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同伴教育 > 正文
同伴教育
走近吸毒人群同伴教育志愿者
同伴教育
2007-07-08 16:43:41 来自:南国今报 作者: 阅读量:1
    阿争走进交换室,将吸毒人员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交给廖医师,然后换回同等数量的新注射器,再发放给他的“同伴”。

  “这是我们20多个‘同伴’一周的用量。”阿争指着手里的两大包注射器告诉记者:里面的小包装全是7支装,每人每周一袋。袋里的注射器与医院常用的不一样,每支都是一毫升的规格,针头极细,针管上印有一个明显的红丝带标志,提醒人们这是国际艾滋病防治项目用品。

  监督同伴正确使用和回收交换注射器,需要阿争付出很大的努力。起初很多同伴以为这些注射器是免费发放的,于是用完就丢了,收回一半都困难,他就胡乱捡一些普通的注射器充数。这些“小动作”在第一周就被组织发现并予以警告。

  阿争赶快改变方法,每发放一支注射器,都要向同伴反复强调:“给你注射器,不是怂恿你吸毒,而是告诉你怎么正确使用注射器,不要染病。”“一定要回收,收不回我就不给你。”由于很多同伴都想得到这些注射器,他们也就慢慢认真起来,有的甚至把已经丢弃的注射器找回来。

  注射器回收得到保证之后,阿争把精力转向卫生知识宣传。按医生的安排,他将一些《吸毒人员如何预防艾滋病》的小册子与注射器同时发放到同伴中,并且告诉他们:鹿寨目前已有不少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病病人。如果有人不相信,他还会带他们去防疫站,让医生当面给他们讲解。甚至有的同伴死亡、有的被查实感染了艾滋病,他也会带着其他同伴一起去了解情况:“让他们知道吸毒真的很危险。艾滋病正在向我们走来。”

  做这些事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几乎每天的下午和晚上,都要与不同的同伴联系,查看他们的注射器使用情况。而获得的报酬只是象征性的——每周30元。但阿争说他并不是为了这份工资,而是真正想为他人做点事。

  “这种工作由我们来做方便多了。”阿争深有体会地说,因为吸毒人员十分敏感,他们不会轻易相信他人,更不会相信有人帮助他们,拒绝外人的接近。他们中很多人也知道去年在杭州发生的“爱滋小偷事件”,知道鹿寨有艾滋病感染者,可就是认为那与自己无关:“用一下注射器就会染病?那么多人用又没死!”对政府部门组织的禁毒、防艾宣传总持怀疑态度,认为夸大事实。但换成同伴宣传就不一样了,他们容易沟通,产生共鸣。以前有同伴死去,总以为是吸毒过量,现在大多都会问一句:“是不是染上了艾滋病?”警惕多了。

  阿争说,他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成绩也是看得见的:过去公厕里、居民区的角落里,经常看到吸毒人员使用过的血淋淋的注射器,可现在很少见了;同伴之间共用注射器的现象几乎为零;他自己也在忙碌中大大减少了吸毒量……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