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艾滋病与性病 > 正文
艾滋病与性病
中国艾滋病的流行与控制
2010-10-01 13:09:54 来自:降低危害资讯 作者:刘康迈 阅读量:1

  目前中国和世界艾滋病流行的形势
  
  艾滋病于1981年在全球登陆以后,迅速蔓延到了各大洲,其发展速度令人始料不及。目前它已蔓延到五大洲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2003年11月25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布《2003年度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中称,目前,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已达4000万左右,其中40%生活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包括250万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截止到2003年11月,全球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达500万,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每天,全球有14000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目前,世界上艾滋病发病最严重的地区仍是非洲,紧随其后的则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由于注射毒品、无保护性行为等因素致使东欧和中亚地区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
  
  虽然亚太地区已加强防治工作的力度,但艾滋病仍在不断扩散。目前,印度的艾滋病患者人数仅次于南非,居世界第二位;在10年前几乎没有艾滋病病例的印度尼西亚,艾滋病患者人数也在迅速增加;在泰国、柬埔寨和缅甸等国,艾滋病患者已占总人口的1%以上。亚太地区艾滋病患者同样集中在吸毒者、妓女和同性恋者等一些特殊人群中。在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和印度的部分地区,使用注射器的吸毒者有50%以上已感染艾滋病病毒。在柬埔寨的同性恋者和泰国妓女中,患者比例高达14%。此外,亚太地区还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艾滋病扩散新趋势:由于缺乏防治知识和保护措施,一些南太平洋岛国也开始呈现出艾滋病蔓延的迹象。在泰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已从过去的卖淫活动扩展到婚外恋和青少年性行为。
  
  自1985年中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特点如下:
  
  (1)艾滋病流行波及范围广,全国低流行与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中的高流行并存,疫情上升趋势明显,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吸毒传播和既往有偿采供血传播。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经历了传入期(1985~1988年)、播散期(1989~1994年)和增长期(1995年至今)三个阶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截止到2003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45 09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532例,死亡1800例。并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例。尽管成人总人口感染率不到0.1%,但疫情已波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且呈明显上升趋势。
  
  (2)面临艾滋病发病死亡高峰。据历年病例报告资料,自2001年以来, 中国已进入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 在1985~2000年底的15年间,全国累计报告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880例和496例;而2001年和2002年两年合计报告艾滋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达1742例和716例;2002年全年报告艾滋病病例数比2001年增长44.0%。在河南、安徽等省的重点县、乡村,自2001年以来,病人开始集中发病和死亡。
  
  (3)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目前在中国通过共用针具注射吸毒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同时经性传播的比例逐年增长,从1997年的5.5% 上升至2002年底的10.9%。哨点监测结果也显示出暗娼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增长的趋势。此外,自1995年首次发现母婴传播以来,母婴传播的比例也逐年增长。
  
  (4)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具有高危行为的人数增加,其共用针具比例较大;安全套使用率低;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社会歧视较为严重;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率高;部分地区存在经输血和其它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地区发展不平衡与贫困等导致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如果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得不到切实落实,就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相关症状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T4淋巴细胞内的生物合成器繁殖后代,而被它利用过的T4淋巴细胞则发生破坏和溶解,使机体开始处于丧失防御能力的被动地位。 当人体内这些免疫细胞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时,人体的免役系统崩溃,外界各种致病微生物乘虚而入,发生所谓“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也有的分法为: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临床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终末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出现完整的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情发展过程。
  
  目前发现,造成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约有数十种,如卡氏肺囊虫、弓形体、新型隐球菌、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鸟型胞内分支杆菌、巨细胞病毒、隐孢子虫和孢子球虫等等。一名艾滋病人的机会性感染,可以是多种病原体造成的数种感染,且受感染的器官组织是广泛的,而且机会频繁。对于这些病原体而言,当存在于正常人体内时,其致病能力是非常低的,故基本上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发生在艾滋病患者身上则是异常险恶甚至危及生命。
  
  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中国政府和国务院领导极其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从人民健康、民族兴衰、国家发展的高度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1994年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全球艾滋病政府首脑会议,并在巴黎宣言上签字,做出了政治承诺。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在预防上提出了七项措施。1996年建立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原国务委员彭佩云同志和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先后担任协调会议的牵头人,多次召开会议,明确了部门职责分工,加强了领导和协调。2001年设立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协调中央政府各部门、各省人民政府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督促落实1998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协调会议的各项决定。
  
  有关部门加紧制定与艾滋病性病防治相关的法律,以及制定高危行为人群干预和艾滋病病人的治疗与关怀的具体政策与措施。2003年,卫生部、公安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暂行方案》。目前,中国的《推广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实施指导方案》和《在吸毒人群中推广减低伤害措施控制艾滋病流行指导方案》已经制定完成,正在有关部委的审批之中。国务院有关部门通过积极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免征了进口抗病毒药物关税、增值税,限制艾滋病治疗药品经销环节的利润,使得进口抗病毒药物价格大幅度下降。积极研究加速药物国产化进程,使抗病毒药物能尽快普及使用。 同时,争取相关政策,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的患者给予适当药费补助,让病人尽早用上抗病毒药物。另外,抓紧研究和制定相关的保险制度,妥善解决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风险问题。近期还进行了对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清理的尝试,希望对其中不适应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的部分,在借鉴与吸取国际上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修订建议并完善有关内容。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是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策略。对其发展政府必须给予支持和扶植。中国已先后成立了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中国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中国性学会等一批与艾滋病防治有关的群众团体。他们与原有的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共青团一起,形成了一个新老组织相结合的、覆盖了所有目标人群的、能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基层网络。他们长期活跃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第一线,在高危人群的干预、大众的宣传教育、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与护理以及推动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干预方面,到2001年底,全国已有22个省在11种有高危行为的人群中设立了600多个干预试点,结合中国国情和本地实际情况,重点开展针对吸毒人群、娱乐场所服务小姐和性病病人行为干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批成功的经验。例如,借鉴世界上艾滋病干预的最佳实践,在娱乐场所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市场营销和美沙酮替代疗法试点工作,以期尽快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快速传播。
  
  在艾滋病治疗与关怀上中国政府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99年4月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中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权利与义务、医疗照顾、保密、社会救助、教育等诸多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1年5月国务院下发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中亦明确提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体系;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采用药物和其它干预手段,控制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要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医疗服务能力,关心他们的医疗”。这一切都成为向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关怀和支持的政策保障。
  
  目前,中国有关部门已经基本完成针对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关怀策略框架,制定了艾滋病治疗方案,包括机会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抗病毒治疗和阻断母婴传播指导方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设立艾滋病治疗与关怀室,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治疗方案及关怀模式。
  
  在抗病毒药物免税及国产化方面已取得突破。在国务院各部委的通力协作下,经过与主要跨国制药公司多次协商,至2002年5月,进口抗艾滋病毒药物在中国市场的价格降低了1/2~2/3的幅度。目前,有关方面正在与药厂磋商继续降低药价事宜。同时,海关总署批准了对进口抗病毒药物实施5年有限免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对申请注册的进口抗病毒药物和国内送审的治疗药物建立了快速审批通道。与此同时,抗艾滋病毒药物国产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药监局已经批准了两家国内制药企业生产4种抗病毒药,包括东北制药厂生产的齐多夫定(AZT)、上海迪赛诺公司生产的去羟肌苷(ddI)、司他夫定(d4T)和奈维拉平(NVP),这些药物将很快上市。利用以上这4种药可以组成2种鸡尾酒组方。在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方面我国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具备了在一定范围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条件和能力。自1999年起,已在北京、河南、云南和新疆开展了三个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临床试验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培训了一批有资格治疗艾滋病的医护人员。目前已经在各地6000余病人中开始进行HIV抗病毒治疗。
  
  为了加大对艾滋病疫情的控制,卫生部于2003年3月在全国启动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重点开展以治疗和关怀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首批51个示范区已经覆盖了11个重点省份,目前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此基础上,今年将扩大到全国28个省127个示范县。
  
  由于近两年我国局部地区出现集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情况,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决措施全力抗击艾滋病。2003年9月,中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第58届联合国大会关于艾滋病问题的特别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做出了五项承诺。指出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强化防治措施,坚决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这些措施包括:增强政府的责任;政府承诺对城市的艾滋病患者中低收入者由国家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对农村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同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加强传染病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建立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危险行为的干预措施;保护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反对社会歧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2003年 12月1日,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医院看望了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和医护人员,明确指出,要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监测管理;继续加大投入,实行免费抗艾滋病毒治疗,免费匿名检测,免费实施母婴阻断,对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将防治艾滋病作为关系民族兴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正在全国形成。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