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依托咪酯和莫达非尼药品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将莫达非尼作为药物滥用监测的重点品种,密切关注其滥用变化情况,如发现滥用情况及时报告,必要时采取进一步强化监管的措施”。此前,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的公告》,将莫达非尼由第一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二类精神药品,自10月1日起施行。
莫达非尼,一种觉醒促进剂,属于中枢神经兴奋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嗜睡症。同时,其具有潜在的成瘾性与依赖性,滥用可导致情绪不稳、抑郁、狂躁、焦虑等精神症状。不法分子将其包装成“聪明药”贩卖,社会危害严重。为何总有人陷入“聪明药”的陷阱?管制类别发生变化对相关不法行为的查处又有何影响?
8月,青海省西宁市警方破获了一起走私精神药品莫达非尼的案件。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办案民警。警方告诉记者,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禁毒大队接到转自市禁毒支队的线索称,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警方在办理一起案件时,发现一个关联邮包由境外发往西宁市,十分可疑。经过循线追踪,警方判断邮包中装的是莫达非尼。禁毒大队迅速将线索上报,随后展开一系列侦查行动,最终在西宁市城西区某小区门口将嫌疑人李某抓获,现场查获莫达非尼500片。随后警方前往嫌疑人家中进一步搜查,又缴获莫达非尼86片,同时,办案民警在其网络订单中发现还有一个邮包。在对李某采取强制措施后,另外一个邮包也寄达西宁市,内有800片莫达非尼。
李某是一名公司职员,因在网络广告上看到有一种“聪明药”,服用后可以一扫疲惫,长久地保持兴奋状态,便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走私毒品,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无独有偶,2022年年初,江苏省淮安市对外通报破获一起走私毒品案件,嫌疑人赵某为一名主流文学网站的签约写手。2019年9月,他偶然在网上看到关于“聪明药”的报道,出于好奇便上网查询,了解到该药可以使人短期内注意力集中、思维灵活。
赵某经多方打听找到一位国外“代购”,于2019年11月和12月分别两次下单,购入大量阿莫达非尼(莫达非尼的异构体)。当因涉嫌走私毒品罪被海关缉私分局立案侦查时,赵某追悔莫及却已无济于事。
2019年8月,青岛海关对外发布通报,其下属青岛邮局海关在自境外发往国内的邮件中查获我国列管精神药品莫达非尼10盒,共计1000粒。犯罪嫌疑人计划将其包装成“聪明药”进行售卖。
据媒体报道,一位母亲看到读中学的女儿学习压力太大,无法集中注意力,十分焦急。此时家长群中有人提到孩子吃了“聪明药”学习效率飞速提升,她便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最终购得此药。此后,女孩每天早晨上学前吃一片,两三个月后服药量变成了每天两三片。
没过多久,女孩就开始严重掉发、失眠、焦虑,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看到情况不对,母亲紧急停掉了女孩的药,可服药成瘾的女孩竟开始自行通过网络找药。母亲怎么也没想到,爱女心切的她竟然亲手将女儿推进吸毒的深渊。
“聪明药”果真有使人聪明的神效?实则不然,记者了解到,李某长期依赖莫达非尼,已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各项生理指标均出现异常,精神方面也出现抑郁倾向。赵某服用时间相对较短,但仍旧出现成瘾、情绪不稳等症状。
能促进觉醒,本用于治疗嗜睡
睡眠是机体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要,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每个人都难免有睡眠不足的经历,这在学名上称为睡眠剥夺。睡眠剥夺会降低大脑的警觉能力,使人产生反应迟钝、注意力下降、情绪烦躁不稳定、意志消沉、记忆能力和决策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1990年,法国拉风制药厂在美国注册了莫达非尼专利,并在1994年以“莫迪达”的商品名在法国上市。199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先批准其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并于2003年批准其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轮班工作睡眠障碍引起的过度嗜睡,标注适应证通常是临床上各种认知受损的疾患。在批准为困倦患者提供有效治疗的同时,莫达非尼作为首选的促认知剂在处理认知缺陷相关疾病方面也产生了积极效果。与传统的中枢兴奋药物(如苯丙胺类药物)相比,莫达非尼成瘾性较低,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研究证明,莫达非尼主要通过刺激多巴胺使神经产生觉醒作用,可阻断多巴胺转运体的活性,其在突触中与多巴胺转运体(DAT)结合,导致多巴胺无法被消解而滞留在突触间隙内,这时候多巴胺浓度高于正常值。另外,莫达非尼还具有增强左枕中、下回警觉的功能,这可能与其调节去甲肾上腺素能活动有关。作用场所主要位于大脑中的纹状体和前额叶,因此提高了大脑的兴奋性。
我国批准将莫达非尼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嗜睡的成年患者的促醒。莫达非尼虽然能够促进觉醒,缩短睡眠时间,但身体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睡眠、休息时间,长期剥夺睡眠,生物钟规律紊乱,会引起精神症状。莫达非尼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和血压升高,长期滥用还会导致耐受性降低。
加拿大希雷公司和加拿大卫生部于2007年12月21日联合发布关于使用莫达非尼的安全警告,警告称莫达非尼可引起致命的皮肤及其他严重的过敏反应;莫达非尼不适用于儿童;莫达非尼可引起精神方面不良反应;莫达非尼不能用于有左心室肥大史的病人或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联用时不能用于有明显二尖瓣脱垂症状的病人。
滥用危害大,等同于吸毒
“考前吃一片,成绩跳一跳”是一种商家噱头。西宁市城中分局禁毒大队的陈警官告诉记者,近年来,不断有家长和脑力工作者被披着“聪明药”外皮的莫达非尼等毒品吸引。青少年群体主要是为了提高注意力,部分脑力工作者则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但结果却是,他们都走上了吸毒的道路,悔之晚矣。
根据已通报的案件可以发现,在国内市场中流行的“聪明药”,多为走私入境。此外,见缝插针的不合法网站也成为此类“聪明药”的温床。更令监管部门为难的是,处于监管范围以外的家长群也助长了此类“聪明药”的传播。
那是否真的存在“聪明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在2018年发布提示,特别指出我国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已批准的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也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和缓解脑力疲劳等。
“聪明药”不仅不能使人聪明,而且其成瘾性不可小觑,一开始吃一小粒就能精神一整天,到后来只有逐渐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药效过后服药者“就像身体被掏空”,往往会处于严重沮丧和疲劳的状态。为了摆脱这种状态,吸食者通常会继续服药,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剂量依赖性的不良反应是头痛、皮疹、抑郁、口干、失眠和恶心。
陈警官表示,莫达非尼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滥用等同于吸毒。长期服用莫达非尼会对中枢神经造成严重损伤,导致精神异常,进而降低判断力和各种行为能力。过量服用其会致幻,此情形下滥用者不仅会自残,还可能伤害他人。从次生犯罪角度看,莫达非尼的售价往往较高,单片达十几元甚至更高,一些滥用人员为获取毒资会实施盗抢等其他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莫达非尼由第一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二类精神药品,意味着其可进入零售渠道销售,而其经营、使用等环节依然受到严格管制。将其作为毒品走私、贩卖等行为属于毒品犯罪,将受到法律严惩。《关于加强依托咪酯和莫达非尼药品通知》要求,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依职责做好莫达非尼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进出口的监督管理,督促有关单位持续强化监管,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保障医疗需求,严防流入非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