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毒品科普 > 正文
毒品科普
疯狂的摇头丸
2021-11-26 22:16:54 来自:中国禁毒报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摇头丸是人工合成毒品的一种,一般以具有中枢神经兴奋和致幻作用的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为主要有效成分。吸毒者食用摇头丸后,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头会轻微地晃动,有一种疲惫、欲睡的感觉,当受到音乐的刺激时,就会随着音乐的节拍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疯狂摇头。口服摇头丸几分钟后即开始作用,1-1.5小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作用时间为4-6小时。 摇头丸具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上瘾后难以戒断,半年内复吸率高达95%以上。
  
  摇头丸的主要成分MDMA,是1912年德国默克制药厂在研发减肥药时,意外研制出来的副产品。当时默克制药厂还为此申请了专利,但由于不能为其带来效益,很快就被打入冷宫。让MDMA有更多用武之地的是俄罗斯裔美国人亚历山大·舒尔金博士,其在1960年获得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学院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并进入美国有名的道氏化学公司研究药物。他对致幻类药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前前后后总共发明了近200种迷幻化合物,其中第109种就是与默克制药厂意外发现的MDMA一致的化学物质。此后,舒尔金将自己合成的MDMA作为一种精神药物推荐给精神病院的医生,认为这可以改善患者心情。1978年,精神病学家首次公开报道MDMA具有能够增加服用者的意识和理解他人情感能力的药效,还会使服用者产生一种亲密感,故又称“亲密药”。一些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还尝试着将它作为缓解紧张婚姻关系的心理疗法的辅助用药。
  
  随着越来越多精神病医院使用,MDMA开始悄悄进入瘾君子视野,并慢慢流入社会。美国资本家很快嗅到了金钱的味道,得克萨斯州的一些企业开始大量生产摇头丸,用棕色小瓶盛装向社会出售,赚得盆满钵满,也使得MDMA迅速成为其他被禁用的致幻剂最佳替代品。当时在美国的所有娱乐场所,摇头丸几乎像香烟一样容易买到。在20世纪90年代,摇头丸已经在全球范围形成流行性滥用趋势,滥用群体从早期的摇滚乐队、流行歌手和一些亚文化群体蔓延至社会各阶层,导致的后果就是无数人因滥用摇头丸而中毒死亡。
  
  摇头丸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容置疑的。研究药物依赖的专家发现服用者服用摇头丸后,一天之内会厌食,但体力却异常充沛,精神兴奋、情感冲动,是非判断出现障碍,自我约束力下降并且会产生幻觉和性冲动,出现暴力倾向等。连续滥用1-2周后,服用者就会出现浑身乏力、记忆缺损、失眠等症状,甚至会精神错乱。有的滥用者睁眼时看到的物体或闪烁发光或摆动摇曳,不少滥用者出现咬牙或磨牙动作,并伴有恶心、头昏、走路不稳、心动过速等症状。即使不再服用摇头丸,这种情况也将持续数周之久,更为严重的是如过量服用会导致死亡。
  
(作者系湖南省郴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