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毒品科普 > 正文
毒品科普
年轻人要远离K粉
毒品科普知识
2007-10-07 11:11:23 来自:丁茂柏 作者: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阅读量:1

  K粉学名氯胺酮,通常呈白色粉末状,也可以是药丸或透明无色的液体。俗称“茄”,K仔,作为致幻剂时称为K粉。是60年代美国研制的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麻醉药。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临床手术麻醉。很快发现它有极强的致幻作用,很早就在欧美国家歌舞场所应用,90年代,以“舞会药”、“娱乐性使用”的K粉传入我国,主要使用人群是一些青少年亚文化群体,他们在舞会上通宵达旦滥用狂欢,已成一主要受害群体。据报道京、沪、穗、杭等地均有发现。调查发现毒品滥用中K粉比重已达20%以上。

  歌舞厅是年轻人热情奔放的场所。许多人为了寻求快感、缓解压力、追求强烈冲动。常常在某种引诱下赶潮流,使用特殊药物加强情感释放。因此K粉这种曾在欧美等国家流行蔓延的致幻剂,现在也危害到我国的青少年。

  K粉滥用可对人的行为造成显著的损害,尤其是对于身体活动机能和记忆。K破坏人的专注力和记忆力,这些破坏甚至能持续到使用后数天。一般的不良反应包括焦虑、心跳过速、血压上升、胸痛、呼吸受压抑、眼球震颤、瞳孔散大。还会有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发生改变,如飘浮感、古怪幻觉、意识清晰度下降、自知力丧失、意识与行为障碍、幻觉和谵妄等精神障碍。大剂量使用后出现急性中毒,会在几分钟后出现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双眼球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小便失禁。

  即使服用低于麻醉剂量,也能使人产生精神症状。成瘾后13.4%出现不同程度精神障碍,12.9%出现攻击他人或暴力行为,38.4%滥用者曾出现强烈性冲动。氯胺酮又有“迷奸药”之称,是一些不法之徒用于迷奸女性的工具。同时也是导致暴力犯罪,引发淫乱行为,增加HIV感染机会的重要因素。

  氯胺酮应用中还可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急性荨麻疹、眼结膜水肿、喉水肿、休克。

  个别病例还会出现一过性失明或复视,一般持续15~30分钟,一般可自愈。

  K粉的成瘾性很强。戒毒所观察发现停用K粉6~12星期,患者能对一切失却兴趣。没趣之余引致戒毒反复。

  制作K可获暴利,令非法生产商挺而走险。预防K粉滥用除了严厉打击制毒贩毒外,更重要的是在青少年中加强远离毒品的宣传。现在对远离海洛因、冰毒、摇头丸等宣传力度比较大,大家的认识比较清楚,但对K粉危害的认识似乎较为模糊。因此提醒有关部门应在青少年中加强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危害的教育,不用滥用药物。引导青年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家长多关心子女,预防和减少新生吸毒者。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