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心声泪痕 > 正文
心声泪痕
三对夫妻:牵手走进戒毒所
心声泪痕
2007-07-08 16:56:46 来自: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作者:郭风情 阅读量:1

  “烟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锡纸半张,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火光冲天。”这副对联形象地描绘了毒品给众多家庭造成的严重危害。

   A 她毕业于省城某高等学府,母亲是主治医师,父亲是大学教授。新婚之夜,她和同为“毒友”的丈夫只做了一件事:不停地吸,直到天亮。其余事项,她说,根本不想。

  张春很漂亮,侧面看简直是林青霞的翻版。高高的个头,笑起来无所顾忌,一双大眼睛不安分地扫来扫去。坐在记者面前,第一句话便是:“可以抽烟吗?”未等记者表态,她便熟练地点着一支云烟,眯着眼吸了一大口,很陶醉的样子。

    张春今年31岁,父亲长期出访美国。大学毕业后,她顺利进入太原一家合资企业,那时的她青春美丽,人见人爱。但她的男朋友却是一个集赌博、吸毒于一身的“混混”。从他那里,她有机会接触到了毒品,并逐渐难以摆脱。开始是为了治自己的胃病,后来毒品成了她生活中的惟一乐趣。合资企业不去了,男朋友的工程也不做了,两人整天整夜蜷缩在家里,吸得天昏地暗。刚开始时的快感早已消失,近千元的毒品吸完,只为了保证几小时内不痛苦。而双方父母对这一切一无所知。终于有一天,男朋友的母亲知道了真相,老人哭天喊地,一口咬定儿子吸毒是她这个“狐狸精”所害,逼儿子跟她分手。男朋友母命难违,很快"瞎找"了一个女人结婚。

  张春说,自己13岁就跟了他,到头来却被一脚瞪开,伤心无聊之下,她很快找了一个替身。不幸的是,新任男友也是一名瘾君子,吸毒史至少在两年以上。也好,两人算是“志同道合”。张春接受了他,并在前男友结婚一个月后也办了婚事。身为医院主治医师的母亲死活不同意,苦劝不成,便拒绝女儿从家里出嫁,但张春对这—切早已麻木不仁。

  她冷笑着对记者说,“不让就不让,吓唬谁呢?无所谓!”

  2004年2月25日,婚礼如期举行。婆家煞费苦心,为迎娶张春雇用了一顶大花轿,但丝毫不能引起张春的兴趣;她草草将自己、“收拾”了—番后,便钻进了卫生间,饱饱吸了一顿,以保证迎亲路上平安无事。上午11时左右,新郎新娘在装修一新的洞房会面了。令来宾诧异的是,这对新人见了面不是含情脉脉地对望或拥抱,而是迫不及待地同时奔向卫生间。

  开始敬酒了,张春强打精神,心不在焉;丈夫虽然笑容满面,却哈欠连天。好不容易挺到客人散尽,两人将房门一关,又捧出了“心爱”的毒品。夜幕降临,两人心无杂念,和衣而躺,只是以更多量的毒品来庆贺两人终成眷属。

  张春一边弹着烟灰,一边向记者自嘲:“屁的眷属,我们连手都懒得拉一下,更甭说……”

  一个月后,这对有名无实的夫妻在又一次吞云吐雾后,被太原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当场抓获,送到了太原市戒毒所。张春猛吸一口烟,习惯哇地撇着嘴角冷笑:“我们的蜜月是在戒毒所结束的,够酷吧!”

  直到此时,张春母亲才如梦初醒:原来她一直视为骄傲的女儿除了嫁给一个吸毒鬼之外,自己的毒瘾也毫不逊色!每周两次的探视,母亲每次都来,来了就哭,哭得张春直皱眉头:“至于吗?我又没死。”她的丈夫每每躲在—边,不敢上前与岳母搭话。他告诉记者:“我把人家姑娘害惨了。”

  在戒毒所里,两人经过向队长申请,见过几次面。长吁短叹后,一致决定:戒!戒不了怎么办呢?张春想到要—个孩子,让这个小生命来拴住自己,丈夫自然一百个愿意。

  一日吸毒,终生戒毒。戒毒之难可想而知。这对夫妻将戒毒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到未来的孩子身上,未免令人忧心忡忡。夫妻中有一方吸毒严重的,者会导致家庭破裂。若夫妻双方共同吸毒,其危害更是无法估量。众所周知,毒品使人变得自私、暴戾、虚伪、残忍,对子女的教育和对家庭的责任一概无从谈起。另据调查表明,吸毒夫妇孕育的婴儿,死亡率高达30%,侥幸成活的也多为畸形儿或者低能儿。所以,我们在对张春夫妇的明天深表忧虑的同时,对那个身负重大使命的“小生命”更有一份担忧。作为不幸染上毒瘾的人,即使没有能力给亲人幸福,至少也不应该将更多的灾难带给更多的亲人!
 
  B 她在“T”型台上的风采曾令很多人倾倒,包括她现在的“丈夫”宋龙。两人双双被强制戒毒后,“丈夫”只能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悄悄看一眼已经“胖得不成样子”的她。

  她竟然做过模特?

  当五大三粗,堪称“虎背熊腰”的李红站到面前时,记者不由得一怔。她坦然一笑,解释道:“我太胖了吧,来这里吃的,体重加了20多斤。”

  吸毒前的李红据说是一块天生的模特坯子,1尺8的腰围,一双会调情的眼睛,站在台上,光芒四射。做土方工程的宋龙不顾年龄整整大她一轮的现实,对她一见倾心。那年,李红刚20岁。 
 
  但宋龙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赌博,曾创下一晚上输掉40万元的纪录;出入迪厅酒吧;与“摇头丸”、海洛因等各类毒品结下不解之缘。而李红的模特事业却正处于鼎盛时期,她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大城市。北京国际车展、各大品牌发布会到处留下了她的倩影,她的现代舞尤其拿手。记者在戒毒所采访期间,正赶—亡她为“国际禁毒日”的到来排练节目,李红编创了现代舞《窗前明月光》,舞台上的她尽管体态臃肿,但那双眼睛顾盼生辉,令台下观看的宋龙情不自禁地和队长坦白:“我就是被她的眼睛迷住的,但我又把她害了。”

  李红吸食毒品的起因,完全出于好奇,听人说毒品能减肥,她更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尝试的行列。不想,有了第一次,便有了第二次,有了第二次,便有了无数次。她很快成了毒品的俘虏。以前视之为生命的演出现在则能推就推,为了能及时吸到毒品;凡是太原市以外的演出被她一律拒绝。面对同行诧异的目光,李红不惜编出各种耸人听闻的借口,她无辜的父母无数次成为这些不幸事件的主人公。最“悬”的一次是在小店的演出,由于缺货,李红在演出前毒瘾忽然发作,呕吐、抽搐,同事以为她感冒了,丝毫没有想到这个最令她们嫉妒艳羡的“模特尖子”竟然已沦为一名吸毒女!该她上台了,李红没有其他选择,只好硬着头皮走上舞台。事后,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演出是如何结束的。她心有余悸地向记者回忆说:“没有在台上打滚儿,已是万幸了。”

  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李红索性离开了心爱的“T”型台,每天闭门不出,成为一名“职业吸毒者”。每当电视屏幕出现昔日的姐妹在舞台上摇曳生姿的画面,李红视而不见,没有任何触动。毒品成了她惟一的“恋人”,只有它,才能令她忘乎所以,不顾一切。

  2004年2月,她和“亲密战友”宋龙出门“办货”,被早已获得情报的公安民警抓了个正着。两人灰溜溜地走进了戒毒所。直到此时,李红父母才获知长期在外发展的宝贝女儿早已发展成为一名吸毒者了!

  听说记者随后要去采访宋龙,已经走出门的李红又悄悄返回,露出几丝难为情的样子:“可以给我捎句话吗?就说我想他,不知他想不想我。”宋龙入所以来,一直担任二大队的班长。他相当坦白地告诉记者:“我害了李红,使她染上了毒瘾,我要对她负责到底,要她看看,她爱上的人不是熊包。”说这话时,宋龙双目发亮,好像美好的明天已经触手可及。

  不抽了,再也不抽了。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表白。这些吸毒成瘾的不幸男女面对太原市戒毒所充满人情味的亲情教育,良知回升,幡然醒悟,于是真心实意地决定戒毒,与毒品一刀两断。殊不知,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当他们回到社会,见到昔日的毒友,甚至看到以前吸毒时用过的工具,都会触景生情,出现条件反射性的哈欠、流泪和周身不适,产生强烈的用药冲动。95%的吸毒者都会无法自持重蹈毒海。这些触目惊心的现实,宋龙和李红虽然早有耳闻,但他们怀着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决定向自己的生理极限挑战。面对他们,社会应该多给予一些理解和信任,给他们创造一个告别过去的良好环境,让他们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早日回到温暖的家园。
 
   C 几年前,她在某中医学校上学时,曾聆听过与该校仅一墙之隔的戒毒所管教干部“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讲座。毕业后,她却与吸毒男友“泡”在一起,有家却长年不归。

  听到记者采访,孙霞显得很兴奋,连声问记者何时发稿。她的语速很快,一开口便笑容满面,两颗小虎牙若隐若现。记者埋头记录时,她突然问了一句:“你相信吗?我才20岁。”

  孙霞从小到大,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从某中医学校毕业后,不安分做护理工作的她开始四处游荡。不幸的是,她的朋友圈子几乎都是“吸毒鬼”,看着他们欲死欲仙的样子,孙霞充满了好奇和尝试的冲动。一来二去,她彻底融入这个可怕的“吸毒圈”,并结交了一个男朋友,不用问,这也是一个吸毒者。有趣的是,两人各有各的毒源,互不干涉,都不知道对方早已吸毒成瘾。由于惧怕父母的管束,孙霞开始夜不归宿,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几乎一年不回家。

  心急如焚的父母将孙霞设法领回家中,好说歹劝,孙霞就是一言不发。无奈之下,父母用一把手铐将孙霞铐在暖气管上,吃饭时将它打开,饭后又继续上锁。孙霞木然地承受着这一切,内心充满对久违的毒品和男友的思念。半年过去了,父母的苦口婆心只是换来孙霞更深一层的仇恨和抵触。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趁父母不备挣脱手铐,逃出家门,从此断了与父母的联系,与吸毒男友公然混在一起。她告诉男友:“原来你还吸毒。那好,你吸我也吸,这样才公平。”

  几个月前,男友东窗事发,被送进太原市戒毒所。没有了他的陪伴,孙霞彻底自暴自弃了。整整一个月,她从早上一睁眼就开始抽,一直到半夜。偶尔出门,也只是为了“办货”。为什么一睁眼就抽?孙霞笑言:“不抽不行,根本起不了床。”

  就在她浑浑噩噩打发漫长时光的时候,她的家人疯了一样到处找她,甚至张贴了寻人启事。2004年5月8日,她接到父母辗转捎来的消息:最疼她的奶奶病危,想见她最后一面。良知犹存的孙霞开着当年父母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她的“快乐王子”赶回家中,发现几乎所有亲人都聚在一起,盛情迎接她的归来。中午,一家人在饭店吃了一顿喜忧参半的“团圆饭”,饭后,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她别在外面继续漂了,这个家需要她,父母需要她。一心惦记下一包毒品着落的孙霞,对家人的苦口婆心却充耳不闻,就在奶奶还在抹着眼泪“控诉”她的时候,她已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家门。就在当天晚上,她被公安民警抓获,送到了戒毒所,与先她而到的男友再次“会合”了。

  只有在这种时候,她才开始感念家里的万般好处。入所第一天,她忐忑不安地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喜出望外,连声问她在哪里。她用极低的声音回答:“我被公安抓了。”“为什么?!”“因为吸毒。”母亲当即昏倒在地,从此一病不起。几天后,她再次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只是哭,刚巧下班回家的父亲听说是她的电话,火冒三丈,命令母亲趁早挂断电话,说这样不争气的女儿忘了也罢。

  入所近两个月来,伤透了心的父母一次也没有来过。孙霞对此反应平淡。她笑着对记者说:“我老公比我先出去一个月,他会把我办出去。家,我再也不想回了。”

  孙霞口口声声的“老公”李小军今年33岁。这个男子回答记者的问话时有气无力,一看便知毒瘾不轻。他冷漠地表示如果孙霞父母不同意他俩的婚事,他绝不勉强,到时候他只需把她送回家即可。

  当记者结束采访时,迎面碰上了孙霞。她迫不及待地向记者询问:“他同意办我出去了吗?”看着她满脸的期待,记者忍不住问了一句:“你还想在毒品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吗?”

  毒品的危害早已人所共知。但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近年来,吸毒群体趋向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在校生吸毒现象更是引起了家长的巨大恐慌。这些家庭在饱受毒品侵害的同时,也应该反思造成孩子误入歧途的原因: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结交狐朋狗友,长期夜不归宿,有些家长甚至泰然处之,直到惊闻噩耗,才女口梦初醒,懊悔不已。更可悲的事,面对吸毒成瘾的孩子,有些家长不是配合政府治疗,而是想方设法让孩子逃避惩戒。这是一种多么糊涂的“父母之爱”呀!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