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艾滋病与性病 > 正文
艾滋病与性病
云南省红十字会参与禁毒防艾工作初见成效
2010-09-30 10:11:35 来自:云南日报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红十字会参与禁毒防艾工作的主要经验是:
  
  一、立足实际,主动参与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通过湄公河(境内称为澜沧江)与泰国、柬埔寨相连,邻近“金三角”,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受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1989年,云南在边境吸毒人群中首次检出HIV感染者,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地区。到2005年底,全省累计检测出HIV感染者40157例,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200例,死亡病例1541例。专家估计实际感染人数已超过8万人。全省16个州市均报告有感染者,其中,3个州市已进入高度流行期,11个州市处于中度流行期,仅有2个州市处于低度流行期。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28个报告有感染者。
  
  云南省委、省政府历年来十分重视禁毒防艾工作。红十字会如何发挥优势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我会认真研究,全会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决定要从大局出发,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优势,以红十字精神积极参与禁毒防艾工作。要主动与各级政府加强沟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关爱目标人群,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要与红十字会总会及国际援助机构多方联系,争取项目及资金支持。我们认识到云南省禁毒防艾形势严峻,各州市发展不平衡,因此,工作不能一刀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在不同地区开展不同项目,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带动全局。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比较好。
  
  二、预防为先,重在宣传
  
  这是禁毒防艾工作所以能取得比较好成绩的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宣传才是预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
  
  艾滋病预防青年同伴教育项目是我会参与预防艾滋病工作的起点。1994年11月,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支持下,我会与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合作,正式启动了以预防控制艾滋病为目标的青年同伴教育项目,成为云南第一个参与防艾工作的非政府组织。青年人占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人数中的半数以上,此项目以提高青年人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能力并促进其行为改变为目标,以年轻人自己教育自己的“同伴教育”方式开展活动。
  
  此项目分4个阶段。(一)调研阶段(1994年10月-1995年10月),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城市(昆明市)两个点,采用问卷和访谈形式,对955名14岁—32岁的青年进行了以艾滋病为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道德、观念、行为等方面的基线调查。(二)准备阶段(1995年10月-1997年),引入亚洲红十字会及红新月会艾滋病力量组织的同伴教育方式,组织国内外艾滋病防治专家针对云南省情况编写教材,并在省内举办了多个培训班,设计制作了一批与培训相配套的宣传品。(三)培训阶段(1997年-2001年),从来自各行业的志愿者中挑选年龄在15岁—35岁的青年,以培训手册作为基础教材,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艾滋病、性病、毒品知识以及主持交流技巧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成为项目的主持人。(四)拓展阶段(1998―-2004年),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向全省各州市扩展。
  
  目前全省有经过培训的核心主持人近20名,主持人近400名,志愿宣传员2000多名。项目已在曲靖市、昆明市、思茅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德宏州、怒江州、昭通市等9个州市开展。截止2005年底,各项目点共举办培训班1800多期,培训对象涉及10余个行业,培训防艾宣传员38000余人,70余万社会公众接受了艾防知识培训。
  
  经过10多年的实践,该项目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掌握了一些实用技术。除了在省内开展工作,我会还应邀对海南、新疆、山西、西藏、广西、河南、吉林、辽宁、四川、黑龙江、安徽、山东、香港等省区红十字会及其他组织和机构开展艾滋病预防与关怀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我会在开展此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国际组织的优势,积极争取外援。项目合作对象,从最初的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发展到港澳救世军、联合国儿童基金、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国际艾滋病联盟、日本昭宪皇后基金等10余个组织和机构,共争取到项目资金及物资支持合计1600万元人民币。由于项目做得好,又为我们进一步争取外援创造了条件。
  
  此项目既是我会参与预防艾滋病工作的起点,也是亮点。它探索出的成功模式,为禁毒防艾工作积累了经验,因此,我会获得了联合国以及卫生部、公安部、教育部、广电总局和云南省授予的多项荣誉称号。
  
  三、依靠志愿者,深入社区、家庭
  
  爱咨家——艾滋病咨询服务中心是防艾工作一线的中坚力量。我们和港澳救世军合作,最初与一些防艾专家、其他非政府组织成员、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青年志愿者、新闻记者、出租车司机、酒店工作人员讨论,开始孕育成立这个中心,后来又借鉴香港爱滋病基金会的成功经验,创办了爱咨家。这是一个集艾滋病知识咨询中心,面向社会和流动人群的服务窗口,防艾组织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为一体的宣传教育机构。
  
  通过4年的努力,爱咨家目前已拥有两个基地和11个志愿者分部、800多名志愿者,从单纯散发艾滋病宣传材料的街头宣传服务发展到深入社区的入户宣传,还可为社区和其他非政府组织提供培训场所,并具备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关怀服务,为医务人员提供支持服务等多项功能。我们期望通过能力建设,探索一种有效的和可持续的艾滋病预防模式。爱咨家倡导志愿者服务精神,以平等、关爱的理念开展宣传、培训、咨询、关怀等工作,帮助民众掌握防艾知识、提高防艾意识、促进社区参与并提供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的关怀与支持,以减轻艾滋病所带来的危害。
  
  爱咨家有4大特点。一是志愿者众多。这是爱咨家最为显着的特点之一。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点多面广,有电脑网络、热线咨询、宣传信息设计、社区宣传及青年同伴教育主持人等不同的兴趣活动小组。志愿者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时间加入一个或多个兴趣小组。二是立足社区,开展防艾宣传服务。社区工作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最初从青年志愿者到街头派发小册子开始,到现在已发展到入户宣传,使大量的居民接受了培训;从最初常被取笑、拒绝、回避,到现在有社区主动邀请前往服务。这个过程凝聚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无数心血。三是举办培训讲座和在社区、学校、工厂等人群集中地举办展览。爱咨家成立至今,坚持不间断地面向大中小学举办预防艾滋病基础知识培训班,还针对社区、志愿者举办预防艾滋病基础知识讲座。在人群集中地特别是在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所举办展览也是预防艾滋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份内容简单明了的宣传单就可以让人获得预防知识。在这方面,爱咨家依托强大的志愿者队伍,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四是资讯的快速传递。利用科技手段在互联网上提供咨询、宣传教育,在机场、医院、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摆放艾滋病知识宣传触摸屏系统,大大提高了爱咨家传递资讯的能力。
  
  四、搭建平台,播撒阳光
  
  根据长期与目标人群接触的经验,我们发现,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相互之间容易沟通、交流和理解,如果为他们提供平台,在全社会的关爱下使他们有能力、有条件互帮互助,禁毒防艾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阳光家园”项目便是这一做法的成功典型。
  
  该项目办公室成立于2002年12月,先后实施了澳大利亚红十字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等项目,为药物滥用及戒断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提供关怀和帮助,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艾滋病预防青年同伴教育培训、初级救护培训、感染者家庭关怀护理培训和计算机、电子电工、手工编织、美容美发等生活技能培训,使目标人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学习、携手重生。
  
  孙健作为项目负责人初到“阳光家园”时,这里什么都没有。在配齐了简单的办公用品后,他最犯愁的是学员。已经做了5年青年同伴教育项目的他,熟知怎样才能找到目标人群。他跑了五华、盘龙两城区的20多个社区,“请”来了14名吸毒戒断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为“阳光家园”的首批学员。之后,经过不断努力,到2003年,已有400余名学员在这里接受培训。“阳光家园”用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关爱着每一位学员,帮助他们驱走黑暗,找回生命的阳光,重新树立起人生的目标。这里有一个好的氛围,没有歧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大家像兄弟姐妹。人人可以轮流当主持人,把自己的思想或感情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各自的亲身体会,互帮互助,寻求自救。还尽可能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回归社会。经过培训以后,许多学员重新步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些人还成为志愿工作者,其中40余人成为出色的志愿工作者,他们自愿做一名帮助别人早日冲破黑暗的红十字志愿工作者,以身说法,带头示范,以榜样的力量影响了大批目标人群,在禁毒防艾的战场上发挥了特殊作用。这部分“带头羊”从被人鄙视到走上讲台侃侃而谈,虽然时间不长,但心理上却经过了“千锤百炼”,跨越了人生的一大步。阳光家园热诚地帮助和鼓励他们,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放手让他们对其他学员做思想工作。当其他学员听到他们说“我们和你是一样的人”时,从一开始就接受他们,与他们朝夕相伴,许多人也树立了走向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们不仅帮助别人,还积极向政府反映相关信息,出谋划策,成为目标人群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2003年11月,全国政协张怀西副主席在视察阳光家园后,欣然题词:“远离毒品,找回自信,学习技能,重塑人生。”2004年,全国人大蒋正华副委员会长视察阳光家园时,也鼓励工作人员和戒断者:“做好帮扶工作,巩固戒毒成果”。2005年12月,彭佩云会长来到阳光家园,与工作人员和戒断者们亲切交谈之后,题词道:“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办好阳光家园,让温暖的阳光帮助更多的人走向新生活。”五、动员社会力量,关爱目标人群
  
  思茅市红十字会早在1994年就开始了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工作,是云南省最早重视和开展高危人群同伴教育的地区。多年来,通过澳大利亚红十字会的无偿援助,并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会积极指导思茅市红十字会在普通及高危人群中开展了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中开办了关怀与自我护理培训班。在此基础上,思茅市红十字会帮助指导当地私营企业主李继东创建了重生工厂这一没有围墙的戒毒所、没有医护的AIDS家园,收容吸毒戒断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劳动,举办培训班传授保健知识和护理常识,教育他们相互关爱,减轻心理压力,并开展生产自救。2004年,思茅市红十字会还给他们发放大米、棉被、床垫、运动鞋、肥皂。2005年,经过市红十字会多方呼吁,得到美国爱心扶贫组织无偿援助的钢架床、棉垫、棉被、蚊帐等一批生活用品。市红十字会原副会长包正国是长期从事防艾青年同伴教育、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关怀与自我护理培训的行家,他对这一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重生厂登记在册的人数最多时达到266人,目前有179人,其中7成以上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为了办好重生工厂,市红十字会积极向各级党政领导汇报宣传,争取支持,先后给思茅市政府写了《加强对全市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终身关怀、终身治疗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报告、关于解决重生工厂困难问题的报告等,为该市党政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得到了省、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目前,重生工厂的社会效益明显,厂里的戒毒者效果巩固,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的蔓延,阻断了零星毒品贩卖的渠道,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做好阳光家园进社区工作
  
  省红十字会经与昆明市红十字会协商论证,拟在昆明市盘龙、五华、官渡、西山4个主城区各建一个“阳光家园”艾滋病预防关怀综合干预项目点,争取今年下半年启动,已报省政府待批。在进一步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拟加大推广力度。
  
  二、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禁毒防艾工作
  
  加大对重生工厂指导和支持的力度,积极争取国际项目援助资金。重生工厂经验的核心是无歧视+生产自救+康复,它实际上已经是艾滋关怀社区的雏形,如能得到积极扶持,很有可能探索出一种社会广泛参与,既符合当地实际,又有推广价值的禁毒防艾的成功模式。三、积极拓展工作空间,开展行为干预活动
  
  围绕省政府出台的《云南省艾病防治办法》,结合我会实际,积极开展包括安全套推广使用等行为干预活动,并在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组织生产自救,加强流动人口宣传教育等方面做好工作,争取在禁毒防艾工作上做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