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毒品科普 > 正文
毒品科普
“烟酒不分家”的心理学效应
2018-07-11 20:43:02 来自:young心理 作者:宗明江 阅读量:1
  据统计中国目前烟民的数量大致在3.5亿。多年来,中国烟草一直保持了七个“世界第一”:烟叶种植面积第一;烟叶收购量第一;卷烟产量第一;卷烟消费量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烟草利税第一;死于吸烟相关疾病人数第一。
  
  据中国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中国酒民目前超五亿,人均年消费量15.1L,同样超过了其他传统酒类消费国的“酒民”,如爱尔兰(14.7L),澳大利亚(14.5L),美国(13.3L),法国(12.9L),意大利(9.9L)。其中烟酒成瘾的人群也占有很大比重,属高危人群,这极大的影响了国民生活幸福水平。
  
  据青岛市根据国家卫计委部署的一项医疗服务项目,从五千人中筛选出2000余高危人群,据医生报告,在这些高危人群中,超过三成的人都有长期抽烟,多饮烈酒的习惯。那么这些吸烟饮酒的人群常挂在嘴边的“烟酒不分家”有科学依据吗?酒精和烟草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呢?有很多学者通过医学,社会,历史文化等层面对这一现象进行阐述,特别是从药理学方面的分析尤其多。在对吸烟饮酒的人群中,饮酒与吸烟之间存在的除药理学层面的特定关系也是值得推敲的,也就是心理学效应在这一现象中的作用。透过心理学视角来探索这一现象则十分必要并且很有趣!
  
  “注意偏向”效应所扮演的中介角色
  
  对于吸烟饮酒的人群,有大量的研究分析表明酒精和烟草之间存在心理层面的联系,这些理论的核心是在饮酒的同时反复暴露香烟相关线索(烟盒,烟灰等)会导致认知系统对烟草等相关物质产生“注意偏向”。“注意偏向”在心理学中被界定为相关物质线索更倾向于获取相关物质使用者的注意力。在香烟或酒精线索被引起注意的环境中,“注意偏向”会增强其渴求感。渴求感是指一种再次获得某种先前体验过的精神活性物质的强烈愿望,它是一种由药物依赖导致的主观性异常动机,这种增强的渴求感也会增加其“注意偏向”。
  
  国外的研究者做了一项心理学相关实验。研究者通过招募,选取了51名平时使用烟酒的志愿受试者。将酒精相关的图片与无意义图片、将香烟相关的色词(标有颜色的词语以达到干扰效果)与无意义色词随机混合在一项stroop(干扰)任务中。任务流程为先启动目标图片,短暂停顿后呈现目标色词,要求受试志愿者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辨认词语颜色并按下对应按键。
  
  结果表明,与饮酒,吸烟有关的组合会使这些受试志愿者反应速度变慢,而其他组合却对受试志愿者的反应速度无影响。说明伴随着饮酒相关图片的刺激,受试志愿者对烟草相关色词的反应时间会变慢。
  
  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表明对于吸烟喝酒的群体来说,饮酒与吸烟之间存在认知上的关联。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饮酒者在对烟草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研究给予重点关注,当前许多理论认为在饮酒过程中,烟草相关线索会攫取饮酒者的注意力,使其对烟草相关线索产生“注意偏向”,导致与使用烟草相关的趋近行为。这种“注意偏向”可能也是造成饮酒者物质寻求行为(如寻求香烟)的认知基础或认知指标。此外,研究发现“注意偏向”还受到多巴胺系统的调节——多巴胺在大脑的边缘系统参与情绪、动机和记忆功能活动,尼古丁和酒精一同使用让人产生愉悦感和奖赏感。因此激发人脑中的“激励”系统,令人产生莫名的满足感。两者加到一起,甚至会起到1+1>2的作用。
  
  诱因的凸显作用使饮酒与吸烟产生联结
  
  曾有学者提出一种诱因-易感化模型。该模型认为长期重复使用成瘾物质(吸烟饮酒的人群)会改变与伏隔核相关的脑系统的功能,形成多巴胺能反应,促使正在饮酒的人对香烟的相关刺激变得逐渐敏感化。这个过程被称之为神经敏化。神经敏化会导致饮酒者通过诱因凸显的方式表征香烟相关线索的特性,引起对烟草使用的病理性“欲望”,从而导致强迫性的觅药行为。也就是说在平时既吸烟又喝酒的人群饮酒时,看到桌上的香烟或者是看到对面周围的人吸烟时,这些相关的刺激会使其产生神经敏感,这些诱因的凸显会导致饮酒者表征香烟的相关线索,引起了其想要吸烟的“欲望”,导致自己强迫性寻求香烟的行为。而这种由于长期烟酒使用引起的伏隔核神经结构的持久改变(可能是永久的)也是导致饮酒者对香烟相关线索产生“注意偏向”的主要原因。这种模型详细的阐述了“注意偏向”作用于成瘾行为的三种途径。首先,饮酒者通过增加对烟草相关线索的监测,预期到烟草相关线索的可能结果,导致成瘾行为的维持。其次,检测到的烟草相关线索会进入自动加工过程,并诱发记忆偏向等外显的思维过程,导致饮酒者对烟草相关线索的注意力很难再转移。最后,由于注意资源的有限性,对烟草相关线索的自动加工过程会对随后其它竞争性线索的加工造成影响。这说明对烟草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可能并非仅仅是香烟成瘾的伴随症状,也可能是成瘾行为维持的的重要原因。“每天一斤酒,香烟不离手,顿顿都有肉”这是曾经民间对生活富足人士的形象描述,而站在心理科学的角度理解,这正是通过诱因所产生的系列作用。同时通过相关科普我们也简单了解了“烟酒不分家”的心理学效应。
  
  及时干预,减少危害
  
  目前,烟酒成瘾者的戒断问题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有研究也对这种机制做了表述。当烟酒依赖者试图戒断烟酒时,通常会在心理生理上产生一种对使用烟酒的“诱惑感”。这种诱惑感是一种激增的使用烟酒的驱力,也指烟酒依赖者在没有使用烟酒时,对自己濒临使用烟酒状态的体验。“注意偏向”的增加可能是烟酒依赖者产生烟酒诱惑感的一个预兆,在烟酒依赖者产生诱惑感之前或期间对“注意偏向”等认知过程的干预可能会降低诱惑感产生的几率或减轻诱惑感的严重程度。
  
  例如,在其生活环境中尽量避免出现烟草酒精的相关线索(比如:烟缸,酒瓶,烟盒等),这种干预手段近年来在实际戒断过程中也被认为很有效果。勤做有氧运动,早睡早起,养成阅读的习惯等都有助于戒断。那么未来在对烟酒成瘾的问题上还需通过多种领域的技术手段相结合进行干预和戒断,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远离香烟,健康饮酒。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