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心声泪痕 > 正文
心声泪痕
一个公安民警的戒毒经历
心声泪痕
2008-10-28 08:06:31 来自:丁加健 作者:江苏矫治网 阅读量:1

  导读:一个公安民警从堕落为瘾君子,毒品给他留下的是破碎的家庭、极度的自卑和丙型肝炎。劳教所运用系统的心理矫治措施解救了他的灵魂。现在,他是一名热情的戒毒帮教志愿者。

  徐林,四十出头,脸庞黝黑、气质成熟,体魄强健、笑容灿烂——看不出他曾经是有八年吸毒史的“瘾君子”。

  1986年7月,徐林凭着在警校取得的优异成绩,被分配到镇江市某公安部门办公室工作。那时候的他意气风发、好学上进、工作勤奋刻苦、成绩突出,被局领导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天道酬勤,1993年,也是火热的夏天,他被下派到基层派出所锻炼,任所长。他豪情满怀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心里也暗暗允诺: 要在这把“交椅”上干出一番成绩来,对得起领导的知遇之恩。

  权力——当你拥有的时候不要太得意,因为太多的人盯着你的权力。

  徐林摆脱不了这样的社会现实,作为派出所所长的他需要应付的人和事要比在办公室复杂得多。他需要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而这些人正是盯上了他手头的权力,于是金钱、美色向他涌来。起初他那颗纯净的心灵极其厌恶铜臭和腐化的气息,也曾如同电影中的情节一般,大义凛然地驳斥一切腐朽。所以上任伊始,他的工作得到了一片好评。在一片好评声中他膨胀了,他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一个可以左右一方土地的人物。隐藏在心灵深处的腐败种子慢慢发芽、生长。渐渐地,他不再认为工资是他的唯一收入,也不再认为妻子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女人。很快,徐林的作风问题在当地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对领导的再三告诫和亲人的苦苦规劝他都充耳不闻,自认为无所不能的他于1996年3月被撤职查办,一个月后被清除出了公安队伍。

  生活如果失去理想的航标,生命之船就会迷失方向。被迫“脱去”警服,并没有引起徐林足够的反思和省悟,相反他却一头扎下去,整日混迹于歌舞厅、夜总会,与那些狐朋狗友打成一片。在那些所谓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从事娱乐场所经营,生活上更加放纵自己,在腐化堕落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妻子出身书香门第,有着很好的文化底蕴和人格修养。看到徐林一步步堕落,善良的妻子想方设法挽救他的灵魂。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规劝也曾引起徐林的一丝悔悟,但利令智昏的他并没有及时回头,而是在自我放纵中失去了一次次大好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妻子及其家人的信任。1998年,妻子与他协议离婚。了无牵挂的徐林为所欲为,隔三差五与那些朋友们聚会,俨然与他们同进退。

  这一天,徐林接到朋友的电话,二话没说奔向约定的地点。然而当他走进那扇熟悉的门时,却看到了不熟悉的情景。一群人吞云吐雾,眯着眼睛自我陶醉,面前还有锡箔纸和白色粉末。他下意识地愣住了,他知道这是海洛因。

  “愣在那里干什么?”朋友招呼他进来坐。

  “没什么,不认识他们嘛。谁啊?”徐林点燃一支烟,故作镇静。

  “朋友哎。”那人递过来一套“家伙”,“你玩啊?”

  “这个我不会玩。”徐林扬扬手里的香烟,“我抽烟。”以前所学的知识让他在潜意识里排斥毒品。

  “没事的。你书看多了,一次两次不会上瘾的。我也玩,你看我有事情吗?”朋友劝说着将所有的一切给他准备好,“来哉,来哉,就一次没有事情的。”

  简单地犹豫之后,徐林竟然幼稚地相信了。然而毒品这个东西,你能有第一次,就会不知不觉地有第二次。不久,徐林就沦为毒品的奴隶,从此与其相伴,满心都是毒品,再也找不到半点往日意气风发的痕迹。2000年,徐林因吸毒第一次被警察抓住的时候,正是在他第二任妻子剖腹分娩的第二天。

  他进了强制戒毒所一个月就被放了出来,本来是让他回家照顾妻儿,但丧失了良知的他并没有如众人所愿回家尽责,而是直奔粉友处过足了毒瘾。随着毒瘾的不断加深,徐林的吸毒方式也由烫吸变为静脉注射。为了满足日益增大的毒资需求,他千方百计,欺骗父母和亲友,四处借债,结果外面是债台高筑,里面是家徒四壁。

  2002年9月,徐林第二次被强制戒毒,经过六个月的强戒,生理基本脱瘾,但心瘾的毒根并未去除,一年后又因再次复吸,被处以劳动教养两年。

  2004年4月13日,徐林戴着冰冷锃亮的手铐,被投送到了劳教所。想到几年前自己身为威武的人民警察,抓到坏人时总是自己给别人上铐,而今自己却沦为违法之徒,被铐上冰冷的手铐。命运与自己开了一个多大的玩笑啊!他的心一下子掉到了冰窖里。

  入所初期的徐林,极度的自卑,心理上几乎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管教民警找其交流,他只是问一句就勉强答一句,消极应付,至于跟其他学员,则是很少讲话。那段时间,他的矫治生活极其有“规律”——白天上课打瞌睡,训练出工不出力,晚上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屋漏偏遭连夜雨”,就在徐林思想极度消沉的时候,接到父亲的来信,说他现在的妻子因一人无力抚养年幼的儿子,提出离婚,这对徐林不啻是晴天霹雳。父母、亲友不齿他的行为疏远他、妻子因为他的堕落离开他,心灵上百无聊赖的他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然而这一切都被他的管教民警看在眼里。中队决定对他主动实施心理干预,帮助他度过心理危机。

  徐林已经经历过一次离婚,如果再次家庭破裂,对于他打击实在太大了。所以要想将他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首先必须帮助他拯救婚姻。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十几次电话,耐心的劝说也只能使他的妻子同意与徐林通一个电话。通话前民警反复提醒徐林一定要向妻子诚恳地道歉,并诚恳地表达忏悔,徐林允诺,也表现得很好。他先向妻子表达了自己真诚的忏悔之情和立志戒毒的坚强决心,最后说希望妻子看在年幼儿子的份上再给他一次机会。他的妻子并没有直接表态,只是说过来看看再说。徐林放下电话,耷拉着脑袋,可民警却感觉到事情有了转机。民警当即和徐林进行交流,告诉徐林挽回妻子的心还是有希望的,只要他能够踏实地按照矫治要求,改正错误,民警一定会帮助他和妻子好好沟通。那一刻起,徐林的态度开始变得积极。

  徐林的分管民警明白,要让徐林的妻子改变离婚的想法,就必须在他们大墙内的第一次见面前让徐林的心理健康起来,让他的妻子看到丈夫重生的样子。于是,民警开始综合分析徐林的个人履历及家族史、现在的郁闷失眠等行为表现和入所初心理测试的结果,发现了徐林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表层为十年的人民警察的历史与现在因吸毒被劳动教养形成的巨大反差、父母的责怪、妻子提出离婚等生活事件诱发了抑郁情绪,实质上是其内在不合理信念对上述诱发事件的解释最终导致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并加重。心理矫治民警针对这一情况,研究制定了专门的矫治方案,对他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系统的矫治,以帮助他改善当前抑郁情绪、睡眠状况,使他能够参加正常的学习和训练;同时使他学会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从而改变不合理信念,习得心理调节技巧以拥有现实、理性、宽容的人生哲学。

  经过为期一个月共五次连续的心理咨询,徐林心态变得坦然了许多,情绪症状得到了很大改善,认知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加之他妻子应约来所会见,经过民警的斡旋,同意再给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他的心情更加地放松了。他开始以全新的姿态投入矫治生活,渐渐地,他也懂得了肩上的责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活动需要动机的启动。动机是内在需要的产物,它可以通过愉悦的情感来引发。乐观的心理总会带来快乐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会使一切变得灰暗。积极乐观的心理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事情因此也就有了改变的可能。恢复了乐观自信的徐林对自己的戒毒充满了信心,对将来回归社会后美好的家庭生活的憧憬成了他积极矫治的动力,他实现了由“要我矫治”到“我要矫治”的180度大转变。

  入所训练结束时,由于徐林较出色的文化和队列素质,他被留队当了队列教员,协助民警开展新入所劳教人员的队列训练。昔日的警校毕业生和十年的公安工作经历,今日又发挥了用场。在协助民警进行队列训练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队列整体还是个别学员,徐林都是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动作,手把手地示范和纠正。他不仅对新学员严格要求,而且总是以身作则,为新入所学员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劳教场所制度规范化、生活集体化、行动军事化、教育学校化和康复科学化的系统严格的训练下,在管教民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身为队列教员的徐林的带动下,新入所劳教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入所劳教人员换了一期又一期,也使身为队列教员的徐林得到了很好的磨炼。他所取得的成绩,让他自我肯定,他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感也在日复一日、严谨有序的矫治生活中逐步增强。

  民警看出徐林不仅在队列方面有专长,还是一个多面手,文化宣传方面也很出色。于是民警将他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让他负责劳教人员文化宣传的部分工作。徐林的心灵开始有着落,思想开始有归属。他积极参与中队的板报制作,书写、绘画和组织稿件;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写作,积极向所部小报《朝阳报》投稿;他被选中参加所部组织的文化月竞赛活动,积极备赛,为大队争得了荣誉;他参加地方中小学法制教育报告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年轻的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这一切又让他找回了自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一块废铁,而是一把可以劳作的锄头。对于劳教所组织的每一项活动他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使自己受到更多的教育,也因此被评为“矫治之星”、“优秀通讯员”、“百安赛优胜个人”,等等。面对得到的诸多荣誉和法律奖励,他吸取了往日的教训,再三告诫自己,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戒除毒瘾、重做新人才是自己的最终目标。

  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底,正在徐林迈开大步向回归之路奋进的时候,他经常感到自己食欲不振、头晕、四肢无力。他还以为是自己压力太大、过于忙碌的原因,并没有太在意。民警安排他作适当调整休息,然而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民警带他到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检查结果为“丙肝表现抗原阳性”,也就是意味着徐林感染了丙肝病毒。徐林被这无情的事实击懵了。徐林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知道感染丙肝病毒后可能演变的结果,他的思想负担一夜之间重千钧,整天处于忧愁苦闷之中。

  觉察到他的苦闷,管教民警再一次向他伸出了温暖关爱的双手。民警在积极为他治疗的同时,又找来大量有关丙肝防治的资料供他阅读,并专门请来医生为他详细讲解有关丙肝的防治知识,使他对丙肝有了正确的认识。同时,通过引导他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帮助他找到了感染丙肝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共用针管注射吸毒过程中感染的。

  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帮助他找到了病因之后,民警又三番五次地与他促膝长谈,为他解开思想疙瘩,并语重心长地开导他:“感染了丙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疾病吓倒。关键是要从中吸取血的教训,坚定与毒魔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从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你同样还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管教民警句句教诲,如春雷贯耳,震撼着徐林消沉的灵魂;这一声声的殷殷嘱咐,如春风化雨,浇灌着他干涸的心田。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劳教人员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尽管离不开民警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在矫治关系中,矫治者只是扮演“助动者”的角色,而劳教人员自己才是改变自己的真正的主宰。因吸毒感染丙肝这一铁的事实、血的教训再一次让徐林以自身的沉痛代价感悟到了毒品的危害之深,他刻骨铭心憎恨毒品的同时,也自觉地把疾病的沉重压力化做戒毒的强大动力。在此后的矫治过程中,徐林总是主动积极地配合民警的教育矫治措施,特别是在回归社会前的抗复吸心理技能训练活动中,徐林更是深刻地记取了前两次强制戒毒时消极应付最终导致复吸的教训,自觉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调控自己的情绪,磨炼自己的意志,使自身对毒品的免疫力不断增强,为顺利回归社会、自觉保持操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10月12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徐林带着劳教所管教民警的殷殷嘱咐和美好祝愿,在父母妻儿的苦苦期盼中,提前五个多月解除劳动教养,以崭新的面貌回到了阔别近两年之久的家乡。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下,在热心亲友的帮助下,他在一个镇办工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他对这种平常的工作和生活感到很踏实,也很有奔头。

  回归社会一年半以来,徐林不仅慢慢融入了正常的社会,同时他还在当地积极参与无毒社区建设。近日,徐林又因操守表现好被某劳教所聘为戒毒帮教志愿者,他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肤之痛警醒那些至今仍在毒品边缘徘徊、动摇的人们: 永远把准人生的航向,善待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了我们和谐美好的家园,携起手来,共同筑起抵御毒魔的钢铁长城。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