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毒品科普 > 正文
毒品科普
揭开“迷药”之谜
2022-06-08 10:36:52 来自:中国禁毒报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传统毒品如海洛因、鸦片,新型毒品如冰毒、麻古、K粉等多被公众所熟悉。与此同时,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精药品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它们具有“药品”和“毒品”的双重属性。作为国家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三唑仑,具有催眠、镇静、抗焦虑等作用,且催眠、麻醉效果比普通安定强数十倍,能够让人产生头晕、困倦等症状。因三唑仑具有无色无味、可溶于水及各种饮料中等特点,近年来这一药物被一些不法分子作为“迷药”,用来实施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常见的“迷药”成分还有氯胺酮、氟硝西泮等。
  
  男子被喂食“迷药”,牵出走私贩卖毒品团伙
  
  据《现代快报》2021年9月报道,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李先生怀疑自己被室友偷偷在食物里放了可疑的药丸,于是报警。警方发现可疑的药丸为“迷药”,于是顺藤摸瓜发现了一个集走私、吸贩毒品等于一体的违法犯罪网络。
  
  原来,李先生怀疑自己被同性室友迷奸,并提供了自己在室友床底下偶然发现的一颗小药丸。李先生表示,自己最近经常在和室友一起吃饭后“断片”,次日醒来感觉身体不适,在一次打扫宿舍卫生时,又发现了这颗小药丸,而自己和室友都好久没有生病买药了。他怀疑,室友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自己食物中偷偷放入了这种可疑的药丸。经专业检测发现,该药丸是国家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三唑仑,常被一些犯罪嫌疑人用于迷奸,俗称 “迷药”。警方将李先生室友抓获,其表示自己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使用境外翻墙软件购买了“小药丸”,听说其有“迷药”的效果,但给李先生服用几次后,还未敢有不轨之举。
  
  经过几个月的辗转奔波,扬州江都警方奔赴十多个省份,端掉一涉外走私贩卖毒品团伙,抓获19名嫌疑人,缴获三唑仑等600余粒,斩断了企图通过“迷药”伸向受害人的魔爪。
  
  据了解,这些被抓获的嫌疑人,以年轻人为主,许多还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不错的经济收入。他们当中一些人通过转手倒卖获取非法收入,而更多的是听信“朋友”推荐,想借助药物的麻醉功能,“俘获”心仪的人。
  
  那么,三唑仑究竟为何物?“迷药”的危害又有哪些呢?三唑仑又称蒙汗药,过量服用可以使人快速昏迷晕倒。不法分子将这类“迷药”加入糖果、饮料等食物中,使服食者暂时昏迷,进而实施不法侵害,有些口服“迷药”可以达到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迷晕被害人的效果。“迷药”会使人产生昏迷、失忆等中毒症状,过量使用可出现严重嗜睡、呼吸短促或困难等副作用,长期吸食会引起焦虑、恐慌等反应,严重的会精神错乱,甚至抽搐、休克、死亡。
  
  据了解,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犯罪的“迷药”种类多达十余种,比较常见的成分主要有三唑仑、氯胺酮、氟硝西泮等,还有一种叫做GHB的“迷奸药”,主要成分是γ-羟基丁酸,均属于违禁品。而三唑仑因其起效速度快,被犯罪分子使用最广泛,也最常见。
  
  跨境网购三唑仑被抓,这些行为涉毒
  
  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曾公布一起案件,2021年6月在杭州市寄递渠道禁毒百日攻坚集中查缉行动中,萧山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接到杭州海关缉私局线索,在两个发到萧山的邮包中发现可疑物品,经鉴定为国家列管的精神类药品三唑仑和咪达唑仑。明确相关线索后,禁毒大队当机立断,会同邮政管理部门,部署警力在嫌疑人住处附近,在嫌疑人接收包裹时人赃俱获。据悉,嫌疑人李某某是一名网络主播,直播游戏、美妆等内容,平时会到外网搜索直播要用的素材。一次,其在浏览网站时,见到上面有“特殊”小广告,出于好奇便点击链接,按提示进行购买。另一名嫌疑人徐某某是一名普通职员,也是在网站上看到“特殊”小广告后,出于好奇进行购买,没想到第一次购买就被民警逮个正着。
  
  目前,两名嫌疑人因涉嫌走私毒品,已被萧山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近些年,走私贩卖麻精药品的案例屡次见诸报端,办案民警调查发现,一些人通过翻墙软件进入暗网,购买三唑仑等国家管制的麻精药品。而这类药品,是需要在有处方的情况下购买,但在这些不法网站则无需处方就可以购买。卖家有时候从国外发货,有时候提供国内“代理商”的相关信息给购买者,从中获取暴利。
  
  那么,吸食、贩卖、走私这些国家管制的麻精药品,会受到哪些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而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将管制麻精药品通过跨境快递形式邮寄至我国境内,属于走私范畴,一旦触碰红线,必将受到法律严厉惩处。
  
  网上交易、暗语贩卖、快递运输,贩毒链条隐蔽性强
  
  据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禁毒办消息,呼伦贝尔市公安局海拉尔分局禁毒大队民警曾经过1个多月的缜密工作,成功破获一起贩卖毒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缴获三唑仑148粒。该起案件还要从2021年7月初说起,当时一份从境外邮寄给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秦某的包裹被海拉尔区海关缉私局截获,随即海关缉私局将此线索推送给海拉尔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接到线索后,海拉尔警方立即将秦某抓捕归案,在其家中查获三唑仑30粒。经审讯,秦某如实供述了其家中的三唑仑来源于湖北省一名男子,两人是通过互联网某聊天软件联系和交易的。该男子叫郑某,民警最终在其家中将其抓获,查获三唑仑18粒,后又相继在该案涉及的湖北、四川、浙江等地,一举将郑某上线马某、马某上线陈某2人抓捕归案,缴获三唑仑100粒。经审讯,该团伙由陈某联系到境外上线卖家进行交易,使用暗语在网上贩卖三唑仑,并利用快递形式发给全国各地下线。
  
  网上交易、暗语贩卖、快递运输,这些隐蔽的贩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警方的发现和打击难度。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曾报道,在二手网络交易平台上,有人以“卖助眠药”为名,销售管制类精神药品,加微信就能购买。有的卖家以“助眠神器”为名,销售国家管制的三唑仑等精神药品。还有的卖家在失眠相关论坛专门贴出自己的微信,称想要快速治疗失眠可以私聊联系,而售价往往是三唑仑、地西泮等药物的十多倍。购买后,卖家再通过快递邮寄药品。
  
  除了三唑仑,近年来不乏贩卖“蓝精灵”“聪明药”“DC减肥药”等案例,其成分中含有国家管制的麻精药品,均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因为披着“药品”的外衣,一些公众对其认识不清,殊不知它们既是“药品”也是“毒品”,一些犯罪嫌疑人通过海外代购等渠道走私入境进行贩卖,一旦购买滥用会对身心和家庭造成严重危害。
  
  麻精药品具有双重属性,谨防滥用危害
  
  从近年来媒体报道的案例来看,很多毒品案件中的吸贩毒人员涉及青少年。他们有的因好奇、追求所谓的 “时尚”,加之对麻精药品认识不足而吸食;有的因爱慕虚荣,自身经济条件无法满足高消费需求,不惜铤而走险获取非法利益,通过兼职、代购贩卖国家管制麻精药品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除了三唑仑,其他安眠类药物的滥用问题同样不容小觑。地西泮属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商品名叫安定,也是世界上处方量最大、滥用程度最高的处方药——其制剂具有较强的生理依赖性,长期连续使用可导致耐药性和成瘾性,停药时会出现反跳和戒断症状,表现为激动或忧郁。某些情况下,其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引起焦虑、易怒、幻觉、噩梦、睡眠障碍等。
  
  2021年7月1日,由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将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和氟胺酮等18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施行后,我国管制449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些麻精药品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是安全的,但一旦不遵医嘱发生滥用,便等同吸毒。
  
  那么,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又应如何防范三唑仑等麻精药品?警方提醒,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不要独自一人到酒吧等一些环境较为复杂的场所;出门在外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递来的食物、饮品、烟等,长期离开视线的食品最好不要再食用,以免给他人可乘之机。如果不慎服用了三唑仑等麻精药品,产生了头晕、四肢瘫软等症状,要第一时间报警或者向周边人员求救。面对身边损友的诱惑,如“不会成瘾”“好玩”“时尚”的花言巧语,要坚决拒绝,不掉入毒品的泥潭。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