的特殊标志),当然还要征求酒吧老板的同意,经他介绍或是通过自己的观察选定交谈的对象。首先是以大姐的身份和他们聊天,吸引他们的兴趣。然后,我会主动问他们:“想不想了解防治艾滋病的知识,我可以帮助你们。”大多时候会被拒绝,这没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会告诉他们:“如果你现在不想了解,我可以把我的电话留给你,如果你以后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了,请跟我联系。”通常,他们都会给我打电话。要知道,其实他们是很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的。

    记:我想问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在酒吧一般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说?

    许:这个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是根据当时的环境和当事人的学历、背景等等。不同的场所,讲不同的话。

●对吸毒人员:定期到戒毒所集中宣传

    记:你刚才提到戒毒所,你经常去吗?

    许:是的,我每年都要到戒毒所两三次。以前是半年一次,后来是3个月一次。依据戒毒所的治疗周期,每换一批人我都会去。

    记:和他们交流,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许:其实,和男同性恋者相比,和吸毒者交流并不太困难,特别是在戒毒所那个特定的场所。但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你必须不带价值判断地真诚地和他们交流。我主要是告诉他们,要避免使用针头吸毒,最好是用鼻子,实在不行也千万不能和别人同用一个针头。他们大多很欢迎我们去讲课的。听完课后,他们经常会对我感叹,要是早知道这些就好了。

●对娱乐场所服务人员:把握上班前的黄金半小时

    记:还有一些特定的娱乐场所,你们如何去宣传呢?

    许:以前我们是白天去,结果发现效果不太好。她们大多心不在焉,可能是晚上工作累了,我们说什么她们根本听不进去。晚上去,就更别想了。后来,我们根据她们工作的特点,选择在傍晚6点半到7点左右这个时间段去,就是她们刚刚上班前半小时去,效果好很多。一般情况下,我会带安全套去送给她们,想尽办法向她们宣传防治艾滋病的知识。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她们如何巧妙的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我经常对她们讲:“如果你已经没有了青春,请一定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她们而言,最重要的是真诚。要知道我们是在传播健康知识而不是价值观。

朋友从不理解变为支持

    记:你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你在从事这个工作吗,他们是否支持你,特别是去接触高危人群?

    许:我老公是很支持我的,因为他也是医生。不过,他会比较担心,经常嘱咐我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至于朋友吗,一开始不太理解,有的时候我一去,他们就说:“看,‘艾滋病’来了。”不过,后来他们慢慢了解我的工作后,都很支持我。有的还主动帮我联系到单位去讲课。

    记:问一个小问题,从事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以来,你亲自派发的安全套有多少?

    许:这个不太好说,因为很多是整箱送给单位的。不过,我想经我亲手发放的安全套至少应该有五六千吧。要知道,很多人都不要的。

当务之急做好培训工作

    记:呵呵,真不容易。现在,你作为深圳首位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者”,你感觉自己当务之急的工作是什么?

    许:这个我还没有想太多,因为刚刚调到深圳工作。不过,既然深圳市红十字会接纳了我,我想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干好这个工作。我确实很热爱这个工作,觉得很有意义。我想深圳刚刚启动这个工作,我可以帮助培训一些新招募的“同伴教育者”。

关键词

    同伴教育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是指在特定的目标人群中,选择积极的对象进行培训,由他们对同伴进行自我教育,着重提高艾滋病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以及了解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由于同伴之间易于接受,不会产生代沟和隔阂,“同伴教育”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有效防治艾滋病的方式。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