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毒品科普 > 正文
毒品科普
成瘾物质与疲劳
2018-01-06 09:48:16 来自: 上海物质成瘾诊疗中心 作者:庄文旭 阅读量:1
  疲劳是一个与使用成瘾物质密切相关的日常因素。更讽刺的是,历史上,一些毒品,尤其是兴奋剂的滥用原因,或者其生产使用的初衷,恰恰是对抗疲劳,提升精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德国政府都向军队提供了苯丙胺类的兴奋剂,这与后来冰毒的流行无不关系。这些能够提升战斗力的神药,被大家称之为:“大力丸”。我们可以看到这张海报,军队甚至宣传、鼓励士兵使用大力丸。德国柏林还大规模生产,发放给作战士兵。
  
  兴奋剂抗疲劳、集中注意力、减少睡眠、抑制食欲、兴奋的作用,或许在战争中的确有助士兵战斗力的作用,但它们的危害却在二战后逐渐被人认识,甚至渗透到了民间。
  
  一方面在军队中,兴奋剂的使用仍然在持续;50年代,美国,右旋苯异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得到合法生产,大学生、卡车司机、运动员都有使用,以缓解疲劳,提升注意和机能;在后面的越南战争中,苯丙胺兴奋剂继续被大量使用。另一方面,普通民众中,已经开始流行泛滥,二战后的日本,静脉注射冰毒在民间开始流行兴奋剂的出现,包括咖啡的使用,与对抗疲劳,缓解困乏,集中注意力的急性的效关系密切但是,化学物质的长期使用,甚至是一次使用,可能都会造成不良的结局。
  
  这里分享三个与疲劳相关的物质使用。分别是用毒品缓解长途驾驶的疲劳,用兴奋剂提升注意力应对考试,以及我们日常经常饮用的咖啡,的确能够缓解疲劳,但它会成瘾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驾驶中使用毒品的情况。这种行为的公众危害不言而喻。各种因毒驾而肇事肇祸的案件层出不穷,其后果的严重性也十分巨大。国家禁毒办2016年的统计,近3年中,因毒驾交通事故而致死的人数达1562人。
  
  长途汽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因为高强度、连续性的驾驶,这些人群中容易出现使用兴奋剂来提神。一项对缅甸司机的调查显示。500名跨境缅甸长卡司机,30名使用了苯丙胺类兴奋剂,17名为了抗疲劳。但结局只有一个,惨烈的交通事故。我国也正在加快将“毒驾”纳入刑事处罚的进程中。
  
  像冰毒这类兴奋剂的最终效果,恰恰适得其反,兴奋过后往往是更为难以抗拒的疲乏和注意力问题,反而造成疲劳驾驶。更为严重,这类药物可能诱发幻觉、妄想这样的精神症状,驾驶的行为可能受到支配,脱离现实,荒诞而且危险,有一则新闻报道的毒驾者描述开车在打游戏。
  
  事实上,几乎所用的毒品都会对驾驶行为有影响,大麻会使我们的反应、决策能力下降,对时间和距离的判断改变。可卡因会让我们低估驾驶的危险,使得驾车更具危险和侵犯性;摇头丸会影响我们的视知觉,改变我们对声光刺激的反应和判断;最后,前面也提到了,苯丙胺类的兴奋剂,极有可能引发幻觉,从而让我们的驾驶行为极其疯狂
  
  让我们聚焦到学生群体中。学生群体中,同样可能出现误用、滥用兴奋剂的情况。临床上用于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哌醋甲酯(利他林),具有提升注意力的作用,可却被某些人看成聪明药,为了考试,为了突击,为了GPA,而使用此类药物。
  
  美国的调查显示了学生中较高的使用比率:美国初高中生过去一年的使用率为5%-9%;大学生为5%-39%。脱离医生指导,非医疗目的而擅自使用这类药物的后果是危险的,不仅可能会有副作用和过量中毒的危险,更有可能发展为药物依赖。研究显示,哌醋甲酯并不能提高你的智商,对学习记忆能力无任何提升效果,使用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更多,GPA也更差。
  
  最后,让我们谈谈咖啡。每天早上来杯咖啡,似乎已经成为打起精神,开始工作的首选了。咖啡,能有瘾吗?欣慰的是,至今没有任何发现,有人使用咖啡会达到毒品使用那样的依赖、成瘾状态。而咖啡提升情绪,甚至改善作业表现的效果也是公认的,少量的日常使用,可能还会带来健康效益。
  
  同样,如果使用不合理,长期大量饮用,也会有戒断、甚至咖啡因中毒的情况,表现为:焦躁不安、兴奋、肌肉抽搐、心动过速或心率失常。咖啡因的大剂量大约为600mg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以一杯250ml的现煮咖啡为例,含咖啡因100=200mg,也就是,最好不要一次喝三杯以上。
  
  当你没有咖啡的时候,会变得困倦、情绪暴躁、焦虑、注意力涣散。这就是咖啡因的戒断症状了。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要考虑是否调整自己的咖啡摄入量,甚至是找医生咨询。
  
  最后,特别提醒,不是所有人都建议饮用咖啡,有睡眠问题和焦虑的人群就不建议。
  
  通过今天的这三个例子,我们其实看到,化学物质,尤其是毒品的提神效果,只是诱饵,使用的后果必然是走向深渊。哪怕是咖啡,它是安全的,甚至有效,但也提倡合理、少量的使用。
  
  休息,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千千万万,何必因一时看似的益处,而选择药物,更有可能悔恨终身。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