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艾滋病与性病 > 正文
艾滋病与性病
新疆校外青少年高危行为与艾滋病易感性研究调查报告
2010-09-30 10:50:36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1、校外青少年构成与行为特点
  
  根据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新疆校外青少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构成:
  
  1.1 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撑孩子继续就学,或是有些家长因为家里劳动力短缺,孩子不再继续读书。这些青少年辍学以后,成为家庭中的劳动力之一。
  
  1.2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想继续上学。这些青少年多是一些家庭环境优越的孩子,辍学后多数成为街角青年,终日在街上游荡,无所事事。
  
  1.3 在学校中受到歧视或是受学校处分的一部分青少年。涉足高危行为的校外青少年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汉语文能力弱,文化习俗与主流社会有很大反差,不能通过主流媒体接受预防知识,面临的威胁最大。他们常常陷入如下境况:
  
  1.3.1 从事技术含量低的职业是校外青少年的特点之一  调查显示青少卑辍学情况严重,多为家庭经济困难。他们辍学后,男孩多成为家庭的劳动力。主要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职业,如:打馕、屠宰、收卖牛羊肉和加工出售杂碎、制作铁器;或是经营一些低成本的小生意,如:影像租赁、理发、开澡堂等等;也有一部分人闲散在家,终日无所事事。女孩则居家待嫁。
  
  1.3.2 低龄青少年成为犯罪团伙拐骗犯罪的目标  年龄小的维吾尔族辍学青少年容易被犯罪团伙拐骗去行窃。有些犯罪团伙为了控制他们,就诱骗或强迫他们染上毒瘾。这些犯罪团伙钻法律的空子,专门盯着年龄小的孩子,因为他们还不够判刑的年龄,出了事花点钱就可以了,使他们更容易逃避法律的制裁。
  
  1.3.3 零星贩毒使青少年成为毒品的直接受害者  根据我们调查了解到的贩卖毒品的情况,目前在新疆,零星贩毒的现象非常突出。这种贩毒方式使毒品广为扩散,青少年、社会闲散人员往往成为直接受害者。
  
  1.3.4 复吸情况严重 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吸毒人员都会复吸。吸毒使他们的社交圈缩小,不仅在社会上,在家庭内部的地位也很低。因为缺乏最基本的信任度,其他人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这无形中加强了他们与其他吸贩毒人员的之间联系,从而加大了复吸的可能性。我们在戒毒所进行深度访谈时,大部分人都表示后悔,却又无法控制自己。据缉毒大队的同志讲,这些人大部分都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
  
  2、校外青少年艾滋病易感性因素分析
  
  2.1 地理因素
  
  大西北的毒贩将“金三角”的毒品曲线运往新疆销售并假道转运东、西欧,新疆的大麻烟也被毒贩运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事实证明,每一个毒品的中转、集散地都无一例外地成为毒品吸食的重灾区。
  
  2.2 社会文化因素
  
  传统生计方式和族群文化认同在吸毒行为和感染艾滋病传播过程中也有很大影响。一些地区男子中流行吸食麻烟,并不认为是毒品,在朋友聚会等场合总有轮流吸食麻烟的风俗。这样的文化传统影响到下一代青少年。少数民族重视朋友,愿与朋友“共享”,所以在静脉注射时,共用针具的现象多。
  
  在家庭关系上,男性多在经济上处于支配地位,妇女多依附于男性。传统家庭中男性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包括未来发展走向等问题;女性主要掌管家庭事务,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因此,这样的家庭一旦解体,由于母亲缺乏权威,对他们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对他们的约束力也几乎没有了,许多残缺家庭的青少年将会因缺乏父亲的管教而更易涉足高危行为。
  
  维持艾滋病感染者正常稳定的生活并确保他们在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成为预防的关键。然而,由于传统习俗的影响和文化差异,很多感染者在性生活中都没有使用安全套。从婚内性关系来看,丈夫一旦感染艾滋病,其妻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极高。随着社会上离婚率的日益攀升,感染者的婚姻一旦解体,双方再次结婚生子,也存在再传播的可能。国家取消婚前体检之后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多。
  
  在调查性工作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从内地过去的汉族和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在健康保护意识方面区别很大。汉族女性一般很注意安全,基本上都采取防护措施。但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女性没有安全意识,从来没有使用过安全套,也没有采取其他的预防措施。所以,在少数民族中,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数量逐年增长,母婴传播的个案也开始增加。种种迹象表明艾滋病在一些地区爆发性流行的趋势日趋明显。
  
  2.3 经济因素
  
  经济贫困是青少年涉足高危行为的根源之一。我们在传统社区入户调查时遇到的家庭中生活条件差的不在少数,有的家里因为没有钱,只吃茶和馕。家庭收入低或没有收入来源的家庭多靠吃低保为生。经济贫困和身处弱势地位的青少年,为了谋生而更多地参与或涉足高危行为。男性涉足吸毒、贩毒、抢劫、扒窃等行为,女性为生存所迫从事性服务工作。接触毒品后,贩毒成为他们最直接便捷的赚钱途径。由于从事这种高风险职业,他们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吸毒和嫖娼就成为他们消解心理压力和获得满足感的办法。由于收入极不稳定,他们采用静脉注射和共用针具的比率非常高。  同时,他们在性生活中又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意识。种种高危行为,更将他们推向艾滋病易感人群。一旦感染,吸毒者往往没有意识(也许是由于无知)去防止病毒传给他的同伴,或者又通过性行为向更大的范围传播。
  
  2.4 认识因素
  
  很多校外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有人认为吸毒很时髦,有人因为无聊而染上毒品,有的女生竟然为了减肥而吸毒。而且由于青少年处于对新鲜事物好奇、喜欢模仿的阶段,因此,更易于接触高危行为。
  
  3、保护性因素分析
  
  3.1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方面
  
  目前新疆地区已经开展的防治艾滋病项目包括“伊马姆”项目,即以清真寺为基础,开展以艾滋病为主题的健康教育。2000年开始实施的V9项目,致力于艾滋病的开发监测,以及高层领导的政策开发;深入高危人群,启动12个示范区。妇联等开展了“面对面同伴教育”。在娱乐业的服务人员中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并进行免费的健康体检,但前来体检的仅有200多人。在戒毒所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在妇幼保健医院开展“民意阻断”等项目。目前美沙酮替代项目刚刚开展,社区关怀项目还没有开展。新疆艾滋病防治中心目前做到的是关怀无钱的艾滋病患者,对他们进行定期随访。
  
  3.1 宗教方面
  
  在与宗教人士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麻烟和毒品或者其他伤害神经的东西在伊斯兰教中都是禁止使用的,是违反圣训的。根据伊斯兰教教义规定,一个人做了坏事以后会受到惩罚,信教的人对死后的事很重视,害怕做了坏事死后受到惩罚,这是宗教进行教育的一个切入点。重视宗教的力量,将是新疆地区控制维吾尔族更严重受到毒品侵害的有力措施之一。
  
  3.3 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对“问题少年”的教育,社会应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更主要的是保障每个青少年都要完成中学教育,避免过早进入社会,培养他们能够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城市谋生的技能。为受毒品和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4、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障碍及问题
  
  4.1 相关部门工作的配合与衔接问题
  
  由于政府对吸毒贩毒进行抓捕,使得吸毒人员,也包括他们的家属对政府部门往往十分畏避,我们在调查时也曾经遭到拒访。目前,有关部门已开始进行针具交换和提供安全套的试点工作,但是,吸毒人员由于担心暴露身份之后,随时会被抓起来,试点效果并未如意。
  
  4.2 目前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体检、治疗工作速表规范
  
  大量从外省返乡的青少年感染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统计在册,不能得到及时而严格的体检,只能在家进行保守治疗,有不少因为经济困难根本无法就医,只靠一些常规消毒药品维  持生命。而在戒毒所、劳教所的感染者囿于条件,也只能和其他收戒人员关押在一起。
  
  4.3 工作人员欠缺经验和相关知识,严重影响工作效果
  
  除禁毒办、公安、防疫部门和社区基层干部经常有机会接触高危人群以外,教育部门、妇联、团委等很少有与艾滋病青年面对面的机会。一旦进入社区,由于实际工作经验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心力不足。而且由于所学知识难与实际挂钩,或是对毒品、艾滋病专业知识欠缺,培训又跟不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禁毒、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推进。
  
  4.4 宣传教育工作时常与地方实际脱节
  
  宣教工作系统开展不过两年,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各项目带来的宣传资料不灵活,不适合当地具体情况,不合时宜。尤其是性教育这块,不太符合中国国情。大部分宣教工作布置到各学校后,资金问题就首先暴露出来,靠自筹活动资金难以维持长久。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